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音乐知识与审美体验相结合

2018-12-18唐萌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乐段梁祝协奏曲

唐萌

初中音乐新课标要求:课堂首先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就将知识、审美、兴趣结合在一起。《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运用小提琴多元化的音色特点,借鉴我国传统戏曲越剧的旋律特点来讲述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非常广泛的流传度,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以《梁祝》为素材进行审美体验和兴趣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曲式结构与情节审美相结合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采用的是奏鸣曲式结构,这部作品篇幅较长,采用让学生直接聆听的方式难度太大,他们不可能听出具体的乐段,而且时间太长,他们也做不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是我尝试以下教学方式:一开始就用PPT展示出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其中呈示部必须有两个对比的主题:小提琴主旋律、大提琴旋律,展开部是戏剧冲突,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再现,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适合于表现复杂的戏剧性内容。然后告诉学生三个部分又分为八个乐段,呈示部:引子、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展开部:英台抗婚、楼台会、哭灵。再现部:化蝶。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框架结构,然后通过每一个乐段的聆听,让学生讲述各乐段发生了什么故事,最后通过故事情节加深曲式结构的印象,用奏鸣曲式表现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故事发展,了解奏鸣曲式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通过故事性审美来接受奏鸣曲式结构这一概念。

二、乐器特点与音色审美相结合

作为协奏曲,这部作品乐器种类众多。从引子入手,仔细聆听引子片段后,教师质疑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你都听到了哪些乐器?首先学生会回答听出了长笛。第二乐句一开始引导学生这是哪一类乐器?学生回答:单簧管。老师引导:是同类型的双簧管。接下来学生会听出较熟悉的小提琴。这样第一乐段结束的时候学生就听出来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教师再次质疑:通过聆听第一乐段大家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出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场景。第三次质疑:如何感受到的呢?学生回答因为长笛的声音好像鸟叫的声音,凭感觉判断的。通过这些听觉练习,学生开始会对乐器的音色进行感知、辨析和判断。

第二乐段草桥结拜,在聆听的时候,我将第二乐段分成三个小乐段,让学生首先聆听前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主奏乐器是什么?第二乐段主奏乐器是什么?学生分别聆听出第一乐段主奏乐器是小提琴,第二乐段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再次启发学生这首作品名叫《梁祝》,顾名思义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别代表哪个人物?学生一致认为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确定了主线人物的音色特点。

三、旋律特点与人物审美相结合

有了音色审美作为铺垫,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那么在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学生完整倾听之后,讲述第二乐段人物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乐段主要是小提琴的旋律,第二乐段开始是大提琴的旋律,后半段加入了小提琴的旋律,第三乐段大提琴与小提琴交替出现。学生听完之后总结说三个乐段就好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知、結拜,所以我们将第二乐段命名为草桥结拜。我将第六乐段英台抗婚分成两个部分让学生分别聆听,听旋律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特点,听出了哪种乐器,代表了哪个人物?这个时候因为音色比较厚重学生不太容易分辨具体乐器,老师提示是大号,代表哪个人物?学生说出是马文才的父亲,其实也反映出封建思想对美好爱情的阻碍。从旋律的变化分别给两个乐段命名逼婚、抗婚,最后学生为第六乐段命名英台抗婚。

四、主题特点与传统戏剧审美相结合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曲作者何占豪先生在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之前是绍兴文工团的一名演员,《梁祝》作为越剧的经典剧目几乎是场场爆满,年幼的何占豪也深深受到感染。乐曲一开始就采用了越剧中《梁祝》的过门音乐,越剧《梁祝》的主旋律任何演员只要唱到这一段,都会博得台下阵阵掌声,于是他将越剧《梁祝》中化蝶的主旋律作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进行创作。将戏剧性、抒情性、民族性相融合,体现出何占豪先生民族音乐现代化、外来形式民族化的创作特点。

曾有学者这样评价《梁祝》: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梁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通过曲式结构,乐器的音色特点,作品的旋律特点,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体会这部作品的音色美、旋律美、人物美。让学生能够了解、喜爱《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喜爱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戏曲底蕴的小提琴作品。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太白校区

猜你喜欢

乐段梁祝协奏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周总理和《梁祝》
春日协奏曲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里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