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应抓住三个关键点
2018-12-19吴加恩
吴加恩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普遍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实践当中,课堂提问存在如提问过于简单,不具有实质性的价值;提问不契合教学需求,过于宽泛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等问题。但是,古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问并引起学生思考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渠道。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提问必须进行改革。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还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全面思考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同步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提问;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富有技巧
一、因材施教进行提问
传统的课堂往往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思考,而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提问无疑是无效甚至是失败的。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同时参与思考,这样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提问,例如分小组讨论,让小组讨论出一个一致的结果进行回答,如果小组内答案不统一,则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或者是采取学生举手抢答、轮流回答等方式。用这些方式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形成有价值的提问。
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程度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对课本学习的领悟程度也不同。教师在提问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出不同的问题。对于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难的问题,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全面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如对“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这句话的理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如“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受到父亲的来信,你要给他回一封信你想说些什么”。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
二、科学合理进行提问
课堂提问实现有效性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课堂提问必须科学合理。一方面,提问内容必须契合原文的中心思想,紧扣文章的教学目标,全盘考虑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同时,提问还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出贴近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感受的问题,将学生与课本内容巧妙地连接起来。例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自己对祖国无限的爱恋之情,又可以从哪些地方做到爱国的。这样把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讲,有感可悟。
另一方面,课堂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是具有创造性的提问,从本篇课文出发,向外拓展延伸,将相似的文章联系起来比较学习,使得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课堂学习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例如在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以前学习过有关离情和思念的诗歌,从而引出如李白的《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并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以及情感表达手法的差异等。
三、富有技巧进行提问
教师不同的提问方式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提问的有效性。如果提问太过于浅白,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就不足;提问太过于深奥曲折,学生又难以领悟提问背后的深意,甚至因为难以思索出背后的答案而放弃思考;提问太过于枯燥无聊,又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因此,教师进行提问,需要富有技巧性,从不同程度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首先,提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课文《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关于春天的图片,例如春天的原野,春天的花园等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在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春天,顺势提出学到“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有一个怎么样的感觉,为什么要用“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来形容春天,就更容易让学生体味文章用词的精妙之处。其次,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问题,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提问可以圍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层层向外延伸,让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具有层次性。围绕着中心思想这个主线,解决学习的主要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例如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时,可以围绕着司马迁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让学生思考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而文章从这个核心思想出发,是从哪些细节成功的塑造了司马迁的人物形象。这样从文章主线出发进行提问,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康计永.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6(36):216-217.
[2]李晓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0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