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育人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路径探索
2018-12-19郭红芳
郭红芳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双创”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文章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以实践育人为导向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创新与优化路径。
【关键词】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一、前言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出具备职业能力与专业水平的人才,以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是其最为重要的教育目的;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出于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考量,也需要以实践育人为主要视野及活动方向,对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加以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双创”教学活动效果评价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出于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优化路径的考量,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明确高职院校对于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活动的满意度与体验效果。在A高职院校中进行实证调查,将对于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的满意层数进行层次划分,具体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很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都抱有满意与比较满意的态度,人数占据整体学生的80%以上,抱有很满意态度的学生占据总人数的13%,其余的7%对于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活动并不满意。
在调查过程中,认为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对于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有正面意义的学生为55%左右,认为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学生有6%,其余学生大多认为对于自己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无太大影响,或者并没有明显效果。实际上,尽管认为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活动或起到积极作用的学生超过了半数,但这个比例并不高,真正对于学校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活动感到十分满意及十分有效的学生并不多,可见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双创”教育活动面临困境
基于调查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限制性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
首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依旧大多秉承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使得“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更多地只是一句口号,缺少足够的实践氛围与教学环境。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与完善实践教育环境氛围。就院校管理工作来说,高职院校往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一般会将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考量,而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双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难以真正形成校园整体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很少有社会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是相互分离的。在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资讯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通常更加倾向于通过教学资料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在社会信息与人才需求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对于市场上的人才需求缺少正确的认知与了解,依旧将未来的发展方向放在就业方面。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参与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育活动中就会存在积极性不足的情况。
三、实践育人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路径探索
(一)从教育理念层面着手加以优化
对于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开展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革新与优化教育理念,以理念为先导,明确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实践与创新创业环境氛围,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学习理念。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将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育人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活动当中,将“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主流价值导向,将其作为一种正面的、主流的价值观与职业观进行宣传与推广,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双创”教育对于其未来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明确社会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变化,善于及时发现与挖掘校园内外的创新创业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明确“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活动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校园内外环境两方面着手,构建良好的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例如,2017年,浙江省中高职院就联合区域内的可利用资源,搭建了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发展联盟,通过中高职院校的相互联系与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教育的集群化效果,并且舉办了中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践平台与提升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与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
(二)创新建构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构建专业的实践育人与“双创”教育机制,还要从专业课程方面着手,充分考量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以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完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在实践育人导向下的设计与优化,需要充分考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目标,考量职业教育中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分,划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与实践课程类型。在基础课程方面,包括高职院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水平、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等内容;在核心课程方面,主要是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着手进行课程设计;在选修课程方面,主要是出于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眼界扩展与专业外延的需要;在实践课程方面,是出于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的考量,通过军事训练、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景区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种环节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
(三)实践实训体系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路径的探索,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践实训体系的构建。如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设计各种实习与实践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对于实践与实训教学内容加以创新,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加以实现,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谋求与区域内相关企业之間的合作与沟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凸显企业在校企联合中的主体性与主导性,充分运用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资源,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为此,可以邀请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专业构建与学生专业培养当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与体验机会,还可以对其进行实习指导。另外,企业还可以与高职院校在教学领域达成合作,校企联合,创新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规划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开展社会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做好创新创业的心理与专业准备。
(四)教育资源整合机制
在实践育人的导向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充分拓展与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合理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从教育层面与专业角度来对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加以合理安排。为此,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合作对象局限在旅游企业当中,还可以通过社区、乡镇、社会服务机构、国际旅游组织等进行沟通与练习,进一步推动实现对多样化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确保每一种教学资源都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专科与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比例还远远不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取得成功的案例更是不多,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并不抱有很大的希望,就需要学校对学生加以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优势与专业实践能力。
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谋求与旅游管理项目的对接,为学生提供发挥其潜力与能力的平台与机会,建立毕业生回访机制,对于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成绩进行调查与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实践育人活动与“双创”教学活动方法加以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质量与水平,实现对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有效的考核与评估机制,对考核标准加以量化处理,及时有效地收集与整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调整。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下,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实践育人作为导向,就需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维,进一步明确“双创”教育与实践育人的重要价值,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进一步推进实践实训体系的构建,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全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育人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薇.实践育人导向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与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2):39-42.
[2]荀志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2):177-178.
[3]金晓燕.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探索——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视角[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