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情档学科比较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8-12-17仝愔

卷宗 2018年29期

摘 要: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是当代培养新型信息知识人才的重要学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网络环境提出了三学科相互融合、边界模糊的现象,然后分析三学科基础理论的异同,在理论上对图情档学科做出详细分析。并且阐述当前图书档学科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

关键词:图情档;学科比较;学科一体化

1 引言

近年来,网络环境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共同研究的大背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科建设日渐完善,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地延伸与拓展。图书馆学研究中出现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图书馆转型、虚拟参考咨询等方面;情报学逐渐开始关注信息系统、信息构建、信息技术、信息化测度、科学计量和评价等;档案学则关注电子政务,数字档案馆等[1]。从信息组织到知识组织,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信息计量到网络计量再到知识计量等,知识化已成为图情档学科发展的主流趋势,图情档的学科发展也逐渐沿着“文献———信息———知识”这一脉络进行。这一发展趋势却使得图情档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显得日益模糊,使得图情档学研究领域的“跨界”与“过界”问题引起人们的研究与讨论。

2 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在学科基础理论上的异同

2.1 档案学与图书馆学

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是存在共性的。首先,从档案学与图书馆学出现的时间来说,“档案”一词由满人发明,在明末清初时期才出现。而图书馆也是在清代由西方主义国家引进而来的。其次,在学科意义上,两者均为珍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基础。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并且有义务与责任满足社会广大用户的需求,所以在学科意义上,图书馆学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基础是毋庸置疑的。而档案学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也是能够珍藏某种特定性质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保存意义。因此,两者都可作为情报来源,满足不同用户的相关需求。除此之外,在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原则上有一些相似性。图书和档案的管理都以用为主要目的,不管是以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排架,都是由于文献信息的管理与利用。随着信息的公开化、开放化,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在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与工作宗旨方面,也逐渐形似。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研究使得档案学不再完全拘泥于保密规则,而是以服务用户为主要目的,加深了服务理念。而在图书馆学中,这更是需要深入到每一位图书馆员心中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强服务功能,增进服务理念。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也存在个性。首先,从研究对象来看,两者存在着根本差异。档案学研究对象是档案、档案工作等,而图书馆学研究的是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及发展。因此,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次,图书与档案两者产生的途径不同,档案是人们社会活动中自然自觉形成的产物,是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而图书是有意识、有目的加工而得的,是经过人类的思考、总结、改善不断日积月累形成的。再次就是具体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上的差异,虽然宏观上图书与档案的管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形似性,但是在具体细节上存在很大差异。档案管理原则是集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而对于图书的管理基于行政制度的束缚,还存在“各自成块”的现象,没有形成统一的主分管制度。除此之外,图书与档案在使用方面有所不同,档案都有一定机密性,而图书则不存在这一性质。另外,还有图书与档案给社会、给人类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的差异,图书的社会价值是存储、传播信息(知识),而档案最重要的是凭证价值,用来作为考核的证据,用来说明事实。

2.2 档案学与情报学

情报学研究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检索、分析和报道、服务规律的学科,产生的时间最晚。它于二战后期产生,50年代以后才崭露头角,但发展很快。档案学与情报学的的共性首先在属性方面,两者都是基于知识的学科。情报学主要是信息、知识的搜集以及处理,档案学主要是信息、知识的收集和保存。因此,知識的特性也就决定了两者社会职能的同一性,都具有服务职能。还有就是各自管理程序上的同一性。都是经过采集、分类、整理、传递、利用等相关程序。

情报学与档案学两者的个性首先表现在两者研究对象和目标不同。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情报产生、传播、流通的特性和规律,其目的是通过情报的搜集,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有效利用,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档案学研究对象是档案、档案工作,其主要的目的是使人类的发展过程有多印证,作为最真实的记录而存在。其次,情报学与档案学在收集途径上存在差异。情报学的知识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中所存在信息的搜集以及筛选,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传播。而档案学的知识信息来源于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特定信息,具有排他性。最重要的是,档案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上与情报学有很多不同。

总的来说,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理论、技术等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更重要的是在服务思想、手段等各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从而融合到信息系统中。

3 图情档三学科目前的发展现状

3.1 当前图情档学科教育现状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在理论界与实践界有很多,杨霞(2010)分析了大学本科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她认为课程设置主要表现为重学科泛化轻专业传统、重应用技术轻理论知识、重课堂讲授轻实践培养。[2]徐拥军、张斌(2011)调查了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课程,探讨了现存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缺乏稳定性与协调性,表现在公共基础课程挤压档案学专业课程、档案学操作技能课程挤压档案学基础理论、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知识陈旧老化等三方面。[3]华林、杨勇(2007)以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制定出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体系,包括图书馆、信息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信息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4]詹德优(2001)建议今后图书情报学的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专业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还必须处理好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5]

对图情档学科专业课程研究方面文献分析可知,随着学科发展一体化趋势与社会信息化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改革,使之符合学科专业结构的变化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中大都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能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的信息人才会更容易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因此,信息技术应该成为图情档教育不断强化的领域。[6]

3.2 当前图情档学科就业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向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各种以信息的生产、搜集、分析、加工和传播为活动内容的职业纷纷出现,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形成了强大的需求。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主要为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培养人才的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培养人才,成为近年来图情档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肖希明认为国内的图书情报教育应该以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突破只为图情档行业培养人才的局限,面向更为宽广的信息职业,培养在企业、银行、商务机构、网络公司、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新型信息服务人才。[7]在招聘单位中,无论是传统的图书情报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软件等信息行业,或是其他类型的公司企业,都更加倾向于具有相关行业或领域工作经历的求职者,甚至有些单位还可以根据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放宽对其学历的要求。在招聘单位看来,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对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较为熟悉,并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方法,能够更快适应该领域的工作。[8]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工作经历的重视说明信息职业对信息人才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图情档教育应该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3 当前图情档学科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也有少数学者探讨信息学科整合的问题。信息学科内部整合主要是指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及相关专业之间的整合。肖希明等指出学科整合是图情档教育的主要思路之一。[9]周毅和李卓卓指出信息资源管理类本科专业整合的基本思路。[10]叶继元评析了iSchool概念中的跨学科含义,分析了iSchool联盟成员对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整合的几种观点,并对我国学科整合提出了四点建议。[11]唐义的调查显示,拥有图情档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育机构中,按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大类招收和培养学生的单位仅仅三家,这仅仅占据拥有图情档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机构总数的4%。[12]更多教育单位仍然采取的是小专业的培养模式,这很难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图书馆学教育确实存在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缺乏、信息技术教育薄弱,使有些毕业生难以胜任比较专深的学科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要求较高的业务工作岗位等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学教育必须拓展自己的领域,将信息科学、信息技术融入图书馆学教学内容之中。[13]叶继元也指出,在目前的职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我国图情档教育需要“拓展”,也就是要将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从传统优势扩大到相关领域,特别是一些新兴的、跨学科、交叉学科领域。[14]从我国以及国际教育及职业环境来看,为了提高情报与档案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之间的整合。情报学能够弥补图书馆学和档案学教学体系中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不足;在情报学教育体系中融进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三者之间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知识和信息组织、技术知识和技能、参考咨询与用户服务等八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图书馆与相关信息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的。[15]

由此来看,图情档一体化可以是一种途径,可以完善图情档学科的教育体系,弥补各个学科之间的不足,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更高层次的资源有效整合及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信息资源服务。

4 小结

综合以上研究,图情档学科各有特色与优势,图情档一体化亦是一种发展渠道,促进学科间更好发展,使我国图情档专业教育体系呈现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情报学专业教育迅速发展、档案学专业教育各层次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李秋杰.近十年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2(7):1109-1114.

[2]楊霞.大学本科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设置[J].网络财富,2010(12):181.

[3]徐拥军,张斌.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1(5):82-84.

[4]华林,杨勇.论图书馆学、档案学和信息学专业本科课程一体化建设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J].档案学通讯,2007(1):78-80.

[5]詹德优.论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17-19.

[6]王协舟,罗小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2(6):56-59.

[7]肖希明,李金芮.iSchool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6-10,23.

[8]肖希明,李硕等.不同信息职业对图情档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1):35-40.

[9]肖希明,卢娅.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合[J].图书情报工作,2009(5):7-10.

[10]周毅,李卓卓.iSchool运动中的信息资源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整合与建设[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9):28-31.

[11]叶继元.iSchools与学科整合[J].图书情报工作,2007(4):6-9,51.

[12]唐义.我国图情档教育中学科整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4(3):18-23.

[13]肖希明,黄如花,司莉.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11-16.

[14]叶继元,ChaomeiChen.坚守与拓展:中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科学定位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18-23.

[15] ALAs Core Competences of Librarianship[EB/OL]. [2013-06-04]. http: //www. ala.org/educationcareers/sites/ala.org.educationcareers/files/content/careers/corecomp/corecompetences/finalcorecompstat09. pdf.

作者简介

仝愔(1991-),女,汉族,河北省,研究生,全国农业展览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及阅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