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与道膳
2018-12-18吴正格
吴正格
沈阳西顺城街西的太清宫具有“东北道教第一丛林”之称。三十年前,我曾参观过这座道观,信手记录下一些资料。如今回顾,仍未淡忘。只是,现实的庵宫香火鼎盛,曩年灶间的炊火已熄,精湛的道膳无存,令我在幽思中感慨不已。
太清宫的成因,夤缘于道号弘阳子的郭守真。《东华全录·灾异志》记载,郭守真本籍辽阳,幼年在山东马鞍山聚仙宫拜龙门派七龙祖李常明为师,后返回辽东,于本溪县境的铁刹山云光洞修行三十余年,道德清高。清康熙初年,盛京将军乌库礼慕其名,迎请至府尊为师长。时盛京酷旱,郭祈雨三日,果降甘霖。乌欲酬重礼,郭固辞不受,唯求得城垣西北角建“三教堂”以为修行之所。乌慨然应允,且出资阔绰。據《奉天府祠祀志》记,初建的三教堂有“正殿正楹,经楼三楹,朽庑三楹;后殿三楹,耳房四楹;前殿三楹,耳房八楹;大门一楹,左右门各一楹”。《沈阳县志》记,康熙八年(1669年),三教堂被“御赐藏经凡七百二十四函”(疑是康熙十年,即1671年,这一年是康熙第一次东巡盛京),并记其“正殿供老子,左配像为孔子,右配像为释迦牟尼”。道、儒、佛三祖并尊,这是道家宽宏、包容的长处。又记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教堂“曾遭水潦,殿宇倾圮,半就淹没。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修复增建始告完竣,计有祠宇八十八楹,并特建郭守真供祠一宇。遂更名为太清宫。编员为住持方丈一,监院一,职事十六,道侣百余人”。这种规模和道侣之数,在当时国内各地的道教宫观中,亦可谓荦荦大端者。
那年我去参观时,受访的老道长陪我瞻观。我俩进了玉皇殿,他给我讲,当年修复玉皇像,是用藤架支身,以纻相缠,扭动机关时,“玉皇”可站起来活动。我听了就想,寺庙的史料中没见到有关“机器玉皇”的记载,玉皇大帝能在乾隆年间的太清宫里起坐显灵,舒展手脚,足见塑像艺人的匠技高超。
经过道侣们平日吃斋的耳房时,我乘机提出道膳的话题。这是我要着重了解的内容。倒也勾起了老道长的怀旧思绪,他如数家事,向我娓娓而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玉皇殿失火焚毁,监院潘泉泰旋即解职。经各庙众公议,遂请葛月谭继任监院,重修玉皇殿。民国3年(1914年),葛月谭转升方丈,随即开坛,以弘道旨。由此,太清宫进入全盛时期。葛月谭精通翰墨丹青,其书、诗、画被称为“三绝”,且道行高,名闻关内外,交际甚广。时显宦名流、缙绅富贾、文人骚客,仰慕求拜探访者络绎不绝。葛以道礼相待,命改进斋食,并从各埠选聘名厨巧庖,研制素席,以适酬宾之需。老道长讲,在这样的宫观背景下,当时的道撰,精到能以素代荤地仿制市肆酒楼经营的燕翅鸭席、三套碗席、八碟八碗席等,以及一些流行的名撰。并辟有餐厅,设包房、散座,对内、对外兼用。对内酬宾,对外揽客。揽客并非经营,因素席斋食都不标价,客人虽然可以任选,但食毕无须结账。可是哪位客人能白吃白喝呢?一般都走化缘钱、香火钱的方式。
我想,道膳应源于老子“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后来人们借此与饮食口味混同,视荤为浓,视素为淡,模糊着道、俗疏离的界线,将清淡认作道家所树的旗帜。道膳之清淡,即是庄子所说的“知常”。所以,太清宫在老子等道家宗师诞辰日所摆的素供,就与老子的教旨有着连脉。老道长讲,这类祭供分为五类五排,每排五种,又有“先天供”和“后天供”之别。“先天供”即自然生长之物,为供品之首,首排是鲜果如橘桃梨枣等;二排是笋菇蘑菌之类;三排是青蔬如菘萝茄瓜;四排是用豆类所制的仿荤之撰,如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五排是饭悖糕点。而道侣们的日常斋食,习称“混元菜”或“混元粥”。“混元”取自“开天辟地,混元一气”之意,即是撤下的供品之果蔬菇耳等,或与杂粮同烩一锅而成,谓“心到祖知,上供人吃”。
老道长又讲,“文革”一场浩劫,太清宫三百余年珍藏的藏经瑶函、柱史遗典、崆峒宝鉴、金筒玉册、古籍书画,包括宴事辑要、膳单食谱,均被毁弃。往年道院操觚者,亦为古人矣。幸老道长引我至后殿一耳房,拜见两位年过八旬的老者,赖二老回溯之助,才得以抢辑一些太清宫的道膳遗产。后经我从厨的学识,加以整理、疏释。因此文篇幅所囿,仅举八例,以飨读者。
银锭铰。上白粉用沸水烫透,揉成面团,擀成二钱重小剂(每两五个);冬笋、香菇、白蘑、黄耳、豌豆、莲子、葱茎、鲜姜,制成碎屑,用麻油码味,为“八宝馅”;小剂包馅,呈银锭状,蒸熟。成品皮薄如纸而透明,清晰可见内中之馅,刚好一口可食。为葛方丈宴客之主食精品。
上供馒头。即发足的酵面兑碱液,再掺人干面粉揉成炝面而制成的馒头。每个馒头需用酵面七两、干面粉三两。制时,需十人合作。第一人只管秤面,即秤酵面和干面粉的比例;第二人将秤好之面揉合,揉累时交于第三人揉;以此类推,至第九人揉累时“收口”,制成馒头状;第十人将生馒头摆人大蒸笼的屉布上,负责看火蒸制。成品硕大白亮,因揉合甚久,面香异常。
太极图。鲜豌豆蒸烂,捣成泥状,再过罗,除去皮渣,兑水加蜂蜜以植物油炒透;赤豆煮烂,捣成泥,亦过罗,去掉皮渣,兑水加桂花酱以植物油炒透。取一圆形大窝盘,将两者分装其中,摆成太极图形。炒豌豆泥上,摆人半月青梅;炒赤豆泥上,摆人半月大樱桃。
葱烧海参。冬菇(水发)用沸水悼透,切成碎粒;山药去皮,蒸烂,捣成泥状。两者合于一器,加精盐、味精、淀粉拌匀,一一制成海参形状,蒸熟。取细葱之茎,切段,以植物油炸成淡黄色。勺置火上,放入葱油(底油),热时,烹人酱油、绍酒,添人素汤(用黄豆熬制的汤)及少许白糖,沸后,放人“海参”,转小火煨至透味;再转大火,放入葱段、味精,稍烧,用水淀粉勾芡,淋入葱油、香油,润匀即成。
酱汁三鲜鱼。水发冬笋、冬菇切细丁,同鲜豌豆加调味料炒成三鲜馅。土豆去皮,蒸烂,捣成泥状,加精盐、胡椒粉、味精、干淀粉搅拌均匀;取一半在鱼盘中修成鱼状,将三鲜馅码到中间;再将一根干宽粉竖着按在“鱼”的中间,似为“鱼”的主骨;然后将干粉条剪成十段,每五段按在“主骨”的两侧,似为“鱼”的细刺。随即将另一半土豆泥铺在上面,做成鱼状。先蒸熟,再以植物油炸透呈金黄色,摆人鱼盘中。勺置火上,添人底油(植物油),热时,下人葱、蒜末爆香,再加入面酱炒透,烹人酱油、绍酒,添人素汤,以少许白糖、味精调好口味,遂用水淀粉勾芡,淋入少许花椒油、香油润匀,浇在“鱼”上,最后撒匀姜末而成。
憔溜肉段。黄蘑(水发)用沸水悼透,修切成均匀的小段,用精盐、绍酒、胡椒粉码味,再用干淀粉拌匀,遂以植物油炸至酥脆呈金黄色。另起勺置火上,放入底油,下人葱、姜、蒜末爆香,再下人冬菇片、冬笋片(配料)煸透,泼人用酱油、绍酒、白糖、米酷、花椒水、味精、素汤、水淀粉制成的汁卤,俟沸,倒入炸好的“肉段”,翻拌均匀,淋入少许香油而成。
辣子鸡。水面筋修切成均匀的小块,用精盐、胡椒粉、绍酒码味,再用干淀粉拌匀,以植物油炸至酥脆呈金黄色。另起勺置火上,放入底油(葱油),热时再放入鲜青椒段(配料)煸透,随即泼人用酱油、绍酒、素汤、味精和少许白糖、醋、水淀粉制成的汁卤,沸后,倒入炸好的“鸡块”,翻拌均匀,淋入少许香油润匀而成。
炒南北。冬笋切骨牌片,张家口口蘑(水发)大的斜切两月。将两者同人沸水中悼透。勺置火上,添人底油(植物油),热时,用葱、姜末爆香,随即人冬笋片、口蘑煸尽水分,再烹人酱油、绍酒,添人少许素汤,用味精和少许白糖调好口味,稍煨,遂用水淀粉勾成薄芡,淋匀明油(葱油)即成。此撰中冬笋为“南料”、口蘑为“北料”,故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拨款四十多万元,整修太清宫。改革开放后,辽宁省道教学会恢复工作,使这一古迹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时今道院古貌复新,环境优雅,让人于肃穆之中,倍感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之精妙。唯惜这里的道膳已濒临绝迹。倘若政府、宗教部门和旅游单位组织人力,挖掘、整理道膳遗产,于太清宫内设“道膳堂”,使中外来此瞻观、浏览之宾客得以品尝道膳技艺,岂不是有益于这一素食奇葩之发展、有助于旅游业之兴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