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职教发展优化地区经济布局
2018-12-18张越
张越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关键词之一,全国各地在不断积极尝试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本研究以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为例,通过对布局调整背景及基础、关注的核心领域、实施的路径及内容、保障条件及做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力图展现出沈阳市在加快现代职教发展,优化地区经济布局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布局调整;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C-0066-03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发展速度日益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关键基础,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高度重视和期盼长足发展的背景下,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在这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努力把握机遇,迎头赶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快了现代职教发展,优化了地区经济发展布局。
一、沈阳中职布局调整的背景与基础
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之都,肩负着引领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而技术技能人才既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沈阳产业转型发展休戚相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沈阳市开始探索通过布局调整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
自2005年起,沈阳市开始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提出建设6所万人规模职业学校,其中新建4所,到2010年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增强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发展速度,更标志着沈阳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以优化地区经济布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目的的布局调整正式启动。沈阳市于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现有10所院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院校。沈阳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沈阳市职业教育整体升级,为沈阳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到2016年底,沈阳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41所,在校生18.4万人,每年毕业生近7万人。其中公办高职高专16所,在校生10.4万人(市属1所,在校生1.3万人)。中职在校生8万人,开设19个专业类别的106个专业,基本涵盖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医药、现代服务等重点产业。经统计,按照专业大类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加工制造类1.3万、交通运输类和文化艺术类各1.0万、医药卫生类0.7万、信息技术类和教育类各0.6万,基本实现了专业设置与沈阳支柱产业的紧密对接。
二、新一轮布局调整的准备与核心领域
在保持现有整体优势领域发展的基础上,沈阳市将布局调整的核心领域逐渐向纵深化、制度化方向转移。在2013年连续出台两个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法规,即《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初步构建出沈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政策和机制体系,还从加强政府统筹、加快资源整合、加大财政投入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保障了教育费附加的30%全部用于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布局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此外,在财政保障的基础上,2015年又针对教学质量提升出台了《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沈教发〔2015〕78号),规范了专业设置和管理,为专业布局调整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2015年开始实施沈阳市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目前已经遴选出29所标志性、示范性和规范性学校,同时确定了市级重点支持建设的48个专业和75个专业示范点,安排专项资金1.7亿元,2016年开始全面建设,项目全部建成需3年左右时间,以此实现沈阳中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实现了布局调整的新突破,极大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
在完善政策与制度之后,沈阳市进一步将布局调整的核心领域锁定为: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重点,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主线,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重点专业建设步伐,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服务沈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到2020年,通过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建成一批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建成一批对接沈阳市主導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品牌专业(群),进一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对新一轮布局调整的统筹规划与实施路径
(一)理顺行政管理体系,形成布局调整的统筹机制
沈阳市首先下大力气对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调整,确立了“统筹使用、突出重点、总体规划、分年实施、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管理原则。在使用和管理中,坚持依法管理资金、科学管理资金,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了教育经费管理规章制度。此外,出台经费保障文件,用制度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加强了经费使用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通过加强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完善了财务监督管理,资金使用和管理良好。建立突出质量和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其次,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出台学校综合考核方案;按照教育部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完成质量年度报告工作任务,形成包括视导、学业质量监测、质量年度报告在内的学校综合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在已有整合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第一,继续做好6所万人规模职业学校深度整合工作。在资源重组基础上,科学规划各校区功能,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适应城市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第二,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的要求,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同时也是沈阳市双元培养国家级试点项目学校为牵动,遴选出10所左右市级试点学校,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和集团化办学等新尝试,探索集团运作的深度融合办学机制。第三,争取人社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选取若干个工种尝试开展“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第四,争取政策突破,引进特殊人才。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引进若干名学校急需的行业大师、能工巧匠,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双师型”“复合型”教学团队。第五,加快中高职衔接,重点扩大“3+2”规模,探索“3+4”衔接。开展职普“双进”活动,通过到初中校开展职教讲堂、安排初中生到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体验以及职教招生大篷车等活动,初步建立职普融通机制。第六,试办综合高中,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第七,在提高中职的层次和规格方面,重点推进沈阳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申办工作,并将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纳入沈阳市承担的国家双元培养试点建设项目中。
(三)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重点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建立与项目相配套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制度体系和管理规范,加强组织协调、过程管控和质量评估,确保项目高起点建设,高水平推进。在标准化常规建设的基础上,设立专项资金,力争用三年时间,通过市场机制,跨部门、跨地区、跨有所有制进行整合,整体推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化一批、提升一批、促进一批”的目标,落实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四)对接沈阳市支柱产业,持续优化专业布局
从2015年开始,开展新一轮专业布局调整。开展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工作,以2015年标准化项目确定的48个重点专业(群)为主导,构建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对接我市主导产业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重点专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专业的转型升级。成立全市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落实新专业教学标准。将专业布局调整列入市级重点科研课题之一,积极争取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批次,将省属中专学校纳入招生计划。围绕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需求,逐步增加3D打印、工业机器人、冷链物流等新兴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遵循专业对接产业的原则,引导学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逐步建立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预警及动态调整机制。服务沈阳产业转型升级,以“省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为重点,完成沈阳市承担的52个重点专业(群)建设任务,形成重点和品牌专业,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逐步推进职业教育中心的转型发展。
(五)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干部、教师队伍
以48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群)为核心,与人社局共建机械加工技術等16个一期市级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创新骨干专业教师培训模式。与德国相关企业合作,组织教学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赴德国进行培训,为沈阳市双元培养试点国家级项目培养和储备骨干师资力量。采用集中研修、异地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开展10期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开展10期班主任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
(六)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以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为指导,落实智慧教育要求,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综合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和资源平台等职业教育基础平台建设;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完善、升级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建成高性能校园网;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应用能力;创建仿真实训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校为引领,启动首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责任编辑:曹鸿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