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陈氏源流及族谱考述

2018-12-18陈有顺

寻根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威陈姓陈氏

陈有顺

20世纪初,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开发谱牒资源的价值作了精辟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

笔者多年走访武威“三县一区”村落、社区,实地考察,搜集整理新老家谱,收获颇丰。本文参考清代以来姓氏谱牒文化标志人物“关陇大家”——张澍所著《姓氏寻源》等相关史料,就武威陈氏一族源流及族谱略述鄙见,或者对读者了解陈氏源流与族谱不无裨益。

陈姓起源

《魏书·官氏志》云:“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则以家与谥,官有世功,则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则表其所由生,氏则记族所由出,其大略然也。至于或自所居,或以国号,或用官爵,或用事物,虽缘时不同,俱其义矣。”

据《中国姓氏源流史》和相关姓氏研究专著及史料记载,综合起来中华陈姓源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出自姚姓或妫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封王以后,建立周朝。武王为笼络天下,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孙妫满,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了“陈国”。谥号称为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2.以国为姓,受姓始祖是胡公满。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到十世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公元前221年,齐国为秦所灭。

3.出自陈国公族后裔。陈胡公满的子孙,除陈完这一支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三是陈湣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4.刘氏改姓陈。《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陈氏,实为刘氏。陈矫,东汉广陵东阳(今安徽省天长市)人,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外祖父家为嗣而改姓陈。

5.隋朝时文帝杨坚有一大臣陈茂,本是河东猗姓,冒姓陈氏。隋将陈永贵,原是陇右胡人,龟兹王帛氏之后,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氏。

6.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

7.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

8.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世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

9.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10.元末明初,与朱元璋逐鹿天下的陈友谅,祖上原本姓谢,因赘于陈家,改姓陈。

11.陈姓蛋民与堕民。有陈友谅败兵为明军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12.女真族陈氏,据《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13.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武平侯。后追赠沔国公,谥武僖。又有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王室成员大多移居中国,有王子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刘矫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14.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15.满族陈氏。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有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字,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字。

16.哈尼、侗、土家、布依、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畲、瑶、高山等民族均有陈姓。

武威陈氏源流

据考武威的陈姓,也和其他姓氏一样,大多都传说是“来自山西大槐树下的”,即明洪武三年(1370年)大规模实行移民屯田政策,迁徙至武威的。其实当时“山西大槐樹”不过是一处明朝政府移民的集中点,移民祖籍不全是来自山西的,还有其他地方的,只是后人不知其祖先最初是来自哪里,故而沿其一说。而经笔者考证:武威既有从山西移民过来的,也有经商或做官来武威定居的。如凉州区和平镇陈家南园陈氏始祖陈万顺,民间俗称“陈百万”,即是于北宋末年经商赚了钱之后徙居此地,繁衍至今有数千人;凉州城内海子巷原有一陈家四合院,门楣书“太丘风范”,其先亦是从商来武威定居的。武威城东北大柳树之陈氏、凉州区康宁镇龙泉村陈氏、凉州张义堡陈氏,其祖上分别自江西、南京、四川辗转迁来。

武威陈氏人口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和我国户籍管理部门数据,陈姓为当代中国汉族第五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

据初步调查,在甘肃省境内的陈姓为第七大姓,人口大约为108.9万。其中武威市境内为7~8万。

据民勤陈氏家谱记载,其祖籍江南金陵应天府。先祖于明洪武四年随冯胜将军征西,因功获指挥将军,久宿青松堡(薛百镇境内),后人陈纪世袭指挥,民勤陈氏乃以陈玘为始祖,至今已历23世。现多居于薛百、泉山、红沙梁、东湖、西渠等乡镇,有6000余人。

今凉州区有37个乡镇,449个村,有陈姓人口的有27个乡镇,60多个村。以陈姓命名的寨、堡、庄、村等仍有78个。据不完全统计,凉州区陈姓人口至少有3万人,民勤、古浪、天祝平均至少有1万人。武威陈姓人口按7万人计,占全市总人口181.51万人的4%左右。故今陈姓人口在武威亦为前五大姓之一。

武威陈氏族谱

2008年以来,笔者对武威市“三县一区”(凉州、民勤、古浪、天祝)部分陈姓人氏作了调查考证,武威陈姓在“文革”前,大多有宗谱、族谱、家乘及像赞、轴屏等存世,在“文革”期间几乎被焚毁殆尽。至今能看到的10多部《陈氏家谱》大多都是30多年来续修、创修或重修的新谱。如民勤县薛柏乡更名村(含金昌市部分陈氏)、民勤县“光裕堂”、柳林湖;古浪县小直沟、圈湾、西沟口、石头沟、打拉水等乡村;凉州区高坝镇东乡、西乡、十三里村,河东镇陈家寨村,洪祥镇陈尔村,大柳乡王城堡,张义堡羊户台、中路、磨庄子等均有续修、新修族谱。

然考陈氏古谱,唯凉州区康宁镇龙泉村和河东镇陈家寨村有咸丰和道光年间的宗谱、族谱幸存于世。前者有清道光四年(1824年)武威县生员刘文嬉所撰序文,武威县生员王守域、凉州府生员张汲三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凉州府廪膳生员王镜如等人先后撰写的懿行赞言;后者有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湖公四世孙陈重仕所撰谱序,民国27年(1938年)武威修志会分纂万寿宫小学校长唐发科、清凉州府廪膳生员武威修志会分纂魏廷贤二人撰书的懿行赞言(八扇蒲黄色轴屏)。其中,河东镇陈家寨村所存古谱仅为半本残谱(《陈氏世系家谱》第二卷),且基本为先人画像和生卒年,所幸有序文。其始祖湖公画像身着黄色对襟官服,胸前绣有“皇恩浩荡”四字。

凉州区永丰乡陈家北坡子亦有先人画像和民国12年(1923年)清候铨儒学训导崔文煜及王耀武二人为陈氏先人撰写的懿行赞言等。

猜你喜欢

武威陈姓陈氏
义宁陈氏家风
重任在肩
陈远
林挺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武威觅古
Study of History is Essential
陈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