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82例临床分析

2018-12-20徐晓勤桂道军

医药前沿 2018年36期
关键词:息肉胃肠道创面

徐晓勤 桂道军

(苏州永鼎医院 江苏 吴江 215200)

1.引言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现代医疗领域之中,针对胃肠道息肉病变的治疗,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可靠的优势。目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诊疗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消化道息肉样病变的治疗工作之中[1]。本文主要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的效果,具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101枚息肉),其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45例,女性患者的人数为37例。全部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2岁至7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98±0.47)岁。不同病症息肉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在内镜检查之后,确诊患者患有胃肠道息肉样病变,且息肉的直径>5mm。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均在正常范围值之内。患者无手术禁忌症,自愿签署同意书。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方法

选用奥林巴斯CF-HQ290I电子胃镜和奥林巴斯GIF-H290电子肠镜”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在手术正式开始之前,应用消化内镜检查,确定患者胃肠道息肉病变及实际位置。在手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病症的发展状况以及患者的身体指征,确定手术日期。(2)在手术中,插入电子结肠镜与电子胃镜,找到病变息肉的位置。对照组不注射肾上腺素,而给予观察组患者息肉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确保病灶部位充分隆起。应用套圈器稳定病变息肉底部,应用高频率的电流仪器,将病变组织切除。对于病变组织较大的患者,可以采取多次切除的方式,切除后创面予和谐夹夹闭 。将切除的标本使用异物钳取出,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并及时送到检验科室进行检验。(3)在患者手术之后,1至2天之内禁食,并叮嘱患者进行卧床休息。给予黏膜保护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患者在手术之后是否出现发热、呕血、腹痛、便血等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进行处理。

2.3 观察指标

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明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的恢复状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得全部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在最终得到的结果中,有关计数资料,使用了百分率(%)表示,检验使用χ2;有关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检验使用t。当得出P<0.05时,表示对应研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2.1 患者胃肠道息肉分布与病理状况

在样本收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了胃肠道息肉分布检查。将检查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得到的具体信息如下方表1所示。

表1 患者胃肠道息肉分布与病理状况[n(%)]

2.2 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统计两组胃肠道息肉样病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s)

表2 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s)

对照组 41 70.56±6.33 8.52±1.65观察组 41 42.56±6.17 6.28±1.58 t-16.58 6.49 P-<0.05 <0.05

3.讨论

胃肠道息肉作为消化内科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且治疗效果理想的特征。针对消化道出血与穿孔等可能出现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并发症问题,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医师需要对手术方法与治疗方案等进行严格细致地确认。比如,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患者,在手术前1周,需要对患者进行停药指导。对于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血肝病的老年患者,也需要在手术前1周告知患者停止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对术后凝血功能造成负面影响[2]。对胃肠道息肉手术后创面较大或有出血倾向者,在术后创面上予和谐夹夹闭创面。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肠道息肉样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目前临床关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是否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尚存一定争议。

为了对比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本研究将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两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不注射肾上腺素,而观察组则于息肉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为:术中给予胃肠道息肉患者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有助于充分显露局部息肉,为医师的切除操作提供便捷,能有效降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因此,经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而手术时间的缩短提示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有助于其术后康复,因此,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在医师的正确操作和优质护理干预下,患者的治愈性更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更低,值得在医疗领域持续推广。

猜你喜欢

息肉胃肠道创面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