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
2018-12-20杨志娟杨晓歌
杨志娟 杨晓歌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云南 玉溪 653100)
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以及感受过敏原具有密切的联系,本病于春、秋两季多发,患者发病时鼻部发痒、鼻粘膜充血、水肿,患者可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1]。本次研究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疗效果及SF-36量表不同时段得分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10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3∶50(53/50),患者在15岁至77岁,中位年龄为(43.28±1.24)岁,平均病程(5.47±0.25)年。对照组10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5∶48(55/48),患者年龄在18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43.24±1.26)岁,平均病程(5.49±0.2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单纯针灸治疗 采用骨度量法取迎香穴、上迎香穴、印堂穴、通天穴为针灸主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选取配穴,若患者伴有头晕、头痛等,可选取风池穴、太阳穴;若患者咽痒、咽痛可选取天突穴、肺腧穴、大椎穴。每隔1天针灸1次,每次针灸约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 患者取坐位选择肺俞、风门、脾俞、肾俞、气海等穴位进行埋线,裁剪0.5cm 3-0号羊肠线,将其置入一次性7号注射针头前端,而后将其与针灸针相连,将羊肠线埋进穴位并用医用无菌胶布对相应穴位固定4小时,每隔14天穴位埋线1次,共穴位埋线治疗2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均消失,未在复发,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效:患者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复发次数少于2次,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轻度影响。无效:患者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复发次数多于2次,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较大。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入院、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5个月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本次研究采用SF-36量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对比用χ2验证;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SF-36量表得分等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用t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病情好转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SF-36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初次入院时SF-36得分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SF-36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SF-36得分[(±s)、n]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SF-36得分[(±s)、n]
组别 n 初次入院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实验组 103 45.62±1.5256.58±3.02 68.52±4.65 75.62±5.52对照组 103 45.63±1.5550.26±2.03 53.26±2.51 59.62±3.06 t值 - 14.562 15.562 15.695 17.626 P值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是在先天秉质与外邪有关,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个体鼻窍不通,进一步影响肺、脾脏器功能,肺开窍于鼻,是吸入清气,排出体内浊气的重要通道[2]。
针对迎香、上迎香、印堂、穴可刺激鼻腔粘膜,改善局部炎症,从而起到疏通鼻窍的功效,除此之外,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在主要穴位的基础上选取配穴针灸,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从而达到调节肺气,温补脾阳的功效。穴位埋线与针灸治疗相比可给予相应穴位持续刺激,从而达到补益患者全身气血,驱邪外出,扶助正气的作用。本次研究显示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的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SF-36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的实验组患者远期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