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12-17陈竹王怀禹粟元文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有机农业对策

陈竹 王怀禹 粟元文

摘 要:南充是农业大市,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南充有机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南充有机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阐述了南充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有机农业发展的有利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生产标准;对策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联2017年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南充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NC2017B046),最终成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为我国有机农业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南充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省农副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四川省第一产粮大市、第二生猪大市、第三水果大市和蚕茧生产大市,素有“果城”和“绸都”的美誉。近十年来,南充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高效益发展的思路不动摇,以西充县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加快推进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 南充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1.1 有机生产标准化

制定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511300/T 050-2014)、有机水果(西凤脐橙)生产技术规程(DB511300/T 047-2014)等有机生产标准21个,填补了省内空白(全省现行的有机农业相关技术规程共22个),为有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基地建设规模化

大力推广种养循环、林下经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鼓励支持新兴经营主体申报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产品,全市246个产品、27.8万亩基地通过有机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规模位居西部前列。

1.3 质量监管制度化

建立健全全程监控、质量追溯和企业诚信三大体系,构健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业主自为”的监管机制,严格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监管机制。

1.4 營销体系市场化

创建了西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好充食”,天盛“竹娃娃”、“充国槐树”、“充国香桃”、“航粒香”成为四川省著明商标,“西充黄心苕”、“西凤脐橙”、“充国香桃”、“西充二荆条辣椒”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京沪广深等城市创办有机旗舰店12家、配送店251个,西充有机农产品在全省全国有一席之地。

1.5 影响力不断扩大

西充先后承办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交流会、全国生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会、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第二届亚洲大会,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试点)、低碳中国行品牌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基地县、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亚州科研基地、亚洲有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等荣誉和称号,有机农业已成为西充和南充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航粒香、广丰、丰森等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建立直销旗舰店138家,南充有机农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2 南充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主导产业不明

目前,全市已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总体规模较大,品种达100多个,但极其分散,“小而全”、“多而杂”,主导产业极不突出,特色产业经营分散,没有形成拳头产品,没有凸显特色优势,缺乏产业集聚效应。

2.2 科技化水平不高

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应用不广,停留在点上,企业自身科技研发、试验、示范、推广能力太弱,导致有机农业成本投资大、抗险能力差、比较效益低。

2.3 市场竞争优势不显

缺乏有特色、叫得响的区域性品牌,龙头企业大多各自为阵,带动示范作用不强,诚信意识不够,基本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技术人才缺乏,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少且运行困难。另一方面,发展有机农业的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个个买农机、个个建烘干房,单独请技术专家、开拓市场,无形中增加了投资成本,严重制约了有机农业的质量和效益。

2.5 企业生产管理体系滞后

农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者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管理的素质和能力;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严重配置不足;留不住人才,人员流动现象严重。

2.6 政策保障有待加强

从市到县有机办人员配置不足、职能不强,统筹协调力度明显不够;监管执法体制不顺,农牧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机办的监管职能交叉,衔接机制不完善,检验监测硬件和技术滞后;政府在园区建设和产业培育上,奖扶资金投向及追踪约束机制不完善,金融信贷困难,一些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没有得到政府的扶持和金融信贷支持,发展信心受到影响。

3 南充发展有机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南充发展有机农业面临的机遇

一是顺应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不到10%,化肥施用量却占世界近1/3,土壤污染已经日益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战略。在今年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有机农业完全契合党和国家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的宏观战略。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有机农产品;2016年5月,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

二是顺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市场上无效低端农产品供应过剩,普通农产品常常丰收而滞销,而以有机农产品为核心的高端农产品却供给不足,有机食品市场消费额在全球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在国内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常年缺口达30%。有机产品附加值高,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是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新格局中,明确提出支持南充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并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发展必占一席之地。南充自然生态禀赋良好,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达45%左右,连绵的群山形成天然的隔离带,适合发展有机农业。特别是西充农业基础较好,有机农业持续快速发展,是全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基地。必将以有机农业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旅游康养,增强南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2 南充发展有机农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有机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发展迅速,但起步较晚,国家对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的政策支持有限,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有机生产面临的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等诸多难题没有有效解决,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二是我国有机农业监管难,市场可信度还有待提高。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有机产品的监管和追溯体系还不健全,质量安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社会诚信体系缺失,一些有机生产者以次充好,不法商人销假售假。有机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难以体现高价值,买不到和卖不出同时存在。

三是发展有机农业竞争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全国各地有机农业发展如火如荼,有标兵、也有追兵。江苏宝应县从2003年就开始打造“全国有机农业第一县”,大力发展有机水稻、有机蟹、有机生猪和有机水生蔬菜,2006年被评为全国唯一的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广西乐业县从2005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成为国内第一个综合类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陕西洋县有机种植面积达13.2万亩,形成了14大类76种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的支柱产业。四川蒲江县从2012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已形成茶叶、猕猴桃、柑橘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有机农业面积超过4万亩,和西充县同时成为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要建设中国有机农业大市,必然面临异常激烈的竞争压力。

4 南充有机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确立主导产业

鉴于西充农业发展的品种优势和品牌优势,尊重有机产业发展规律,建议确定香薯、水稻、柑橘、香桃为“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和拳头产品,才能保障有机生产围绕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

4.2 稳步拓展规模

按照“巩固一片、提升一片、新建一片”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基地的质量和效益,达到建一片、成一片的效果,成为精致农业的

典范。

4.3 打造区域性品牌

完善农产品品牌创建政策措施,加快“三品一标”创建,争创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以地域品牌为补充、以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南充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集群。

4.4 科学培育主体

围绕重点产业招引科技型、引领型企业;县上出台政策培育一批基础好、效益好、生命力强、规模适度的企业、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并重点给予资金扶持、项目支持,形成发展有机农业的新生

力量。

4.5 加强科技攻关

针对制约南充有机农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主动与省内外涉农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一支高、中、低相互搭配的科技人才队伍。探索制定出符合有机农业国家标准的南充区域的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将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所涉及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技术进行系统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條大幅提高有机农业效益的途径,为南充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产业示范。

4.6 理顺监管体制

修订完善《南充市有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全面系统规范有机生产企业、认证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监管责任,进一步理清市县两级农牧业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机办和农牧业局的监管职能,明确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形成职责明确、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

4.7 加强市场推广

积极建设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把打造的极具品牌价值的特色优质有机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满足广大人民对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

4.8 完善政策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全市有机农业发展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和处理有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全面促进有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强化职能职责。增加市县两级有机办人员编制,公开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承担起全市有机农业发展工作;理顺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强化政策激励。确保对有机农业发展投入,完善有机农业发展普惠制扶持政策,按量化给予奖扶,真正实现“多发展、多奖补,不发展、不奖补”。四是整合涉农项目,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有机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

参考文献

[1]杨成刚.有机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6):44-45.

[2]杨乾.张掖市甘州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4):94-95.

[3]许丰庆,顾忠斌.凉州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现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2):26-28.

猜你喜欢

有机农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国有机农业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