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仿写式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12-19陈梅霞

教育界·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仿写翻译教学互联网+

陈梅霞

【摘要】文章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翻译教学模式改革,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网络的仿写式翻译教学策略,旨在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仿写;翻译教学;社会学习理论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修订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类: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其中,翻译课被纳入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技能课范畴,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现行的本科翻译培养模式却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翻译教学研究学者如许钧、穆雷、王树槐、庄智象等曾多次指出,我国翻译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结果教学,轻过程教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重传统教学手段,轻高科技信息的运用。因此,翻译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二、社会学习理论与翻译教学的契合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对其关于人类存在方式及其行为表现的直观感悟并进行理论建构的尝试。观察学习,亦即模仿学习,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情境中,榜样对观察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榜样及其行为表现的信息价值实现的。也就是说,观察之所以产生学习,是通过观察者在观察活动中所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从而形成示范行为的符号表征。这些表征以心象或语义的形式被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在适当的条件下,就成为观察者表现这一行为的内部指南。这一过程是由四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组成的: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动机过程(高申春,2000,P130)。如果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观察者的角色,主动去搜索并注意具有明显特征的示范行为,进而对示范行为的表征进行信息加工、编码和记忆储存,在后续自我翻译时将示范行为的符号表征具体表现出来,就会极大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并强化翻译训练效果,使翻译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三、“互联网+”背景下仿写式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索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笔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仿写式翻译教学模式,通过六个步骤展开,如右图所示。

笔者以所任教院校北方民族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翻译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将仿写式翻译教学法应用于翻译课堂教学中。根据前期调研,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学生实践——参考译文展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观察示范行为和完成意义建构的机会,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的脚步,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筆者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向学生说明该课程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预先树立主动观察学习的意识,同时做好翻译学习方法改革的准备。

(一)选择翻译文本

在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中,观察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受示范活动的显著性、可辩性以及复杂性的影响(班杜拉,2001,P69)。笔者认为,当前翻译教学把重心倾向于文学文本的理念不利于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真实情境下的翻译以实用型文本为主,如商务、文化、经贸、法律等。而翻译教学中极少专门涉及这些题材的文本翻译训练,导致学生在真实社会交际情景下难以胜任此类翻译任务。鉴于此,笔者选择商务会展英语作为此次仿写式翻译实验题材,具体材料为本校所在地区宁夏银川每两年一届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简介。每年,本校都有部分优秀学生经过严格选拔参与该博览会志愿者工作,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商务会展的性质和特点,亲身感受商务会展类翻译工作对自身能力的挑战。以该题材文本为翻译材料,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有效地促进仿写的成功。原文如下:

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博览会,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为主体,面向全世界开放。其前身是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简称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的中阿经贸论坛将于2013年升格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上述是关于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简介,材料来源于新华网。文中加粗部分即本次仿写式教学实验的主体内容。

(二)自我翻译

观察学习并非意味着观察者在没有进行任何的自我实践活动前提下就盲目地搜索材料进行观察,而是提倡观察者在对某种实践活动有一定准备的情况下,搜索材料并主动完成注意过程。换言之,观察学习始终提倡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事实上,事先的自我翻译过程能更好地帮助观察者去注意可比语料,找到有价值和参考性的示范行为,并在之后的产出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已经获取的行为反应得到新的矫正。因此,教师将选择的原文本下发给学生后,必须要求学生在不借助网络搜索和参考相关文本翻译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翻译过程,目的在于对翻译材料的文本类型、风格、难度有一定认知,便于后续从网络中搜索可比语料。

(三)注意过程

注意过程指观察者主动地注意并准确地知觉榜样行为的明显特征,构成观察学习的先决条件。在仿写式翻译教学中,注意过程指通过互联网搜索可比文本,对比、筛选可参考文本。

根据所选原文本的题材,学生通过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集中搜索同类别商务会展原语和目的语文本。此过程以小型工作坊的形式展开,但坊内每位成员都要亲自搜索可比语料,因为个体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会引起不同的注意过程。在注意过程完成后,工作坊内成员将各自搜索到的示范行为进行对比,通过协商方式确定最终有价值的示范行为。必须指出的是,最终确定的示范行为必须引起每位成员的注意,即所有成员都主动认知到示范行为所带来的榜样作用,并认可这种榜样的积极价值。

(四)保持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者仅仅注意到了某种示范行为但没有实现保持过程的话,意味着观察行为毫无价值,因为观察者没有将示范行为的符号表征进行信息加工和记忆储存以便形成可利用的范式,在后续的实际操作行为中无法调用相应范式,因而是无效的。对翻译学习者来说,在注意到示范行为的前提条件下,观察者需要进一步对筛选出的示范行为进行信息加工、编码,充分理解并将其表征以符号形式储存在记忆中,以便执行下一步的产出过程。

因为保持过程是以心理认知的形式发生的,难以将其具体化,且每位学生的心理认知都存在差异,所以笔者在该步骤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某种示范行为后,将榜样作用的经验尽可能转换成映象和容易利用的言语符号,用来指导后期的行为表现。

(五)产出过程

产出过程是观察者将储存于记忆中的示范行为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也是观察学习的最重要环节,用于检验观察者注意过程和保持过程的有效性。在翻译训练中,学习者需根据所注意和保持的示范行为的表征,对个人翻译文本进行修正,无论是格式、语言还是文风,都是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具体实践。

本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注意并保持的示范行为——会展文本原语和示范行为进行分析后,对第二个步骤中的自我翻译进行了修正。因原文本除了五个重要的衔接动词外,其余均为专有名词,因此产出过程的译文重组重点在于确保动词使用地道,同时文法结构避免“中式英语”或其他错误。如原文中有一句“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屆的中阿经贸论坛将于2013年升格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学生最初的译文如下:

Since 2010 it had been held successfully for three times and it had been improved as China-Arab States Expo in 2013.

通过对搜索到的可参考性示范行为进行编码和充分理解,学生尝试对该句译文进行修正,结果如下:

The China-Arab Economic and Trade Forum, which has been held successfully three times since 2010 will be upgraded to China- Arab States Expo in 2013.

在本次仿写式教学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观察学习的前三个过程,最终得到了经过修正的译文。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仿写式教学要求教师深刻领悟观察学习的内涵,摆脱传统教学法对学生的束缚,尝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并最终将示范行为内化成个人的自觉行为,实现翻译能力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王小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谭芳,杨永和.论网络环境下的仿写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2015 (02) :53-57.

猜你喜欢

仿写翻译教学互联网+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