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意蕴

2018-12-18巨之嫣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仁学儒家哲学

巨之嫣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127)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哲学无疑是其最核心的内容。儒家哲学不同于以逻辑推理为核心的西方哲学,而是自成一脉的与历史和现实相关的具有独特思想逻辑的哲学体系,它关注人的相互关系、关注人的内心愉悦,并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这样的一种道德哲学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等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儒家道德哲学的构成体系

儒家学说创立伊始,便打上了深深的道德烙印。孔子开学讲经的目的之一便是呼唤人的道德责任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源于社会实践,并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哲学,它逐渐内化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素养,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1]。

(一)仁学思想

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发展了“仁”的概念,赋予其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儒家道德哲学的理论基石。具体到社会生活层面,要求统治者推行仁政,要爱护百姓,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要求臣子要尽忠职守,恪守自己的职责,忠君爱国;要求子女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亲人,始终牢记长辈恩德[2];要求朋友之间,要诚实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此种种,都是最初仁学的思想。大约从西汉董仲舒开始,仁学思想开始逐渐成为统治者的驭民之术,其典型的表现被浓缩成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由此可以看出,仁学包含着道德因素,同时又与政治原则紧密相连,因此它既可以被社会知识精英阶层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同时又成为了统治阶层维护社会稳定的利器,因而备受推崇。

除了作为社会规则外,仁学思想体现了儒家对世界本源的思考。仁学之所以能起到约束教化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对违反相关伦理之人的告诫和惩处。而对其施以惩戒的就是所谓的“天”,也即是世界之本。它要求人要顺天而为,把人命和天理结合起来,做到天人合一,而这便是儒家哲学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3]。关于这个方面的论述,宋明理学家的贡献尤为重要。

(二)礼学思想

儒家的道德哲学不仅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更强调规章制度的制约影响。法治社会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特定社会阶段的法律规范、典章制度等,所谓的社会自由也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才会实现。而儒家哲学中的礼学观念就是当时社会的行为规范。无论是“仁”还是“礼”,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平。

早在西周时期,关于“仁”和“礼”的关系就已经有了相对明晰的论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仁学和礼学的统一,认为守礼即为仁。到了孔子这里,基本完成了对“礼”的建构。《论语》中通过解释“仁”,达到对“礼”的规定。颜渊问仁,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四个角度的规范,就是从眼、耳、舌、身方面严格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熏陶自己。到了宋明理学家那里,则基本确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论说体系。正如二程所说:礼者人之规范,守礼所以立身也。安礼而和乐,斯所盛德矣。德立则百善从之。“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作仁。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4]。

大致说来,在儒家的道德哲学体系中,要求人人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礼学成为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而礼学也要求治国者以礼治国,即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礼制来约束。在古代社会,阶级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有利武器之一,阶级的存在把社会中的人分为三六九等,每个等级的人都有自己能够和不能够做的事情。同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关系,是父亲、儿子或者是君主、臣子,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角色做好该做的事情,这些角色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唯有每个人都依礼行事,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因而孔子竭力宣扬其礼学思想,希望受到君主重用,虽然颠沛流离,仍不忘初心,最终使得这样的一种理想扎根于精英阶层,进而成为民众的普遍的诉求。对应今天的法治社会建设,礼学也即是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法律规章的硬核。

(三)和谐思想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儒家学说最高的社会理想。和谐体现在方方面面,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也是人与社会的包容有度,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儒家道德哲学追求的和谐可以分解为家与国的和谐。家与国是儒家道德体系中的两大主体,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这两大主体的贯通。在家与国之上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表述,叫做天下,而天下一家、天下大同便是儒家和谐理念的终极追求。首先,要治国必先齐家,要齐家必先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而之所以要修养自身,便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矛盾和分歧,唯有人人以礼作为自身行事的准则,在一定的规范内约束自己的妄念,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善。其次,家庭内部之间的统一很容易实现,但是无数的家庭之间必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加以化解,国家太平就难以实现。家之上为国,国家安定是儒家哲学的初步追求,而所谓天下,则可以理解为整个世界,以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天下即为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合称,要实现这个和谐则是人类的最终追求,这就是儒家所讲的“大同社会”。

二、儒家道德哲学的意义

儒家哲学道德体系历经数千年,虽然期间起落沉浮,但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形成、发展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保障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儒家道德哲学依旧充满生机,对现代社会的运行也有强烈的借鉴意义。

(一)先义后利

在儒家道德体系中,人是整个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并由此衍生出了家庭、国家、天下等。由于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受限,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因此人的自私自利性有浓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因素。换句话说,社会人必有私欲。但如果每个个体只看重私欲,或者说不控制私欲,则必然难以实现天下和合。因此儒家道德哲学强调先义后利的义利观,把人置于家庭和社会之中,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使命,做有损国家或集体利益的事是不义不忠的行为。这与今天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思想不谋而合,也是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的体现。

义利观的核心是如何处理私欲和大义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承认个人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权利。但是在私欲之上,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没有国家价值的实现,个人的存在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历尽万难而依旧保持勃勃生机的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以追求利益为经营目的,很容易形成一个个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在全球化条件下,西方国家不断进行文化入侵,极易侵蚀国家的整体利益,这就需要大力发扬儒家哲学先义后利的思想,积极引导社会思潮,维护国家和民族权益[5]。

(二)诚信为本

儒家哲学以提高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性为出发点,这种道德自觉性一旦内化为个人的主动追求,那么就会对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但是同样需要道德的调节。儒家认为人无信不立,诚信精神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6]。市场经济就是以逐利为目的的,在交易中必须遵循诚信原则,买卖双方都要履行因为交易而形成的契约关系,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当下诚信机制尚未完善时,更需要个人和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因此,诚信为本的道德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大力提倡,避免出现为谋取私利而不顾市场规则的行为,从而为完善强制性的诚信机制铺平道路。

(三)适度原则

度即尺度和分寸,适度原则是儒家中庸思想的重要体现。儒家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要明白事情的度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都是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而在质变的瞬间那个临界点就是事物的度的界限或者范围。这和儒家中庸思想是一致的,物极必反。适度原则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适用于国家治理和经济开发。中庸之道要求为人处世要冷静自持,时刻注意把握分寸,在行事中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7]。因此,唯有坚持适度原则,才能使社会和谐,国家治理有方,经济永续发展。

三、结语

儒家道德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儒学传统是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致说来,儒家道德哲学中存在两条道德发展路径:一是以重视血缘亲情为特征的由“孝”而“仁”的内在演变路径;二是以重视外在制度建构为特征的由“礼”“法”而“仁”的外在发展路径。这两条道德发展路径对新时代建构“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智力支撑,对于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刘道岭.儒家道德哲学的含义及影响探析[J].群文天地,2012(7):125-126.

[2] 黄瑾宏.儒家“诚”的道德哲学意蕴及价值本位[J].唐都学刊,2008,24(2):27-30.

[3] 王志强.儒家道德哲学现世价值及普世价值探究[J].青春岁月,2015(8):547.

[4] 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1174,153.

[5] 刘道岭.儒家道德哲学及其对新时期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意义[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4):87-91.

[6] 郭卫华.儒家道德哲学: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伦理之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169-172.

[7] 关晓丽,傅琳凯.弘扬儒家中和思想之精华提升国家软实力[J].道德与文明,2008(6):105-107.

猜你喜欢

仁学儒家哲学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兄弟草原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浅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孔子仁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