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18秦雅兰
秦雅兰
(西安航空学院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077)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在中西方都极具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研究对象和内容从单纯的理论阐释和评述、语言习得和语篇分析等,逐渐发展成了以心理学、神经科学、病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为特征的跨学科前沿研究。“国际上运用关联理论解释语言现象的应用研究前沿文献主要涵盖隐喻、反语、话语标记语、韵律等,关联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已开启了复杂性科学研究新时代,足量多学科对话正在转化为更多的实验和实证成果”[1]。国内关联理论的相关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引入、介绍、评论到应用的过程[2],发文量虽大,却未形成体系,研究热点多聚集于理论基础,相关翻译研究注重翻译策略,但理论的运用有待进一步创新[3]。本文拟论述关联理论的形成、基本理论和两大原则等理论要点,探索认知-推理过程、最佳关联、语境和关联度等理念在口译交际过程中的应用。
一、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法国和英国的语言学家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基于Grice 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通过对话语理解过程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一书中系统提出的一种言语交际认知理论。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进行的一种明示-推理过程,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寻求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及处理话语信息的出发点,听话人能否利用正确的语境即讲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来理解话语,达到交际的目的是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4]。关联理论有两大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前者追求“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后者认为“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5]。最大关联能保证交际行为的顺畅进行,确保交际过程的持续;最佳关联则确保了交际行为本身具有意义,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同等条件下,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听话者付出较小的努力便能够理解说话人传达的意图信息[4],提高交际效率,达到双方期望中的交流效果。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人类交际行为的关键是产生最佳关联的期待。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应建立与自己话语相符的语境来传递信息,并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交际意图;而听话人在交流时也需要基于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等认知环境来建立关联,寻求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格特在其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指出:“关联理论及其原则对翻译中所传递内容的转换和表达起着极大的约束作用,对翻译现象有着最强的解释力”[6],这为翻译实践包括口译提供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指导。
二、关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
口译指的是以口头表达方式来传译源语以实现信息交流目的的行为,可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分类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或者会议口译、外交口译以及随同口译等[7]。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口译的交际性比笔译更明显[8],具有即时性、现场性和一次性的特点,需要译者在有限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范围内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9]。口译的过程是一个认知机制和运作模式都十分复杂的话语信息处理过程,译者同时充当着信息接受者和传达者两个角色,是讲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具有听话人和讲话人的双重属性。译者在口译过程中首先要对讲话人传递的信息所承载语境假设进行判断,再基于自身逻辑推理,选择恰当用词给听话人传递语境假设,关照焦点在于实现讲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为口译实践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口译过程的属性。
(一)“明示-推理”在口译中的应用
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明示是指说话人明确地向听话人表达意图,推理是指听话人通过明示手段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4]。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明示-推理过程中寻求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是处理话语信息的出发点,也是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口译的过程就是典型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译员寻找最佳关联并传达这一最佳关联的过程。口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代码-解码-代码的过程,译者在源语和目的语的转换中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既是听话者又是讲话者,包含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即源语语境中,译员接收讲话人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译员要充分利用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信息,从自身认知语境的所有假设中选取符合讲话人交际意图的假设,推导出源语讲话人明示信息后的交际意图,寻求源语信息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获取相应的语境效果。第二个过程,即目的语语境中,译员把在第一个过程中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听话人的同时,又必须立足于与目的语听话人的语境假设产生关联,并且最大程度地给听话人传递符合他们认知的范畴,以方便听话人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并最终实现讲话人的交际意图。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开幕上的主旨演讲中的摘选为例,探讨关联理论下的明示-推理过程。
原文: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小智治事,大智治制[10]。
译文:We should develop a model of fair and equitable governance in keeping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s the Chinese saying goes, people with petty shrewdness attend to trivial matters, while people with vision attend to governance of institutions[10].
源语中的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是中国谚语,全文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意为有大智慧的人善于制定制度,以制度引领大众行为;有小智慧的人善于办好具体事项,以获得利益。习近平主席在该句中传递的语境假设是国际社会应与时俱进,通过打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来促进经济复苏。仅从语言文化形式上的理解并进行解码,对于准确理解并传递原文的语境假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对这一明示进行推理。所谓大智,即开阔的视野,远见。小智,则指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技术。前者着眼长远,谓之道;后者着眼眼前,谓之术。这是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承载性的文化概念,译员立足自身所有的语境假设,选择了vision对应大智,shrewdness对应小智,符合或重合了听话人的语境假设,从而获得了最佳关联,更准确地传递了讲话人的交际意图,实现了交际目的。
(二)“语境”在口译中的应用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研究是在明示-推理过程中实现最佳关联的选择,这一过程赖以存在的基础则是语境。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行为中的语境是动态存在的,静态地进行语言文化层面的代码-解码过程已不足以保证实现最大关联,更不用说实现最佳关联,只有把握交际过程中的关联性这一恒定量才是关键。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语境是一系列假设动态变量的综合体,不仅囊括了交际的时间、具体场合、情景因素、词语信息、上下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还涉及到交际双方的话题、说话方式、个人经历与经验、知识水平、人际关系、文化社会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口译人员实施“明示-推理-实现最佳关联的选择”这一整个翻译过程都与这些语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1:The biggest problem is marriage.(原文)
最大的问题是婚姻问题。(译文一)
最大的问题在于合装线。(译文二)
例1中,“marriage”意为“婚姻”,是广为人知的一个日常用词。但在机械、电子电器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合装线的英文“marriage line”也可简称为“marriage”,所以两种翻译都是正确的译文。口译人员选取译文时应运用关联理论语境观,综合多种动态变化的语境因素理解话语,找出语言与环境的最佳关联以实现最大的语境效果。
例2:在一个多边会议场合,唐家璇外长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我们出台了一个新的核用品管制条例”, 外交部高级翻译戴庆利很顺利地做出了翻译。唐外长突然又补充了一下:“还有清单”。由于口音问题,戴庆利把“清单”听成“氢弹”[11],就对鲍威尔翻译成“还有氢弹”,让鲍威尔非常吃惊。
例2中,口译人员若能灵活运用关联理论,充分考虑在上下文语境中,“清单”只能是条例所列举物品的清单,就不可能产生“氢弹”这样的错误关联,交际过程中的尴尬状况就可以避免了。
口译的过程实际上是选择恰当语境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在具体的口译实践中,不同语境因素通常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上下文语境对词句理解和表达的影响;情景语境对译者传达原作的交际意义, 对译出理想译文的作用;文化语境对广告、文学、科技、习语、商标等翻译的作用;认知语境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等[12]。口译人员既要综合考虑所有影响交际的自身语言因素, 又要灵活关联外部作用因素。口译交际过程中,努力寻求语境的最佳关联是口译人员提高口译效率和质量,达到最大语境效果的有效方法。
(三)“关联度”和“最佳关联”在口译中的应用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口译,衡量译文标准的尺度则变为译者是否将讲话人源语信息所传达的交际预期以最符合听话人语境假设的方式进行了传递。因为言语符号进入人脑时处于低层次,但可以在高层次上将其结合,在不同的语境下,需用不同的语境假设进行信息传递。关联度指说话人交际意图和听话人认知环境之间的关联程度,即是否实现了最佳关联。关联度是制约译者话语,理解译文选取的框架,也是判断译文质量的标准。口译译文的关联度与信息传递效果紧密关联,关联度越强,语境效果越佳,口译译文质量的等级就是语境效果关联度的强弱之分[13],这为译员把握并判断口译效果提供了一个明确可控的方向。
幽默言语是智慧和灵感的结晶,在交际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但由于文化差异,幽默言语对等翻译在不同国家民族的听说者间却很难引起共鸣,口译人员自己也不能完全理解的情况时有发生。经典口译故事“it’s a joke”在口译界广泛流传。外国人讲了一个很长的笑话调节气氛,口译人员却简单翻译为“他刚讲了个笑话,麻烦大家配合笑一下”。该翻译方式译文虽然与源语信息意图有较大出入,但有针对性地处理好了新的话语信息,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了与话语信息的关联,达成了预期的交际效果,不失为一种灵活的口译应对方式。因此,上述译文采取了间接翻译的策略以保证交际活动的持续。当然,该译文和源语的关联度还不够强,语境效果稍显生硬,如果口译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结合事件发生时的具体场景和语境,用类似的目的语笑话替代,就可以达成最佳关联效果,实现更高质量的译文。
译文的效度和信度是翻译界致力探讨的内容,也是翻译质量评价的尺度[13],效度在翻译参数体系中的权重最大[14]。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交际的关键是实现最佳关联。当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不可兼得时,传达交际意图更为重要,交际意图满足,交际才能获得成功。所以译者根据认知语境的差异,可以超文字、超文本地处理原文[14]。关联理论架构下的口译包含了两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译员既是听众也是说话人。口译人员需充分利用认知语境来推断说话人明示暗含话语中的含义,遵循最佳关联准则,采用最具关联性的明示话语,改变听众的认知语境,成功实现交际意图和最佳关联,才能确保口译顺畅。
三、结语
关联理论对口译现象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其认知-推理、最佳关联、语境和关联度等理论阐释对口译的理解推理过程、策略选择和评判标准等多个方面具有指导作用,从认知角度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关联理论为口译实践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引,口译人员应努力完善自身的认知环境结构,在具体的口译场合中善于建立关联性语境,并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 尽量让口译取得最佳关联效果,从而实现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在语言交流、交际交往中,同步实现他们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畅通交流。
[1] 赵燚,向明友.关联理论研究前沿探析[J].现代外语,2018,41(1):130-140,147.
[2] 李冬梅.近10年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102-105.
[3] 石文瑞.国内关联理论研究进展分析(1992-2016)[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12):146-147.
[4]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2nd ed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63-64,119-132,163-171.
[5] 文军.科学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233.
[6] GUTT E.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21-22.
[7] 魏文霞.关联理论视角下变译策略在汉英会议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6:6.
[8] 杨跃,齐涛云.关联理论与口译推理思维[J].外语教学,2008,29(5):91-93.
[9] 孙利.关联理论视阈下的口译认知过程与口译教学探究[J].外语界,2013,33(1):79-87.
[10] 习近平2017年瑞士达沃斯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双语)[EB/OL].(2017-01-19)[2017-11-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c444a 50102wwmo.html.
[11] 冯建中.口译实例与技巧[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7:164.
[12] 关秀娟,顾俊玲.翻译语境作用研究:回顾与前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8):121-125.
[13] 何三宁.“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 (1):155-160.
[14] 朱燕.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8(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