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下)

2018-12-19许会斌

银行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老父亲大学母亲

许会斌

在艰难和痛苦时,父母给予我温暖和勇气童年时代,父母是我的保护神,我觉得父母什么事都能办得到,什么困难有了父母都能解决。慢慢长大后,特别是高中毕业后,虽然自己文化程度高了,但我依然觉得父母比我们知道得多,处理问题比我们本事大。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事,有了父母心里都很踏实。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录取,全家人都很高兴。记得那天是个大晴天,一丝云彩都没有,好像老天也在为我庆贺。中午时分,我拿着录取通知书从公社回到家里,母亲给我煮了两个鸡蛋,这是当时家里最好吃的。我还以为母亲知道我“金榜题名”了,哪曾想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早已忘记。在家里,能记起我生日的就只有母亲了,这就是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事情竟然是这么巧合,生日之际,我拿到了入学通知书。当时,我给父亲和母亲讲我考上了大学,善良的老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会心地笑了。接着父亲问我:“学什么的?”我告诉父亲学基建财务与信用的。由于历史上家族中没有人上过大学,当时又刚刚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谁也不知道大学是怎么回事,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当时,父亲就简单地理解为,将来毕业后,就是打算盘的。以后的实践表明,父亲所说的打算盘就是记账、算账,也是对的。

“考上大学是好事,但是要花大钱的。”村里许多人都这么说。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国家经济百废待兴,上大学又要花大钱,这可急坏了既高兴又头疼的父母亲。父亲想了想,家里值钱的东西,就是一辆骑了一年多的飞鸽牌自行车,这是父亲多年来冒严寒、顶酷暑,不顾高龄,给别人打工受苦,用心血和汗水积攒换来的心爱之物。如果把它变卖了,父亲以后出远门怎么办?我思量了很久,跟父亲说:“别卖了,向别人借点钱吧。”父亲斩钉截铁地说:“孩子,现在谁家有钱借你啊,卖了吧!”就这样,我拿着父亲卖自行车换来的60元钱,去了遥远的东北大连,开始了我的大学之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上大学的第二年春天,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生活营养不良,加之当时正值军训,大幅度的运动量,使我彻底地病倒了,住进了大连三医院,并做了椎柱上的大手术。时隔一个月,又要做第二次手术,学校向家里发了电报,父母决定由长兄许毓斌来大连看我。术后,在长兄的照顾之下,住了近20天就出院了,并决定回家休养。在回家休养近一年的日子里,我给父母亲和家里人增添了太多的麻烦。我记得,善良的母亲向苍天许诺,买一只羊来祭奠,求得儿子早日康复。母亲将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用在了我的身上,隔三差五向邻里借鸡蛋,给我蒸蛋羹;买活鸡,杀了熬鸡汤喝;煮小米粥,给我吃细粮,有什么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全用在了我的身上。而父母亲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却吃些粗茶淡饭。当时我就在想,将来有一天,我身体好了,我毕业参加工作了,我挣钱了,我一定要好好回报父母的恩情。我暗暗发誓:今天父母给我一个馒头吃,明天我要回报给他们一块肉。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我恢复得很快,并重新回到了大学的校园里。

与父母在最后的日子里

“苦日子过完了,父母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父母却走了。”“父母健在时,我远游了;我现在有时间回家了,父母却远走了。”这两句话是一个作家写的,他写出了许多儿女想说的话,也写出了我对善良、苦难父母的悲歌。

日回月轮,斗转星移,蹉跎岁月,似箭如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工作职务、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也渐渐长大,家居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此时的父母已经进入古稀之年。虽说父母曾几次来过北京,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更想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我记得父亲最后一次来京是1999年初冬,当时我已搬到北京最繁华、最中心的地段西单居住,这里闹中取静,医疗、教育、商业都很发达、很现代。我多想让老人家多住一段时间,好好孝敬孝敬他。但他过不习惯,到院里与别人交谈不便,仅住了不到一周时间,便匆匆返回。我为自己没有留住老父亲而后悔,更为自己没有腾出更多时间陪伴而感到不安。

母亲最后一次来京是在1998年夏天。那时候,我家还住在她第一次来京住过的地方——六里桥东里三号楼。虽说周六、周日曾多次带母亲到北京的一些名胜和游乐场玩过,但那时由于母亲年事已高,出门不便,常常在外停留的时间很短。同时,北京的一些小吃还没有带她很好地品尝,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特别是后来搬到了条件优越的北京西单丰汇园居住后,我多想请她老人家来住上一阵子,可惜,母亲由于身患脑血栓、高血压,生活不能自理,已经来不了北京。我盼望着母亲早日康复,早日能到新家看看,早日能在新家团圆,但这却成了我的终生梦幻。

2005年暑假,兒子许芮已经考上了大学。为了把这个喜讯告诉她老人家,为了尽快看到患病中的母亲,我们举家专程从北京回到芮城老家,可惜母亲已在轮椅上度日,而且反应也很迟钝。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母亲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曾经把我养大的母亲,曾经帮我看孩子的老娘,她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这样呢?我在深深地责怪自己,为什么就不能请他到北京的大医院好好看看呢?!

事隔不久,距我回家探望母亲刚刚过去三个月,母亲的病情急转直下。记得那是2005年的农历十一月初,我正在大连出差,家里传来了母亲病危的消息,二话没说,我立即请假回家。到家后,我看到母亲躺在窑里的炕上,当我唤醒母亲的一刹那,我的眼泪夺框而出,母亲已经认出了我,煞白苍老的面庞闪着泪花,此时此刻,我不由自主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每天晚上我都睡在她的身旁看护着。我多想多想让母亲睁开眼睛看看我,看看她从小疼爱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看看她日夜担心和祈祷的孩子已经彻底恢复健康,看看她亲手培育的家园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不能忘记,在一个深更半夜,已经七天七夜滴水未进、双眼紧闭的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突然睁开眼睛,我们母子相互对视痛哭。大约一分钟后,母亲再也没有醒过来,直到她去世。现在每当想到母亲那难受的样子,我的心里就难过极了。

母亲去世,对我打击很大,全家人都悲痛欲绝。没有母亲,我觉得天像塌了一样,六神无主。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我即将返回北京的那天早晨,88岁高龄的父亲拄着拐,从大哥家下来,当时我正走到院大门口,看着蹒跚而来的父亲一下子老了好多,情不自禁抱着父亲放声大哭。父亲老泪横流,哭得是那么震撼,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不知过了多久,父亲用颤抖沙哑的声音问我:“你娘刚走,你就不能多呆几天吗?”“你娘没了,我心里也很难过。”“谁的娘老能陪着儿子呢?”父亲的一席话,使我更加伤心。那天临行返京,家里兄弟姐妹为我捏了馄饨送行,我根本没有心思吃饭,也没有勇气抬头凝视,更不敢看一眼苍老伤心、拄着拐棍的老父亲,只是急匆匆地钻进车里,悄悄地抹泪……

母亲走后,听家兄说父亲常常一个人出门坐在巷道的木头上看着过往的行人,一直到太阳下山后才回家。接着父亲就隔三差五伤风感冒,到医院看病吃药。那时候,我在河南省建行工作,一遇到“五一”“十一”“元旦”“春节”,都要赶回来看看老父亲。特别是2007年后,父亲住进了县医院,那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我给家人和县医院讲,给他找个单间安静些,但他宁是不肯。父亲说,他一个人住不惯,宁是搬到了四五个人一间的大病房里。我记得,每次我回来看望父亲的时候,总要买些好吃的水果和点心,但他总要送给同房的病友,而他自己也吃不了、吃不动了。父亲一生就是这样,从点滴做起,助人为乐,厚道真诚,慷慨解囊,我们兄弟姐妹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2008年春节,这是父亲和我们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也是我有生以来过得心情最复杂、最难受的一个春节。大年除夕的晚上,父亲坐在炕上,不停地唠叨着第二个大孙子的婚事,也唠叨着自己的后事,我们兄弟几个都静静地听着。平生我没见过父亲吃过肉、喝过酒,但那天晚上他不停要酒、泯酒。父亲脊背发痒,流着鼻涕,孝顺的孙子许芮不停地帮爷爷挠着、擦着。就这样,父亲与我们一直唠叨到深夜,热闹的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谁也没有心思去看。这一夜也成了我和父亲最后的诀别。

正月十九晚上十一時许,那是令我最伤心的日子,父亲没有给我相见的机会,撇下我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当时我在郑州接到父亲病故的噩耗,脑袋像炸了一样,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大早急忙忙赶回老家,久久地跪在了他老人家的遗体前放声痛哭。我多想多想让老父亲睁开眼睛看我一眼,看看这个不孝的儿子;多想多想让老父亲骂我一顿,为什么不能早点回来;多想多想让他老人家回到人间,让我们全家再度团圆……

(作者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老父亲大学母亲
老谈在哪儿
至善
给母亲的信
老父亲
聪明
悲惨世界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