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国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的改革

2018-12-18赵志宏马杰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中国改革

赵志宏 马杰

摘  要:农业在我国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在社会经济动态发展中,农产品和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关注的一大焦点,而农产品质量提高和农作物种子质量密切相关,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势在必行,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之一。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中国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以期能够对种子生产技术革新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国;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

中图分类号:S3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932226

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农作物种子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组成元素,农作物种子成活率、种植效益等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深化作用到其中的各类技术,真正达到保纯除杂的目的,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把农业做大、做强[1]。

1     步守臣方案

种子质量对农业生产安全、农民收入增長等产生直接影响[2],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我国传统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各方面弊端日渐显现,在农作物种子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有限,加上科学技术全面持续发展,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不可忽视,而这已成为农作物种子生产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步守臣是我国杰出的种子专家之一,对现代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提出了步守臣方案。20世纪80年代,步守臣便开始研究并宣传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1983年,发表了相关的文章,客观折射了我国在良种繁育方面的整个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步守臣客观分析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应用现状,全面、客观分析了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作物种子生产方面制定的程序,立足我国农情,在如何繁育良种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即借助育种家们提供的农作物原种,在科学技术作用下,将其培育成下一代原种,再培养成农业生产中所需的良种。在此过程中,步守臣对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研究,在农作物种子纯净度、避免杂质生成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对策,在新时期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农作物种子生产体制一体化等也包括其中,但在时代因素的作用下,步守臣在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方面提出的改革方案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实时提高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应用价值。

2     株系循环与单德忠方案

在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中,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陆作楣全方位客观分析了传统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提出了株系循方案。在改革过程中,技术人员将育种家们提供的各类农作物种子当做原材料,展开关于该类种子的生产试验工作,以株系为鉴定标准,从典型性、整齐性2个方面入手,科学选择作用到试验中的农作物种子,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实验,提高农作物种子整体品质,避免其中存在质量不达标的种子,有着较好的优良性。在此基础上,单德忠也致力于农作物生产技术改革中,1986年,提出了棉花这一农作物三圃制生产技术的改革方案,这是因为在当时科技等因素作用下,传统三圃制生产技术已无法满足棉花种植需求。单德忠明确指出了传统三圃制生产技术应用中的缺陷,比如,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大量的资金与资源、繁殖系数不高,必须深化改革这一生产技术,即在繁殖种子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将育种家们提供的原种放到低温库中,合理储藏、繁殖,再将其培育成良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三圃制生产技术应用问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3     孙宝启与孟若愚方案

在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方面,孙宝启教授也在明确传统三圃制生产技术应用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转变传统农作物种子生产理念。孙宝启教授准确把握国际上先进农作物种子繁殖方法技巧,结合我国农作物种植现状,制定了科学的农作物种子保存除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作用到农作物种子生产方面的技术。孙宝启教授从不同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作物种子生产方面提出的四级程序、OECD技术,证明了自己提出的理念以及育种方案的可行性。此外,1989年,孟若愚教授也根据传统三圃制生产技术弊端,加大了对种子生产技术革新研究力度,将高纯度农作物种子群体中低品质种子去掉,缩短农作物种子培育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在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改革方面影响较深。

4     结语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要客观分析农作物种子生产以及科学技术应用问题,通过多样化具体路径,深层次改革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农作物种子成活率,获取高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3]。以此,革新种子的生产技术,动态控制农作物种植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开全新的局面,全方位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晓旭.种子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信息化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7(29):146-147.

[2]陈鼎成,梁冰.探究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10):72,73.

[3]井辉.物理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4):43-44.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中国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无公害苗菜生产技术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