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2018-12-18丁伟伟
丁伟伟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泛,侧重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周围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体现出课程的地方特色。因此,教师要遵循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乡土资源,通过让学生赏家乡自然风光、品家乡人文风俗、言家乡特色物产等途径,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对乡土的认同感,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
一、賞自然风光,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以活动为主,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并逐渐使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的意识。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川、水、石、气候、海洋资源等,这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创造有利条件,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资源,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乡土资源的特色,选择恰当活动主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
大自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初环境,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最好基地。比如,有的地区靠近大海,小学生天性爱玩,教师综合考虑多元因素,充分挖掘大海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直观体验,进行大海之旅的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去海边,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需要考虑一定的安全因素。因此,这次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一起参与,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可以使学生更轻松、更安全地接近自然。学生通过创造性实践活动,领略到家乡的风景美,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探索兴趣,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二、品人文风俗,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乡土资源中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许多的人文风俗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人文风俗是指每个地区相比其他地域独有或不同于其他地域的风俗、历史等。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即使生活在家乡,对家乡的人文风俗了解的也不多,教师利用乡土丰厚的人文风俗,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感知家乡的文化习俗。这样在不断的体验、学习中,学生文化底蕴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增加其对家乡的崇敬之情。比如,我国很多地方都会过端午节,但是各地习俗不同,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一次“话说端午节”的活动,让学生询问长辈或者查找资料,通过图片集或者手抄报等形式展示端午节风俗习惯,学生完成之后,对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完整感知,同时认识了屈原这一伟大的爱国诗人。随后,教师拓展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名人,可以是思想家、书法家、文学家等,为每一个名人撰写一个名片。
学生在搜集家乡历史名人的过程中,这些历史名人伟大的经历、感人的故事深深影响着学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三、言特色物产,深化学生乡土情怀
每个地区的特色物产是一个地区的名片,为搞活综合实践活动,深化学生乡土情怀,使学生感知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家乡产生持续的自豪感。教师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物产,通过让学生调查走访、搜集资料、动手制作等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领略独特的家乡韵味。
家乡特色的物产既有美食也有工艺品,了解家乡特色物产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比如,有的地方风筝比较著名,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在当地的影响比较大。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学生了解家乡的风筝,先让学生搜集资料,介绍风筝的来源,风筝的制作过程,然后带领学生参观当地风筝展览馆,让学生观赏多种多样的风筝。当地有许多做风筝的艺术家,教师也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去风筝艺人的家里,亲自采访艺人,观看一只风筝的制作过程,真实感受风筝的成型。调查、采访之后,教师准备好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简单的风筝,制作完成之后,让学生去操场放飞,体验这一传统的乡土民间艺术。
这次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验异常丰富,搜集资料、参观展览馆、拜访民间艺人、亲自制作等,不仅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历练,而且对家乡特色有更深的认知,对家乡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乡土资源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注入新鲜血液,教师依托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和特色物产等展开探索、研究。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表达、创新等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和感受生活。这使学生更加亲近乡土资源,自觉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达成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