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式”理念谈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法治素养研究

2018-12-17刘婷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8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高校思政教育

刘婷

摘 要:思政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法治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储备力量的大學生群体,目前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知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的营造。本文通过分析“动式”理念的优势,探索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动式;高校思政教育;法治素养

“动式”理念源自动车的运行原理和特征,代表着动力充沛、制动性能出众、消耗能源较少。在“动式”教学中,老师就是车头,起着牵引带动的引领作用,学生则扮演着车身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动式”理念就是要求老师与学生协调合作,增加互动沟通,尽可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成果。将“动式”理念引入高校思政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法治素养。

一、思政教育中法治素养培养的现状

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运行,人们受到各种信息与价值理念的冲击,中规中矩的思想政治课已经不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除了高校中的法学专业的师生,其他绝大数的学生包括教师都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法治素养更是无从谈起。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许多本身并不是法学出身,法律水准有待商榷,加上一些思政教师只注重政治与道德教育,而往往忽视了法律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法律体系非常庞杂,法律部门、章节、条款都需要高强度的记忆,而如今的高校学风非常浮躁,学生很难集中精力专研不影响毕业的又非常枯燥的法律,因此法治素养的培养举步维艰。

二、“动式”教学的特点

(一)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同于传统的讲课模式,“动式”教育要求像动车一样有车头的牵引。传统的高校思政课,老师往往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既当老师又当学生,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动式”教学模式下,老师要抓住学生的焦点,用最适合年轻人的方式,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授课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学科知识。

(二)学生们的自觉主动学习。一般课堂上,学生都在机械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这时的教学是单向的流动。“动式”理念,就像是动车的车厢,相互磨合,对于车头的传动有回应,并力争减小能量的消耗。在良好的课堂环境里,既需要老师的有效引领,更离不开学生们的热烈反馈,跟随老师的思维,积极思索课程的重难点,并通过语言和身体动作对课程做出反响。

(三)上佳的教学效果。“动式”教学模式之所以受人推崇,就在于它达到了内部矛盾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极好的运行态势,能够使教学活动更高效。“动式”教学不仅要求师生全身心投入,更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高速而有趣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吸取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且不断思考前因后果以及举一反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意识、语言表达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突出的意义。

三、“动式”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运用

(一)要求硬件设施的完善。“动式”教学要到达良好的成效,完备的硬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当为“动式”教学提供所需的空间,比如教室、实验室、模拟法庭、投影仪等,使“动式”教学有地方开展。对于“动式”教学所用到的小蜜蜂、纸质资料、服装、摄像机等也应该提供经费支出,教育教学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配合提供便利。

(二)软件配套要跟上。硬件设施一般都不是问题,而软件方面往往是困惑。首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学法守法的氛围,大力宣传法律的重大意义,为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法治校园活动,法治宣传周,法律大讲堂等等。鼓励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法律素养,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提供奖励优胜者激励大学生养成主动自觉学习法律的习惯。学校教务部门也应当调整管理机制以适应“动式”教学的运行,配合学生思政教学部门的法治教学需求。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思政课老师应当提前对法律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目标、运用的方式与设备了然于胸,梳理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各单元的核心与相互联系,特别关注其中的概念、理论、特征、原理,创新讲解的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尽可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除了积极地备课,还应当了解所教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讲稿。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搜集资料,提前预习准备,课后还要认真复习,补充课堂上没有明白的知识点。

(四)课堂节奏环环相扣、充实合理。在思政课堂上,除了对教材的充分解读外,还需要一些生动形象的授课形式来增强和巩固。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易于理解的案列,如《洞穴奇案》,通过案件的现象来探索背后蕴藏的法理,以及我国法律法规条款是如何规定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而比较复杂的案件则由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还可以相互辩论,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下,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加入到教学与讨论中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用法律的眼光看问题,从潜意识里树立法律的权威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结语

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今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教育收效甚微,传统的单项灌输已经不能为新时代的学生所接受。“动式”教学倡导的老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高效运转的授课模式,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从年轻人的视角探索思政教育与法治素养的科学结合,大大提升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伊丽娜.动式理念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践行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8):127-130.

[2] 徐妍艳.基于协同实践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建构[J].法制博览,2018(17):13.

[3] 黄英.刍议高校思政课“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J].科学导报,2016(4):82.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高校思政教育
日本国民法治素养培养体系研究及启示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