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分析

2018-12-17王朝琴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

王朝琴

摘 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将有效提升国内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退耕还林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先对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现状以及经济林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

关键词:新一轮退耕还林;经济林建设;改善措施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土地荒漠化问题加重。现阶段,通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加强各地区经济林建设,不仅可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因而,要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先进种植技术的引进,合理确定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改善林业补助标准,提高经济林建设质量。

一、概述

1.退耕还林现状分析。早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并且国务院以及发改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部门,也制定相应的退耕还林方案与指导方针。预计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将达到282.67万hm2。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将达到144.87万 hm2,沙化耕地将达到113.33万hm2。相比于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而言,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意义更大,并且在实施原则以及政策补助、退耕范围等方面,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善。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主体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阶段农户已经成为了退耕还林工作的主力军。因而,各地区要对国家发布的惠农政策进行仔细研究,结合各地实际特点进行退耕还林工作的补助,确保农户的收入得到保障,不断提升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2.经济林的基本概念。所谓的经济林,主要以生产果品、工业原料以及饲料、药材、调料为主的林木。经济林有着很大经济价值,目前国内的经济林种类主要包含桐油、核桃以及板栗、橡胶等。经济林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利用相应的木材,同时还要对其他林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经济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经济林的发展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并且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布局。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划与布局,导致了一些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不畅,造成了经济林发展过程中稳定性差,存在着大起大落的问题,甚至一些经济林在栽下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经济效益而出现大规模的砍伐。这不仅导致了人力、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经济林生态效益的提升。其次,经济林建设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重要原则,所栽种的经济林品种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导致经济林的效益得不到提升。此外,经济林的造林质量不高。这主要体现在苗木品种杂乱、等级不达标等方面,部分地区的经济林建设重数量、轻质量,对于病虫害以及管理技术的引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龙头企业发展不足。通过拉长产业链,提升经济林产品加工的产业化程度,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林建设质量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经济林产品缺乏规划,进而导致了产业化程度较低,分散经营现象较为明显。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经济林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但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大部分地区所种植的经济林产品都是一些相对普通的品种,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一些经济林产品没有市场。

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的经济林建设分析

1.注重树种以及造林模式的选用。在进行经济林建设工作时,要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重要原则,对于经济林产品的市场潜力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等因素,合理进行树种的选择。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发展潜力与特点,建立多种造林模式。比如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可以适当种一些杏、花椒等作物,在西南湿热地区可以发展林草套种的造林模式。在东北地区,可以发展“两杏一枣”的栽培模式,也可套种一些板栗、核桃、药材等等。通过应用灌木、牧草、绿肥以及矮秆药材相结合的造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乔、灌、草复层结构,进而提升立体经营的质量,提高退耕还林的效果。

2.合理确定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完善补助标准。各地区不必对经济林与生态林的比例进行明确的界定,但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法则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林业发展。各地区林业部门要对不同的地理、气候以及立地条件进行分析,严格遵循“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重要原则,积极引导农户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对于生态林和经济林之间的比例,不必做出严格的要求,但要提升植被的覆盖率。对于退耕的范围要进行明确规定,不要盲目追求退耕还林的规模与速度。另外,要结合当地发展特点设定新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对于补助期限要进行缩短,进而提升投资质量与效率。就退耕还林专项资金而言,国家财政部的补助标准为18000元/hm2。同时,我国发改委也专门对种苗造林工作予以补助,并且补助标准达到了4500元/hm2。

3.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经济林建设进行合理布局。退耕還林工程的重要目的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生态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济林作为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其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经济林建设工作中,要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脱贫致富工作结合提来,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尤其在主导产品的培育方面,要给农户相应的选择空间。此外,经济林建设还要具有区域特色,将工作重点放在主导产品以及支柱产业的培育上。同时,还要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整体出发加强对经济林的合理布局。

4.注重科技投入,引入龙头企业。要想提升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就要注重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对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比如要加强果园覆盖技术以及丰产技术的推广,提高经济林发展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此外,还要做好种苗的生产与管理,各地区要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一批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对于经济林建设要定点供种、定向育苗。另外,各地区要注重优质品种的培育,创造品牌效益。最后,要注重龙头企业的引入与扶持。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与管理,对于龙头企业的建设要给予一定的经济与政策支持。注重经济林基地的建设,推动后续果品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政府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退耕还林、经济林建设的政策培训,使更多的基层干部熟悉相应的政策。林业与政府人员还要做好经济林的后期管护,对于林权证要及时发放,注重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的落实,加大乱征、乱占林地问题的处罚,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合作社,提高产业化效果。

三、结语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通过做好经济林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因而,建设工作中要注重树种以及造林模式的选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尊重农户的意见,不断提升经济林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芬.对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思考[J].政治与社会,2015(4):67-68.

[2]谢晨,王佳男.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改进与执行智慧[J].退耕还林,2016(3):14-15.

[3]杨海科.正确处理退耕还林与经济林建设的关系[J].资源环境,中国农业信息,2012(10):2-3.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
浅谈影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管水平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改善高校排球运动队体能训练效果的方法研究
针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