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服务类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思考

2018-12-18梅广龙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梅广龙

摘要:公共选修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确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普适性、实用性、发展性、共享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做好内外环境分析、科学设置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协同课程开发,强化过程管理、规范课程实施等方面阐述了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行动实践,并就校本特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公共选修课程建设重点以及公共选修课程共建共享提出了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旅游服务类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C-0056-03

公共选修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和省市课程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开发及实施的研究,形成了具有旅游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原则

公共选修课程兼具校本课程、模块课程、活动课程的属性。学校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时,遵循了下列原则。

(一)普适性原则

公共选修课程是一种普适性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选修课程适应于所有的中職学生进行选择学习,没有学科、年级和专业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经历以及可支配时间,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及时间地点,自觉参加课程学习并获得自我素养的提升。

(二)实用性原则

公共选修课程与学科课程不同,它是基于学生选课需求定制的课程。在公共选修课程开发中,不强调每门课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作为旅游学校而言,应该紧跟当地旅游业发展需要,注重实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做到“设而可学,学则能用”,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向现实职业素养的生成。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课程的发展性。公共选修课程是一种生源性的个性定制课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起点,学生应当具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应当随着学生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二是要重视教育的发展性。在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加以改革,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未来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四)共享性原则

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共享性原则是指公共选修课程应该成为网络课程,才能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具备课程资源学习和展示功能的公共选修课程信息化平台系统。学校借助南通职教E学堂网络教学平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学习的需要。

二、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

(一)做好环境分析,科学设置课程

环境分析是指在对学校内外诸种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公共选修课程的基本走向和目标的重要环节,做好环境分析是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基础和起点。环境分析分为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两大类。基于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人才市场分析、网络信息分析、地区发展调查、学校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等方法全面进行校内外环境分析,为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和国家课程管理的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直接动因;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关键;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基本情况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基础。

根据上述的环境分析,学校确定了公共选修课程主要分为基本素养和职业体验两大类。其中基本素养类课程包括科普知识、趣味数学等科学素养类课程和音乐欣赏、园艺插花、服务礼仪、书法技艺、美术设计、体育舞蹈等艺术素养类课程。职业体验类课程主要包括社会技能类课程和生活闲暇技能类课程。职业体验类课程重点建设了旅游特色的相关职业体验课程,主要有家常菜制作、蛋糕制作、欧美营养早餐、餐巾折花技法、调酒技艺、茶艺表演、南通旅游等课程;生活闲暇技能类课程包括集邮、手工技艺、饮食保健、象棋技艺、足球技艺等课程。

(二)整合课程资源,协同课程开发

确定了公共选修课程的目标、课程门类后,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是课程的开发,即根据各种类型不同课程的目标,确立公共选修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对于基本素养类课程,我们必须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确定课程开发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浅显性原则、广泛性原则、生活性原则。许多知识只需要学生了解而无需深究其学理渊源,重视拓展生涯教育、心理教育、人际沟通、环境教育、地方文化教育等内容,强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开发。

对于职业体验类课程,我们确定通过职业体验课程包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遵循典型性、短小性、易学性原则。彻底抛弃传统的课程观念,要体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思想,坚持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高度关注技术实践知识的价值并运用独特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三)强化过程管理,规范课程实施

由于公共选修课程与一般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走班制的课程,因此其课程实施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1.建立公共选修课程管理的专门制度。学校为了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规范管理,根据公共选修课程的特点研究制定了公共选修课程管理的专门制度,确保了公共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

2.加强公共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公共选修课程真正体现了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理念,我们应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公共选修课程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二是建立双轨并行的管理机制。走班制条件下的原有行政班、教学班都会淡化,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校要构建各部门合作的管理网络和学生自主管理网络双轨并行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教务处(任课教师)、学生处(班主任)职责明确而又相互交融的管理网络,同时在每个教学班实行组长负责制,重视在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促使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和纪律性。

3.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特点可以归纳为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的课程,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现的课程形态应当是数字化的,实施的过程应当集中体现“做学教合一”的理念,学习的方式应当是混合式的学习,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个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学习的评价应当是物态化的物理成果,而不是一般的学科课程与技能考核。这些新的教学要求都需要我们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我们采用专题讲座、现场观摩、专题研导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了学校公共选修课程的自主预学、创设情境、分工探究、演示模仿、小组合作、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巩固提高的“八步教学模式”。

三、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

不可否认,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着重视文化课、专业主干课程,而轻视公共选修课程的现象。我们认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包括公共选修课程在内的全方位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特别是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多元化教育、人本理论和学分制的实施,开发丰富多彩的公共选修课程更加必要;从现行的职教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以统一为要求、缺乏技能特色和当地特色的弊端来看,我们开发灵活的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更为迫切;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要求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来看,加强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拓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更加必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

(二)明确中等职业学校选修课程建设的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环境分析、确定目标、编制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的信息加工和反饋过程。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中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公共选修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公共选修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现在教学所使用的课件以演示文稿居多,视、听、说相结合的动态的多媒体课件较少。因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参与,许多课程没有达到共享的要求,我们必须从课程资源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公共选修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实网络教学资源。三是公共选修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是一个对自身课程开发的评价与质量监控的过程,公共选修课程评价应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从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课程标准的规范性,从课程的实施过程到实施的效果,我们都必须建立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对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起到导向、质量监督和即时调控的作用。

(三)推进区域公共选修课程的共建共享

中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中职公共选修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但是从某一个职业学校来看,肯定存在着资源不够丰富、教师队伍水平不够全面、技能实训场所单一的现象。因此,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应当整体推进区域公共选修课程的共享共建。可以以市为单位,借助行政推动的力量,整合各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建立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平台,构建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实现区域内所有职业学校公共选修课程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集聚区域内各职业学校的优势,带来更为丰富的优质的公共选修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