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17王昌盛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王昌盛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银行业必须提高自身稳健经营水平,优化自身贷款分布,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为我国经济企稳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力量。在这一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性是稳健的、安全的金融体系的保障。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综合分析了不良贷款的宏观和微观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受到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微观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三条建议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一是持续长效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二是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

1 引言

近年来,银行业贷款质量下降是世界金融风险的导火索。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等。2018年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公布了2018年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任务。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安全的重要指标。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经济发展从注重增长转向注重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业也暴露出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2017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1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双升”趋势。一方面,经济环境是银行业安全性的基础,是企业偿债能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银行业资产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国家金融系统和经济发展的安全。

2 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GDP、存款和M2增速等重要指标增长率已逐渐趋稳在个位数。实体经济风险向金融领域转移,信贷风险频繁爆发,例如东北特钢等传统企业一度面临违约重组。针对传统盈利行业的贷款开始收紧,当前绿色信贷盈利稍显乏力。

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更具包容性,多层次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支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主要任务要以控制银行不良貸款为抓手,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银行业为配合宏观经济政策,收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但目前,绿色信贷仍在探索期,盈利能力稍显不足。在此背景下,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

3.1 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

我国的经济环境既是企业发展经营、人民生活消费情况的反映,也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客观条件。目前我国GDP呈现出整体增速趋缓,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以“两高一剩”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企业进入改革的阵痛期,去库存、去产能导致经营效率下滑。对银行贷款需求开始下降,银行业对外贷款总量增速放缓。而已有贷款的企业在当下需求数量相对收缩的经济环境下,为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将申请展期或贷款逾期,导致信贷质量下降,不良率上升。

3.2 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

当市场经济处于扩张或繁荣时期,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刺激促进市场的发展。相应的,利率相对下调,企业用资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得以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反之亦然。传统货币学派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将采取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为利率相对上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增加企业用资成本,将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我国的实践结果显示,近六年中,我国社会中流通的货币越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我国货币供应量自2010年起连续七年增长,增长率有小幅波动。除2015年小幅回升至14%左右,其他年份均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M2供应量增长率为11.33%。可以看出,当前货币政策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并改善不良贷款率。

3.3 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

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冲击传统银行业生存,针对银行业监管也日趋严格。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使银行业可投入更高的管理成本,提升不良贷款率的鉴别能力。我国金融业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等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此外,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利润提高,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则提升对贷款的选择能力。选择性放弃贷款利润较高但风险性较高的贷款,更重视安全性、流动性。从流程前端控制不良贷款率,提升经营的稳健性。

3.4 我国商业银行控制贷款规模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

贷款增速在经历了政策红利的释放之后,受世界与国内经济低迷的影响,增速也迅速放缓。一方面,商业银行流动性与安全性理论上呈负相关。但另一方面,存贷款比的上升源于存款增长或贷款下降。不良贷款率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贷款规模下降,将导致不良贷款同步下降。研究显示,贷款规模收缩,缓解银行业逆向选择问题,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增长,使用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贷款损失准备也逐年增长。为维持安全经营,使拨备覆盖率符合监管规定,银行业不得不占用更多资本,用以维持安全性经营要求,从而舍弃盈利性和流动性。在原本经济效益就下滑的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造成的另一个隐患,即银行业是否可以维持原有效益。

4 对策建议

4.1 持续长效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持续长效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经济持续、长效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绿色经济是我国当前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继续深化化解产能过剩,推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一是持续化解过剩产业产能产能,提高贷款企业质量。这是提升企业还款能力,提高贷款质量和带动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是符合我国新常态的发展理念。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的过剩产能逐步释放,产业结构稳步升级,不良贷款安全性将逐步提高。二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绿色信贷质量。2013年6月至2017日的“21大内资银行绿色信贷数据”显示,国内21家主要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持续发展,“两高一低”产业贷款规模大幅缩小。2013年6月至2017年底,中国绿色信贷规模从52000亿元增加到82200亿元,年均增长8600亿元,增长58%。事实上,绿色信用被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更高的安全性。截至2017年6月,中国市不良贷款余额中的绿色信贷统计仅为241亿700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0.37%,低于平均不良贷款率1.32%。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积极落实绿色发展,既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也是提升银行业经营安全性兼顾效益性的最优选择。

4.2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少社会中的流通货币数量,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通过以下两个传导渠道:一是减少M2数量有助于控制我国通货膨胀率。合理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结构,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合理区间,有助于推进经济发展。二是货币流通数量影响我国银行利率。存款利率在紧缩货币政策下不断提高,。较高的商业银行贷款用资成本和严格的审查制度,有助于提高贷款企业的质量。因此,银行也需加强尽职调查和对不良贷款的识别、预警能力,配合宏观政策环境,完善全过程检测,降低不良贷款率。三是收紧银行贷款规模,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建设。较高的利息筛选优质企业客户的同时,缩小银行贷款规模,降低存贷比,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4.3 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助于降低不良贷款。一是注重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水平,提升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当前,我国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同质性高,以模仿为主的赶超方式,缺乏技術创新。互联网支付、区块链等科技金融产品频出,银行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其次,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配置效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粗放式经营依然存在。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内部管理水平不匹配,投入要素的利用率和技术进步方面仍需加强。二是优化社会信用体系管理效率。各家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规范的、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征信系统信息,综合评价个人和企业的偿还贷款的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发生概率。此外,将民间借贷行为纳入管理体系,关注借款人民间借贷套利行为,做好事后防范工作。三是完善商业银行量化风控体系。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手段从定性向定量转变,增强风险识别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环境现状存在特殊性,不能直接套用已有的国际模型。应在深入分析和历史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加以修正,以适应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建立全过程风险控制和预警定量模型时,应注重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并重的分析原则,结合《巴塞尔协议Ⅲ》,定量分析的模型与大数据相结合,反映客体的行为特征,使结果兼顾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前沿研究,以我国经济新常态为背景,选取并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和微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在总结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并针对性提出降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业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纪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现代商业,2016(32):99-100.

[2]韩爱华,何国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发生概率及影响因素:长三角地区的调查[J].改革,2014(11):92-98.

[3]宋婷.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D].山东财经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