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养老
2018-12-19
岁岁重阳。重阳节是一个养老敬老的日子,节日的热闹欢庆过后,一些关于养老问题的冷思考纷至沓来。
“人活着,钱没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老有所养,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如今格外现实地摆在国人面前。
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目前,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老年人口逐渐庞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扶养比高”三大难题。
未富先老的昂贵晚年
今年五月,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登顶戛纳。影片中那个依靠金钱与生存压力维系“亲情”,奶奶、父母、儿女彼此没有血缘的“重组家庭”,将一向标榜精致体面的日本社会真相,赤裸地揭开在世界观众面前。
8月,日本NHK 特别节目录制组编著《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的译本于国内出版。“老后破产”这个词初听有些陌生,它是制片人板垣造的,为的是将焦点集中到老年人的生活依靠——“金钱”的问题上。
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为什么成为压垮老后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同样进入老龄化社会、暴露养老问题的中国,“老后破产”话题一经登陆、传播,立刻引发讨论。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目前,除少数非洲国家外,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中国也不例外。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未富先老”的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而中国仅为0.1万美元。在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中,财产性收入仅占0.3%,更多的是靠子女供养。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谈到“人口学红利”时说,“20年以后的情况是肯定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力负担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光是老年人的护理就……将变得很昂贵。”
经济压力之外,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精神每一方面都将产生变化,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
社会的良心与万亿级市场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这充分显示出中央对养老这一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民生问题高度关注。”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朱耀垠表示。养老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将政策变为行动,中国严峻的养老形势将迎来转机。
山东是养老概念的发源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建立一个“老有所终”的社会,孟子则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山东省在1994年就已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预测数据表明,到2050年,山东老年人口比重将会达到25%,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持续增高。
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山东省老龄办主任丁希滨表示,人口老龄化对经濟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特别是对劳动力结构、家庭养老、养老服务等冲击很大;同时,人口老龄化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给养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财经作家吴晓波两年前曾预计,13-15年后养老产业将会替代房地产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大行业,成为中国新的超过10万亿级的超级大产业。他认为,在养老产业未来十年之内成为一个中国最大的产业的过程中,将会有无数多的资金、无数多的聪明人、无数多的商业模式进入到这个领域。
“中国的养老,其实就是‘一碗米,一杯水,一口气,一扇窗,一扇门,一张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说,“一碗米”,就是食品要安全,远离污染;“一杯水”,就是要有清洁的饮水;“一口气”,要有清洁的空气;“一扇窗”,希望能老人看到外面的世界;“一扇门”,主要指无障碍环境;“一张床”是指集技术和智慧于一体的、利于老年人起居的设备,实现健康管理。
“人口老龄化将重塑21世纪的世界”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P.S.黑威特在中国老龄委演讲时所说的那样,我们渴望早日建成一种标本,在这里,我们的老人可以优雅、快乐地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