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的构建
2018-12-18姜钧元
姜钧元
摘 要:图书馆作为社会个体进行学术研究、资料查询和阅读的主要阵地,在学习型社会构建过程中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变迁,愈来愈多的人不进行阅读,我国阅读率总体呈现出下滑的态势,阅读危机正悄然逼近。阅读危机的产生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导致的,阅读推广工作没开展好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图书馆需要肩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通过构建常态化的阅读机制向社会公众推荐优秀图书。笔者立足于现阶段的阅读危机对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研究,以期为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阅读推广;资金保障;常态化;精神生活
阅读,从古至今都是社会个体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要加快了社会生活节奏,愈来愈多的社会个体在社会压力下放弃阅读而选择其他方式充实精神生活,今日社会正面临着阅读危机。如果阅读危机不能得到解决,阅读推广机制不能及时建立,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和国家软实力,图书馆这一文化传播媒介的地位也会得到削弱。在倡导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知识型社会”的今天,构建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引导社会个体进行阅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帮助社会公众加强终身学习,不仅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意义,而且是图书馆应当承担的文化使命。
1 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1.1 引导、帮助和服务社会公众
首先,在阅读推广形式上要有所创新,能够引导公众来图书馆阅读书籍,感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乐趣[1]。图书馆作为社会公众汲取知识的重要场地,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馆藏的天然优势为公众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引导公众在选择书籍时选择蕴含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其次,我国社会公众所受教育程度呈现出阶梯性,其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影响到其对书籍的选择,甚至有些社会由于身体原因会存在阅读障碍。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能够帮助社会公众,尤其是帮助存在阅读障碍的弱势群体享受更为优质的阅读体验。最后,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势必会完善本馆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购置更多的书籍,改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1.2 馆藏资源的天然优势
虽然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阅读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公众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在线阅读。但是这种在线阅读往往是一种浅阅读,且很多传统的书籍很难在网络中检索出来。相比之下,一个地区的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馆藏资源较为丰厚,很多经典书籍存在不同版本。这些优势是在线阅读所不具备的。图书馆利用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吸引社会公众进行阅读或者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图书馆的读书氛围是线上所不具备的,在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能够让社会公众真正沉下心进行阅读,让公众更好地领略文化的魅力,加深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总而言之,图书馆的这种馆藏资源使得图书馆在构建阅读推广机制时相较于其他主体更有优势。
2 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馆自身建设不完善
一方面,部分地区图书馆受到资金、人力和物力等因素的制约,在更新软硬件设施、人员岗位安排和购置图书时存在的困难。例如,很多地区图书馆没有多余的资金建设相应的阅览室,阅览室内的各项设备设施也较为陈旧,很难吸引读者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同时,由于不能及时购置相应的书籍,部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较为陈旧,与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脱轨,制约了阅读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阅读推广活动中新技术运用较少。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不能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阅读推广的形式缺乏创新性,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图书馆如果一味局限于线下的阅读推广形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难以吸引读者,而且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影响阅读推广的宣传效果。
2.2 阅读推广机制缺乏常态化
阅读推广这一系统性工程耗费时间较长,不能一蹴而就,这一工作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完善。如果不能构建常态化的阅读推广机制,导致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例如,很多地区图书馆开展送书下乡、宣传下乡的活动,只是一次性的将书籍送到读者手中,后续没有对读者进行相应的回访,对读者的读书感受和阅读效果没有予以关注。阅读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只有让读者满意,读者才能习惯阅读和热爱阅读。短期性的阅读推广不仅会浪费各种资源,而且不利于真正使阅读推广工作受到读者的理解和认可。同时,反馈机制如果不能得到建立,工作人员就很难发现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阅读推广工作很难向前迈进,全民阅读的目的更加难以实现。
3 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的构建对策
3.1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改善图书馆的各项软硬件设施是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构建过程中最为首要的举措[2]。一方面,笔者建议国家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确保阅读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确保图书馆能够有充足的活动经费,能够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和购置图书来吸引社会公众进行阅读,促进阅读率的提升。同时,国家在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时,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阶梯性,大力扶持中西部落后地区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国民阅读率。另一方面,图书馆要探索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的阅读推广机制,充分发挥其他组织的作用。例如,图书馆可以加强与本地企业、高校和本地读书协会的合作,在确保阅读推广工作公益性的前提下,鼓励这些组织参与到阅读推广工作中来。图书馆也可以加强阅读推广的宣传工作,鼓励社会上的组织设立相应的公益基金和慈善基金,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角度入手进行募资,进而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
3.2 创新阅读推广活动形式
一方面,要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形成常态化的阅读推广体系。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应不局限于送书下乡、发放传单等形式,也不应只在世界读书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要用创新思维武装头脑,根据本地阅读现状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3]。例如,图书馆可以每月定期开展亲子阅读、诗歌朗诵大赛、书香中国以及公益主题演讲等活动,既丰富了社会公众的精神生活,也让社会公众更愿意参与到图书阅读推广活动当中,唱响全民阅读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图书馆在开展这些阅读推广活动时可以邀请公益明星参加,充分发挥公益明星的引领作用,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图书馆在开展各项阅读推广活动时要缩短活动周期,邀请学者专家举办相应的传统文化读书论坛,宣传传统优秀文化,既保障先进文化的传播,也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辐射面和活动号召力。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征程下,图书馆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阅读危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
4 结语
现阶段,学界关于阅读推广机制的构建方式方兴未艾,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生态视域对阅读推广机制进行相应研究,很多理论成果仍缺乏可操作性。阅读推广机制的构建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复杂而隐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它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工作的中坚力量,要立足自身馆藏优势,向社会个体推广优秀经典作品,策划优秀推广方案,才能使阅读推广机制得以建立和健全。同时,图书馆要根据本地区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特点,从源头上让社会公众热爱阅读,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提升社会公众的阅读能力。笔者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国阅读危机一定能得到解决,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也会逐步得到健全。
参考文献
[1]胡莹.常态化机制是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0):14-16.
[2]宋文,徐海静.中国阅读推广研究动态研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06):108-112.
[3]吳晓明.营口地区全民阅读推广常态化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38(0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