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导教学新思考
2018-12-19杨文佳
杨文佳
【摘要】舞蹈编导考查学生提炼动作、时间处理、空间调度、结构设计等综合素质,必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升其舞蹈编导能力。文章结合个人舞蹈编导学习与实践经验,在简要介绍舞蹈编导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当前舞蹈编导教学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将来更好地从事舞蹈编导教学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导;教学思考
舞蹈编导要求学生立足于个人舞蹈专业知识,编创出完整的舞蹈作品,借此既展现独特的视觉美感,又能够传达一定的情感思想。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编导技巧,积累丰富的编创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地创作出优质舞蹈作品。这需要舞蹈编导教师能够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一、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导教学内容情况
(一)动作元素编舞教学
动作元素编舞教学可以细化为动作分解变化、舞句编舞、舞段编舞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中,动作分解变化教学即对学生分别进行动态、动律、动力、节奏的变化训练活动,涉及空间变化、方向变化、综合变化等具体的訓练内容。舞句编舞教学即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短句节奏、情感、思想的理解,进而寻找合适的动作组合成与之相适应的句子,是对舞蹈动作的初步组合。舞段编舞练习即在舞句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内容,进一步拓展、衔接舞句,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片段乃至舞蹈作品。这一个由动作、句子到舞段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充满鲜明的技巧性,需要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二)动作时间处理教学
动作时间处理重点表现在对动作节奏的处理上,涉及节奏示范、节奏即兴、情绪节奏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其中,动作节奏示范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平均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过程,对每一种节奏型进行模拟演示,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待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之后,再进行综合练习与发展变化。动作节奏即兴教学是指培养学生根据背景音乐来灵活控制身体运动节奏的能力,充分感受、认识身体的律动性特点,增强身体对于音乐节奏敏感度,由此为将来选择和处理舞蹈节奏奠定基础。动作情绪节奏教学是指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情绪、情感、情节来处理和表现动作舞姿节奏的能力,或者是以舒缓的节奏来表现深沉、内敛、含蓄的情感,或者是以迅敏的节奏来表现欢快、愉悦、灵动的情感,或者是以抑扬顿挫的节奏来表现悲伤、哀痛、消沉的情感等。
(三)动作空间调度教学
舞蹈表演是在特定的舞台空间中进行的,舞蹈调度就是促使舞蹈动作的表演能够在舞台上带来空间对比与内容推进效果,发挥舞台空间处理在创造美感和表达情思方面的作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的空间调度教学包括空间分类、空间方位、空间视觉观感等,形成三角、横排、竖排、圆圈、方块以及抽象型、具象型图案等舞台画面。这既要培养学生对于不同舞台画面的建构能力,而且必须深化学生对于各种画面视觉美感与传情达意效果的认识,能够根据特定情节内容和角色情感思想来选择合理的舞台画面,形成舞台空间角度与传情达意目的的有效融合。另外,舞蹈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直线流动与曲线流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舞蹈情感和角色情绪来准确地选择相应的队列队形的变化,而且保证舞者可以流动、顺畅地完成队列队形的表演。
(四)舞蹈作品结构教学
舞蹈编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动作、节奏、音乐、轨迹、图案、段落、服饰、道具等,而且整体上也可以分为不同的舞段,由此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舞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舞蹈作品结构分析与整合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对于完整舞蹈作品的解读能力,即针对某一特定作品,分析其主题、内容、音乐、动作、舞姿、节奏、风格、舞段、道具、服装等,了解其结构体系和创作方式,由此对舞蹈作品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这是培养学生舞蹈作品结构概念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培养学生通过戏剧、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来认知、了解舞蹈结构处理与创作方式,对于建构舞蹈作品基本结构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所应采用的基本技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将来编创完整的舞蹈作品奠定基础。
二、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重单项内容轻整合训练
当前,部分舞蹈教师往往因授课时间有限或者无法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而导致其舞蹈编导教学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重单项内容而轻整合训练的问题,即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提炼能力、对于时间(节奏)的处理能力、对于舞台空间的设计和对于整个舞蹈作品结构的规划,提升学生对于每一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但无法培养学生整合应用各个知识点来编创出完整的舞蹈作品,或者对于学生要求比较低,学生的舞蹈作品编创工作流于形式。这必然造成学生舞蹈编导综合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甚至无法编创出完整的舞蹈作品,久而久之也就弱化了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技巧训练轻情感培养
当前,部分舞蹈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提炼与表现动作、处理节奏、设计舞台空间、建构整体结构的技巧性能力,而缺乏对学生情感体悟、情感提炼、情感表现的关注,无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能够真实反映“真、善、美”的舞蹈主题,也无法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动作技巧、舞姿形态、灯光音乐、服饰道具来传情达意的能力。这造成学生缺乏利用舞蹈表达情感的意识,或者舞蹈表达的情感过于自我、狭隘,或者所选择的动作舞姿不合理等。
(三)教学方法重言传身教轻情境引导
目前舞蹈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性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即向学生介绍舞蹈编导的各项知识内容,随后利用动作示范的形式来展示特定编创技巧的应用方式与实际效果情况,要求学生进行模拟性的训练活动,从而逐步掌握特定的训练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简单、直观,以教师为中心,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舞蹈编导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面对以教师演示、个人模仿、重复训练为主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弱化了学生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导教学策略
(一)以增强学生舞蹈编创能力为核心目标
舞蹈教师应围绕培养学生舞蹈作品编创能力来建构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要将舞蹈作品的编创任务纳入到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之中,以实践操作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各项知识点的认知、掌握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各项知识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利用所学习的舞蹈编创核心内容来编创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甚至逐步形成个人的舞蹈编创习惯与风格,塑造个性化的舞蹈编创特点。总体来说,舞蹈教师一定要将各项教学工作带入到舞蹈作品创作情境中来,以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舞蹈编创质量。
(二)建构理论、情感、技法教学内容系统
首先,舞蹈编导教学要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论内涵的认知,从思想上对各项训练内容有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其次,舞蹈编导教学要培养学生捕捉情感、体悟情感、表现情感的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觉“真、善、美”事件,体悟具有普众化、能够激发广大观众情感共鸣的情感思想,而且能够提炼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动作技巧与舞姿形态来顺利地传达预先设定的情感思想,由此提升挖掘情感、体悟情感、表现情感的能力,为更好地编创高質量的舞蹈作品奠定基础。再次,情感思想的表达终究是借助外在的动作技巧、舞姿形态、灯光音乐、服饰道具来实现的,每一项内容在舞蹈编创过程中都表现出一定的技巧性与规律性,都涉及丰富的知识点。因此,舞蹈教师还必须建构起提炼动作、时间处理、空间调度、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法内容系统,培养学生编创舞蹈作品的技巧性与规律性知识。
(三)规定情境中实施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
舞蹈教师可以在规定情境中开展言传身教式的舞蹈教学活动。具体来说,舞蹈教师可以采用背景音乐、故事情节的形式来营造出针对性的虚拟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或者引导学生想象自身所处的情境氛围,由此在舞蹈教师技法演示的引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舞蹈编导技法训练活动。这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编导学习不再是重复训练特定的技法,而是充满乐趣,能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编导训练方面的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情境教学活动必然涉及模拟情境下的舞蹈编创、舞蹈角色塑造、舞蹈情感表现方面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舞蹈编导实践能力,与上文提到的以提高学生舞蹈编创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要求不谋而合。
(四)建构起分层式的舞蹈编导教学流程
目前,高校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导教学往往实行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未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造成教学内容针对性、适应性不强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实施分层式的舞蹈编导教学流程。此种教学流程并非对学生实施分班教学,而是按照古典舞、现代舞、当代舞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舞蹈理论知识、舞蹈情感表现、舞蹈编导基本技能训练方面,进行统一的教学活动,而在分析、解读特定类型舞蹈作品编创方式以及安排学生参与舞蹈编创活动过程中,则可以根据各个小组所选择的舞蹈类型,为其设置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是围绕着某一类型的舞蹈进行编导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大大增强舞蹈编导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尤其是可以适应学生个性化舞蹈学习需求,大大提升舞蹈编导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蓓.中国舞蹈编导形象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2]饶开芹.试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三大要点[J].大舞台,2015(0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