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观察

2018-12-20郝向成

医药前沿 2018年36期
关键词:帕金森帕金森病智力

郝向成

(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神经外科 江苏 南京 21500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该病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将会严重干扰患者以及家人的生活质量[1-2]。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中30例,男:女17∶13;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为(66.21±6.43)岁。对照组中30例,男:女19∶11;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为(65.92±6.34)岁。两组帕金森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病程3年以上;年龄50~80岁;主要表现为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无其他精神系统疾病;由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非原发性帕金森;病程不足3年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不能耐受或配合手术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药物治疗,初始为每次250mg,一日2~4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3~7日后增加一次剂量,将药物用量控制在每次125~750mg,每日最大量不宜超过6g,分4~6次服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DBS治疗,治疗时间为手术后一个月开机治疗,全部患者均取半卧位,术前常规消毒铺巾,于额部做小切口,头皮切开后颅骨钻孔,钻孔位置选择冠状缝前1~2cm,中线旁开3~4cm,硬膜电凝后切开,应用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装置,将临时电极针送至预先设定计算好的靶点,术中电生理验证,微电极记录穿刺道中神经元放电信号,微推进器每0.5~1mm记录一次,直至靶下出现典型的黑质放电信号,记录STN长度,超过4.5mm以上者为电极植入针道,然后植入刺激电极,给予实验刺激后症状缓解明显,增加电压无明显副作用后,再固定电极,将脉冲发生器植入左侧锁骨下胸部的皮下,延伸导线经颈部皮下达耳后与头皮下的刺激电极连接。治疗时间以患者术后1个月后耐受为宜,监测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采用UPDRSⅠ评分评价患者的精神、智力以及情绪,采用UPDRSⅢ评分评价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精神、智力、情绪以及运动(UPDRS I、UPDRSⅢ)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智力、情绪以及运动(UPDRS I、UPDRSⅢ)评分比较

3.讨论

帕金森是老年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经发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帕金森的发病一般认为是脑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多巴胺合成减少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震颤、麻痹、认知障碍等症状。目前,临床上针对帕金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寻找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的方案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帕金森疾病认知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皮质区域的生理性变化。其中最典型的治疗方法为DBS,DBS最早用于顽固性疼痛治疗。上世纪80年代学者Tasker发现DBS能缓解PD患者的震颤症状,从而转向了PD治疗领域。国内多项研究表明,丘脑底核一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不仅能够全面改善PD临床症状,还能减少左旋多巴的药量,改善PD患者的运动、情感、社会功能[3]。当然DBS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插入电极过程中会对脑组织的微损毁作用,加上DBS的费用昂贵,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精神、智力、情绪以及运动(UPDRS I、UPDRSⅢ)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DBS治疗帕金森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智力、情绪和运动功能,有助于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但由于本研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因此DBS治疗PD的远期疗效仍有待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论证。

猜你喜欢

帕金森帕金森病智力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帕金森病的治疗
欢乐智力谷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