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应对之策

2018-12-17张晓曦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反倾销

张晓曦

摘 要:近年来,随着对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将会是我国未来出口增长的关键点。与此同时,双方贸易摩擦却在不断加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华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行为让其成为了对华反倾销的主体。本文首先回顾了对华反倾销的现状,之后对引起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的原因,最后从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的角度分别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反倾销;贸易关系;出口企业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十分重要的伙伴国,也是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对印度的贸易额增长了7.3%,而巴西更是占据了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国的位置。在合作和竞争并存的局面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虽然进出口贸易有所增长,但是却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典型表现是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发起调查数和采取措施数均有所上升,反倾销已经成为限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制约之一。1995-2016年,对华反倾销最为频繁的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他们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超过了全球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的一半,其中印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中大国,市场潜力巨大,对华反倾销发起调查的数量和采取措施的数量在所有国家中均排名第一,22年间总计发起反倾销调查199起,采取反倾销措施152起。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应对发展中国家不断发起的反倾销调查。

2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分析

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密集针对中国出口商品,这使我国成了调查的最大受害者。中国要想减轻反倾销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

2.1 应对金融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侵蚀各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国家在危机影响下,经济增长率为负,GDP总量下降,国内经济倒退,失业增加,国内消费力下降。发展中国家无法从扩大内需方面来恢复经济,只能依靠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来拉动经济。因为现行的世贸组织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关税、配额等手段有约束作用,因此发展中国家为了消减金融危机给国内经济和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了以反倾销为首的非关税贸易保护手段。出口大国的身份让中国首当其冲成为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对外反倾销的主要目标,现行的《反倾销协议》存在漏洞、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受认可、中国出口企业消极应诉等问题也致使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更易成功。

2.2 维护产业安全

产业安全关乎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为保证一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各个发展中国家都对于产业安全十分重视。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合作伙伴,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因而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但是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巴西等国而言,我们并没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这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同中国类似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其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也有相近的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很多发展中国家担心我国的商品占领他们的市场,为减轻其对本国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会采用反倾销的方式来对抗中国出口商品,以此来保护国内弱势产业,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2.3 减少贸易逆差

中国是货物贸易的顺差大国,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额实现了5097亿美元。在我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我国常常是贸易顺差的一方,发展中国家却陷于贸易逆差的困境。发展中国家贸易逆差太大会造成国内资源流出,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平稳运行。对华贸易逆差过大使得发展中国家不仅不能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可能会雪上加霜导致資本外流,发展中国家就容易与中国产生贸易摩擦。因此发展中国家为了防止国际收支恶化影响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就需要减少贸易逆差,从而反复利用反倾销来减少国内市场进口中国商品。

2.4 增强对外威慑

发展中国家对华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威慑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对华反倾销的进程中,中国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远远低于这些发展中国家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长期来看,会助长这些发起反倾销的发展中国家的嚣张气焰,使中国遭受更多的反倾销调查。

在不断的反倾销调查中,发展中国家都积累了反倾销诉讼的经验,培养了诉讼能力。发展中国家将中国这个出口大国作为对外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以此来威慑其他外国企业,警告他们如果对本国采取倾销行为,那么本国在反倾销诉讼方面也有足够的应诉经验和能力,能够报复性地采取反倾销手段。因此,发展中国家不断通过对华反倾销调查,增强对外威慑也是一个重要动因。

3 中国的应对之策

发展中国家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频率不断增大,不仅对原本友好的双边贸易关系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发展。因此,如何来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以防止其进一步加剧,是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三方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问题。

3.1 中国政府:对外沟通,对内改革

中国应通过积极的对外沟通,早日获得其他尚未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承认,这样才能保护国内出口企业,尽量减少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不公平的贸易战,优化外贸企业的出口环境。积极推动并参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的改革。中国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也从经济全球化中受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威胁,因此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要作为引领者,积极推动并参与到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改革之中。

中国必须认识到:经常账户顺差的国家即中国如果无法扩大内需,那么只能通过国际贸易来从其他国家进口需求,同时将失业出口到其他国家,这必然会使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实际上还是扩大内需而非进口需求,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拉动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以此减少对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冲击,避免遭受更多的反倾销调查。此外,政府有必要进行改革,调整现行的退税政策。

3.2 行业协会:积极协调,提供援助

行业协会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协调者,要充分协调好政府、企业等主体外部和内部关系和利益。行业协会也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监督者,要强化对行业内企业的监督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和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和检阅,监督和规范企业的出口行为,及时代表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准确反映行业现状,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

当国外发起一项反倾销调查,可能会牵涉到国内不止一家出口企业,此时由某一家或者某几家企业单独应对往往是力所不能及,没有办法形成合力。相应的行业组织可以发挥调节作用,作为组织者在行业内部联合受到反倾销调查的众多企业共同应诉、积极应诉,为企业提供法律方面的援助。法律援助包括许多方面,包括为出口企业提供应用反倾销法律工具方面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灵活地应对倾销调查等方面。

3.3 出口企业:事前防范,事后应诉

3.3.1 制定防范策略,转变出口观念

一个有效的防范策略,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调整拟定,贯穿反倾销的整个过程,从反倾销发生前一直到最终采取反倾销措施。这不仅能够帮助出口企业提前做好综合准备,在面对可能的反倾销调查时,尽量在各个环节实现损失最小化,而且长期来看,这对于出口企业规避可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是有帮助作用的,企业也能够提高利润水平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出口能力。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对比,我们国家并没有很大优势,因此企业应当轉变出口观念,减少出口以往的低附加值商品,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借“一带一路”推动出口更多高技术水平商品。

3.3.2 加强应诉意识,提高应诉能力

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反倾销诉讼是企业获得胜诉的必要条件。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数量不断增加,力度不断增大,出口企业要有信心,转变消极应对态度,积极应诉,勇于敢于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另外,由于反倾销应诉牵扯到多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出口企业设立专业的反倾销应诉团队,提高反倾销应诉能力。这个团队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比如精通各国语言的翻译、熟悉各国和国际反倾销相关规定的律师、了解进口国政策和市场变动的研究人员等。光有积极的应诉态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应诉能力,同时具备两者,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出口企业才有获得胜诉的可能性。

4 小结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将频繁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对双方的经贸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研究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动因,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从而维护好国家本身利益和出口企业的利益,不断为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对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双边贸易关系、实现合作与竞争双赢的局面也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参考文献

[1]戴磊.逆全球化的演变及中国的经济对策[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05):55-58+12.

[2]胡鞍钢,王蔚.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中国角色与世界作用[J].学术界,2017(03):5-17+322.

[3]孙顶强,郑颂承.反倾销政策的贸易偏转效应研究--以对华农产品反倾销为例[J].价格月刊,2017,(06):37-43.

猜你喜欢

反倾销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
析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与美国对华反倾销起诉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