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中的作用

2018-12-19刘玚裴媛

银行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体系竞争力

刘玚 裴媛

金融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

金融中心作为区域乃至全球金融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在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本土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容易建立品牌效应,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进入金融中心城市,从而最大限度活跃区域金融活动。当前,无论是国际上的主要金融中心城市,还是中国各区域的金融中心城市,都将金融竞争力作为考核与衡量该城市金融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旨在强调对金融资源的整合及转化能力的评价,即全方位综合考量该城市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服务、金融市场以及政策环境等多维度建设发展情况。因此,城市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内涵可概括为城市整合金融资源的综合能力、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陷入瓶颈期,全球环境恶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亟待向绿色、可持续模式转型。经济体如何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决策者们重点关注的议题。与此同时,金融在支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开始呈现递减趋势。换言之,当前衡量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水平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金融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可通过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机构以及绿色金融市场等形态带动绿色经济发展,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层次动力,这与金融竞争力的内涵完美对接。因此,需要在当前的评价参考体系当中加入“绿色”概念,才能使得对金融竞争力的阐述与衡量更具说服力。

主要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比较分析

目前有多个咨询机构整理并测算了全球(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并做出相应排名,使经济参与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比较各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这其中包括著名的伦敦金融城英国智库机构Z/Yen每半年发布一次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携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指数服务公司发布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IFCD INDEX)以及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针对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等。本文主要对这三大指数做出比较分析,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异同点,讨论未来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演进与修正。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由伦敦金融城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体系之一,该指数利用相关的经济金融数据,对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一百多个金融中心城市进行量化评价。GFCI指数主要运用特征性指标与金融专业人才问卷两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特征性指标主要考虑了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声誉及综合竞争力五大类,而这五大类又通过可直接搜集并量化的相关数据构建基础性指标予以直观量化;问卷方面,选取近2000名与金融相关的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进行征询调查,涉及宏观经济、法治监管、税收等一系列问题,并通过相应技术手段予以量化。最终结合客观与主观的反馈结果确定各金融中心城市的打分情况,并予以确认得分与排名。(见表1)

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IFCD)

IFCD由新华社与芝加哥商业交易集团指数服务公司共同构建,主要目标是为全球金融投资者提供各地区金融中心城市的成长性、产业特征和投资环境等要素的评价与排名。IFCD同样运用主观调查数据与客观搜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但其多级指标体系中的二级与三级指标根据每个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差异做出适当微调,但一级指标一般不发生变化。具体来看,一级指标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和国家环境五大类;二级指标不仅包括与金融直接相关的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同时还包括具有间接衡量价值的产业关联、产业人才、基础设施、政治社会环境等软指标;三级指标主要是能够直接搜集到的衡量二級指标的相关数据。IFCD较GFCI而言更具灵活性,但整体数据覆盖面仍然是GFCI更具优势。(见表2)

表1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指标选取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指数主要衡量的是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由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测算并发布,旨在对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做出全面评价。该指标体系以客观指标为主,以国内31个主要金融中心城市为样本进行测算评价。在这过程中,该指数将金融竞争力理解为金融资源与金融人力资源的集聚情况。具体来看,在其构建的三级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主要包括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四大门类;二级指标在对一级指标的内涵进行拆解过程中除了金融生态环境类外,其余均以金融本身为主,考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规模的发展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则包括了人才环境与商业环境两大类。CDI-CFCI与上述两类指数相比而言,更加注重金融发展本身,对金融以外的其他因素考虑得相对少一些,这也意味着该指标体系在更加全面地衡量城市金融竞争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见表3)

综合比较上述三类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目前公众认可的金融竞争力指标评价中对金融以及金融周边的相关因素刻画较为全面与完善,但各有侧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注重评价的全面性,是最具综合性的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注重评价的灵活性,强调基础性指标在构建与选取的过程当中可依据不同的宏观形势做出灵活调整;中国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注重指标深度,即针对金融体系本身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力求将金融竞争力回归到金融本身当中。但是,在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三大指标体系并未深入涉及。随着未来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扩张与发展,对金融竞争力内涵的界定也必然会呈外扩趋势,特别是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应当在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加入“绿色”概念或因素,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金融竞争力的内涵。

绿色金融纳入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经济学家马骏曾对绿色金融做出明确定义:所谓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险、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资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发展绿色金融的目的在于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进入具有环境保护属性的绿色产业当中,最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较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经济体,英国的金融机构为规避环境污染带来的产品风险,推出了一系列包含绿色金融理念的金融产品,并逐步形成了绿色金融市场,如碳排放交易所等。随着投资者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与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协议》自愿性框架协议签订与发布后,投资者开始大量关注与绿色相关的投资领域,致使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并在后期政府参与后形成较为完整的规模化与体系化形态。随后,许多发达经济体借鉴英国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纷纷构建了本国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介入环境问题当中,从经济效益角度引导经济朝可持续发展路径前行。

表2 新华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指标选取

表3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指标选取

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包括赤道原则、绿色银行、绿色信贷证券化、绿色基金以及绿色债券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与市场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国际金融公司发起的“赤道原则”,旨在要求金融机构审核相关的投融资项目中需要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予以关注,并提供了一般性准则,目前实施该原则的金融机构超过80家,占全球项目融资比重的90%。绿色信贷证券化作为许多国家金融机构的特色金融产品,广泛地运用到社会投融资活动当中。如中国和加拿大就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低利率贷款,一些国家针对绿色资产抵押支持证券,经政府审核后可做特殊担保,提升该证券的流动性等。而绿色基金则更加风靡一时,包括花旗集团、光大集团等国内外金融机构,通过大量资金支持集中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能源效率、垃圾处理和水务等行业,为这些原本获取资金难度相对较高的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此外,还包括《京都议定书》后兴起的碳排放权交易,形成了具有全球性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着各种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品。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其规模占整个金融体系规模的比重呈逐步上升态势,这不仅说明市场对绿色金融概念的认可,同时也反映出绿色金融已经逐步成为构建与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强调金融系统从环境资源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做出多样化制度安排与发展模式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本土金融竞争力,还能进一步以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属性。具体来看,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对提升金融竞争力方面的主要作用有二:

首先,绿色金融体系能够扩展金融体系的边界和内涵,提升金融市场的对外吸引力。传统金融系统中对金融产品标的物并没有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明确区分,即污染环境项目与环境保护项目标的的金融产品在其他条件一致时具有同质性。随着环境治理逐步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重点任务,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市场参与者提前在相关项目的成本—损益决策中做出明确区分,从而做出最优决策。这将促使金融系统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制度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划分,有助于优化金融结构,最终提升金融系统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绿色金融体系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又会对金融体系的横向与纵向发展提供顯著的正反馈效应。金融的存在,能够提升经济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中的配置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但从本质上看,金融也属于经济中的一部分,只有经济体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对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带来更多的正向反馈,最终活跃金融市场,实现金融体系进一步扩张,最终提升金融竞争力,带动金融体系繁荣发展。因此,当前背景下绿色金融必然在促进金融结构调整、扩展金融发展外延、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应当成为影响金融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绿色金融发展提升金融竞争力的具体路径

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从目标上来看是对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具体量化和排名,但从本质上看,金融竞争力更多地应当体现在金融体系在纵向与横向比较中的活力释放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明确经济增长的长短期目标协调问题,既不能因为一味强调环境保护而放弃经济发展,同时也不能过度重视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而忽视环境污染对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负面效应。绿色金融的发展同样需要遵循这一思路,应当以为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为主要目标,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放弃长期发展目标,应当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金融结构优化中的重要作用,使金融结构调整至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状态,提升金融竞争力。具体来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提升绿色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目前来看,大部分涉及绿色金融的项目都存在国家政策显性或隐性扶持的影子,金融机构为绿色产业相关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定价中包含了政府担保和特殊金融政策等因素,这就使得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非市场化特征,不利于绿色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金融中心城市应当借鉴英国经验,鼓励建设以绿色银行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绿色银行在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方面的比较优势(包括专业性、规模效应和风险管理优势等),引导区域金融资源更多地投放到绿色产业当中。初期可考虑由政府扶持和引导绿色银行的设立,待发展完善成熟后政府资本可逐步退出,引入更大比重的民间资本,甚至可以直接设立民营绿色银行,改善绿色银行的市场环境,提升绿色银行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可以借用PPP模式发展绿色产业基金,通过相对有限的政府资金带动民间资本参与绿色产业的股权投资,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革命性创新属性的绿色产业新技术,鼓励设立专业绿色产业风投基金,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强化绿色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绿色金融体系需要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能够为其提供具有公共属性的基础服务。一是构建与开发绿色项目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鼓励设立专业的绿色信用评级机构,为涉及绿色项目的产业提供特殊的评级服务,并鼓励市场参与者积极使用这一评级系统,逐步形成区域乃至国际范围内的绿色信用评级品牌效应;二是建立绿色产业数据库,以环境评估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核心绿色金融机构为核心,通过大量整理和搜集绿色产业的相关专业数据与案例,构建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相关的数据库与案例库,并在后续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对数据库和案例库进行数据与案例更新,强化其实用性和普及性,为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展提供支持。

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政府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应当起到权责保护的作用,这就需要更多地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涉绿产业或金融活动予以有限的行为约束。首先,可考虑建立强制与非强制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为环境修复所付出的成本及可能承受的外部风险提供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可进一步建立专业绿色金融风险评估机制与定损机制,为涉绿机构与企业的成本收益核算提供标准。其次,必须明确商业银行投放绿色信贷或投资过程中企业违规行为导致环境污染的权责分配,明确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的责任担当。最后,以绿色产业为依托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企业或金融机构需要定期披露相关环境保护行为信息,最大限度消除信息不對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通过政策或法律发挥中介机构对环保信息披露的评价、监督和激励作用,从而使市场更加充分地反映出企业的“绿色价值”。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银保监会天津监管局)

金融市场月度资讯

A股、港股及美股市场,流动性及投资有差异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宣布在上海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中国股市改革再度成为一个焦点。有市场人士警告,股市从来不是一个公平的市场,而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市场。

证监会缩短停牌期限,新规将刺激市场活跃度

11月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交易所进一步减少上市公司可以申请股票停牌的重大事项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重大事项作出差异化安排。

央行加快再贴现资金运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11月1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文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再出政策,部署加快再贷款审贷速度和再贴现资金运用。

上海外资银行信贷投放增加,罕见超过内资银行

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10月全国新增信贷远不及预期的背景下,沪上的外资行正取代中资行,成为信贷投放的主力军。

中国市场股权质押可控,风险得到暂时缓解

11月16日,过去一周之内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解除质押的公告。其中,31家为创业板公司,占比达27.19%;54家为中小板公司,占比达47.36%,两者合计占比达74.56%。

小微企业需警惕,电商平台金融陷阱多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11月17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表示,最近一些调研发现,电商平台有不断拉长应付账款周期加剧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

国内城投债发行锐减,带来风险降低

11月22日,2018年城投债总发行规模已达到20016.0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1.98万亿元的年度发行总额。超过2万亿元的年发行量为史上次高,仅低于2016的2.55万亿元。

香港恒生中国指数改良,将要迎来“结构性改革”

11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公司提出计划改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简称“国指”),对“国指”内成分股的纳入规则进行改革,冀望其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市场中国指数”。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金融体系竞争力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The Great Unbanked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金融体系等级化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