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精品在线课程对传统课堂的影响
2018-12-19康兰
康兰
【摘要】网络的课程传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一方面使学生跳出了学校排课的范围,能够自主选择其他高校或者其他领域的课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程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浅议精品在线课程的出现对传统课堂的影响。
【关键词】精品在线课程;传统课堂;影响
近年来,在国家建设精品开放课程、精品在线课程等政策的指导下,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外慕课平台兴起,大学里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以完整的方式在网络课堂亮相。这种视频课程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教授和学习模式。尤其是教育部2017年首批认证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次遴选工作对中国高校建设网络在线课程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性指导。曾经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由于采取“先申报评审,然后授予荣誉,下拨课程建设资金,建设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并上网开放”的项目管理思路,申报课程往往在前期投入大量心力,却在获评后建设滞后,更谈不上提供持续更新和后续建设服务。真正对课堂教学带来冲击和改变的是以微课和慕课为代表的,经过精心教学设计,展示核心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的短小视频系列。这样的教学视频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观看者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高效地获得教师想要传达的最核心知识。本文将这类课程称为“精品在线课程”。精品在线课程着重在“精品”和“在线”二词。精品意味着遴选和优质,在线意味着课程内容的网上传播。这样的在线学习要求学生通过选课进入课程学习,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按期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并在网络或者线下与教师进行互动,最终完成考试,甚至获得学分。这种线上线下教学很好的互动和补充,一方面解放了教师的重复性讲授和示范,使得教师能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问题;另一方面也解放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得学生既能对视频进行在线观看,也可将其下载并保存到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灵活。这样完整的教学链,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真正的影响,这正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精品在线课程的普遍使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知识传授、亲身示范来完成;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第一个阶段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和教师本人职业素质、学生群体素质密切相关;第二个阶段的吸收内化,对于大多数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教师支持和同伴帮助,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挫败感,導致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由学生通过在线观看精品课程来实现,教师在线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和答疑;“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通过在线平台监测学生学习进度,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以我院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综合构造》为例,教师在理论课开课前一周,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节课的学习,连续学习八天,之后进行理论课教学不再重复在线课程的内容,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在线课程共享范围的情况,翻转课堂可以是限于校内选修的“1+N”模式(1门课程+N个选课学生),也可以是校际间的“1+M+N”模式(1门课程+M个学校+N个课程班级),再扩大的还有“MOOC+线下见面/直播见面课”模式。我国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要定位于第三种和第二种模式,这主要是由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决定的,其作用在于引导在线开放课程为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区服务。而在未来,各种类型的在线课程和在线学习模式还会更丰富,“大规模开放”“小规模共享”“特色化定制”等等多种应用模式将满足高校教学、继续教育、社会化学习等诸多需要。
二、精品在线课程的拍摄为学校留住最优质的课堂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是极具教师个人风格的一件事情,教师的知识储备、授课风格、语言特点等综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习得掌握程度除了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以外,还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接受度。这就是为什么同一门课程,A教师和B教师教的结果会差之甚远。精品在线课程的出现,使得学校里教书育人效果最好的教师能够将课堂视频留下并且持续使用在若干届学生班级中间。如果老教师退休,这种“因人而异”的课堂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这无疑是学校专业教学的一件幸事。不仅接任的年轻教师可以学习借鉴,持续更新,后续的学生也仍旧能够继续体验经历过时间检验的好课程。以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为例,近年来老教师相继退休,系里人才引进还需要时间,所幸学院在2015年就组织老教师拍摄了再现完整课堂的资源共享课程《综合构造》,又于2016年将部分内容改造后登陆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所以在课程两名主力老教师退休后该门专业必修课程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三、网络学习的开放性使得教和学的信息量大大提升
由于借助视频化拍摄手段,教师在制作课程视频时往往旁征博引,在传统课堂里难以展示的原始文献记录、实操过程、三维结构化动图等都可以通过拍摄视频得到很好的呈现。教师在建设阶段越是用心收集素材,设计内容,后期在课程使用中越是显著效果,节省精力。对于学生而言,同样的授课时长,观看网络课程所获得的信息量大于传统课堂教学。这一方面是由于回避了教师口语话讲授中不可避免的语言重复和口语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节省了传统课堂点名、纪律管束、随机情况等处理的时间。当然,网络课程学习也有不可回避的缺点,即无法做到对学生的及时响应,学生在观看视频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只能积累至见面课或者在发帖区留言得到回应。
四、在线学习削弱了传统班级的概念
传统的班级授课由院系根据教学计划、师资、教室情况进行排课,并交由学校教务处审核和统筹安排。对十八九岁的年轻大学生来说,这种从基础到专业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有助于其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学分学籍的管理、评奖评优的认定等制度设计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管理和约束的效力。在线课程让学习者不受固定班级排课的影响,可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视频观看中可以暂停、回放,多次重复,课程的学习进度和随堂测验的情况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跟踪。这种网络学习方式的到课率比传统课堂点名更高。这使得教师、学校对学生日常出勤的考察、成绩的认定更加数据化和有据可依。然而同期学习的同辈交流和互动被各自的网络学习所替代,这种对传统“集体式”学习的改变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带来怎样的影响还不确定。
五、在线课程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互联网应用水平
在线课程的出现使得跨校、跨行,甚至跨国的课程得以引入本校的课程资源,这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感受到的同业压力比从前大了很多。由于精品课程视频资源的便捷性,大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大学教师面临更大的同行挑战。随着哈佛、麻省理工等国际一流院校的课程流入中国,教育部大力支持的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开放课程,我国各名牌大学遴选最优秀师资和课程进行课程的视频化转型,目前爱课程网已成为各个学科门类优质课程的集结平台。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可以听到北大、交大老师上的专业课程,这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是有效的补充,而对大学老师来说,也具有更大的挑战。在东西部教育同盟实现以后,跨校的网上选课已经实现。三本、二本的高校可以引入国内顶尖高校的课程作为本校的专业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完全实现课程的全面引入。
在線课程使得学生学习的选择面更宽,视野更广阔,对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授课水平提出了新挑战。高校教师为了上好课程,需要锤炼讲课技巧,保持国际视野,更新前沿资讯,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设备,应用互联网思维,提高网络使用水平,提高传统课堂吸引力和活力,使得线上和线下课程很好互动,使得在线课程在本校的开展取得最好的效果。
总体而言,在线课程这种新型的授课模式激发了大学传统课堂的活力,如果利用得好,实现网络课程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将会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最有特色的教师个人风格和不可替代的师生间的亲密氛围却是网络课堂无法做到的。目前的在线课程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各校经费的扶持,教师们尚有一定的积极性。然而每节课程录制标准严格,后期制作对字幕、声音的要求都很高,为了制成一节画面清晰、内容合适、音效良好的课程,教师需要付出很多劳动,这比上一门课程要劳累得多,这也影响了教师的响应积极性。在未来如果政策转换为扶持各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则录制的成本、要求都可以有学校自行把控。录制过程将会更为真实,教师负担不至过重。在教学的同时随堂就能录制好课程,不用单独安排时间重新构架内容,花费大量精力在后期字幕的审核、内容的校验上,这将极大激发出教师们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赵菁.在线课程对高校课程与教学的影响与挑战[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