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目录学研究综述

2018-12-17仝愔

卷宗 2018年29期

摘 要:从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目录学应用分支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国外目录学研究等方面阐述2000年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目录工作;目录学史;目录应用;数字目录

在中国知网平台上,以“目录学”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为2007年至2017年,得到的检索结果是1869条。从发表年度上来看,近十年对目录学的研究,从2007年(157篇)逐渐增多,并在2009年(207篇)、2012年(195篇)达到高峰。从内容上来看,在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目录学实践应用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国外目录学研究等方面多有收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新世纪目录学研究和目录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了解目录学,发掘目录学。

1 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

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向来是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的重点,它包括目录学的概念、性质,目录学的意义与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目录学的发展趋势、未来前景等等。

目前,对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中,研究最多的是探讨目录学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定位及意义。有学者通过论述当前目录学状况与书目工作实践理论研究的关系,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强调目录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1]还有学者通过分析目录学今年来的研究状况,考察目录学在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发展形势,以此对探索当今目录学的学科定位、目录学研究者应有的心态以及当前目录学研究应侧重的问

题。[2]王新才通过分析书目、目录、目录学等相关概念,然后从书目的目的与方法角度探讨了目录学的内容,最后探讨了今后的目录学

研究。[3]

李志重点研究目录学术语,通过当前存在的一些目录学术语问题,倡导目录术语规范化,提出制定国家标准以及相关问题。[4]他还就目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关于他提出:“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目录学这支研究队伍中,理论研究热超过了对方法技术的研究,某些理论的阐释越拔越高,拔高岂能不脱离实际。”周良华,刘国华两位先生认为“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是非常难得的。但是,两位先生的这一段文字中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好像不是同一个概念。[5]很多学者重点以《四库全书》作为研究重点,翁筱曼以目录学上的“小说”为导引,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的著录思想和由此呈现出的“小说”在目录学上的定位作出新的探讨。[6]戴洁通过分析《四库全书》的四部分类法体系,认为此书是目录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7]目录学的比较研究、目录学的继承与发展,目录学与阅读之间的关系、目录学研究的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来目录学理论的发展轨迹等等。

目录学研究史上人才辈出,当前目录学的发展是站在很多未专家、学者在目录学上做出的贡献上的。有学者分析了钱亚新先生生平的求学历程,并主要针对其在目录学方面的研究记性阐述。卢振波更是统计了近十年来目录学历史人物研究相关论文,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8]李茉莉主要研究了刘向、刘歆两位中国图书校勘学和目录学的创始人。还有王云五、梁启超、姚名达、刘歆、顾广圻、郑樵、康有为、余嘉锡等等很多大家的目录学思想以及

成就。

2 目录学史研究

我国目录学研究历史深远,目录学史研究在我国目录学研究领域一直十分活跃,近十年以来,我国目录学史研究继续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各朝代目录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古籍文献中目录学的考究、断代目录学和目录学家思想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艾雰试以断代学术史的形式,对宋代目录学取得的成就进行研究,以探究宋代的思想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目录学理论体,在此基础上分析宋代目录学发展对于文化遗产保存、版本学研究以及目录学史发展等方面对后世带来的深远影响。[9]段莹通过介绍宋代书目在体例上的发展情况,总结关于目录学功用、书目类例及书目著录等方面局部的目录学理论,分析宋代目录学繁荣发展的历史根源。尤其以郑樵为代表,编写了我国的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通志·校雠略》。通过分析论断其长处和局限,反映宋代学术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揭示宋代目录学发展的继承性、阶段性和时代性。[10]张秉林论述了汉代的文献整理、和目录学的产生历史。他认为,汉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全面建设和完善的时期。适应汉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刘向、刘歆父子为代表,经过长期的对丰富文献的整理、校勘和研究,提出了图书分类的标准,建立起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体系。[11]费愉庆通过对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张金吾的《爱日精庐藏书志》、潘祖荫、叶昌炽《滂熹斋藏书记》、孙从添的《藏书纪要》以及黄丕烈和顾千里在版本题跋方面的成就的介绍、分析,回顾和总结清代苏州藏书家在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强调其版本目录学研究,对后人鉴定版本目录、考证版本源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2]孙林研究的是元明时期藏族史学中的文献目录学与档案管理意识,主要就元明时期藏族的传统文献目录学的形成以及文献分类方法进行综述。还有杨昕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兴起与发展。[13]

还有学者研究戏曲类目录学的发展史,具有代表性的有汪龙麟。他研究的是清代戏曲目录学。他认为目录学作为一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问,向被称为读书治学的门径之学。文章分析了学者为清代戏曲目录学的建构所做的不懈努力。[14]杜海军阐述了古代戏曲目录对目录学的发展。他认为戏曲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是产生较晚的分支,它在著录方式、分类方法、著录重点方面与综合性目录皆有极大的不同,对目录学多具补充和发展之处,更体现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15]

对目录学史的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张靖的《金石目录学与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文中提出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是石刻拓片数字化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深度揭示负载于石刻拓片之上的信息。传统金石目录学为石刻拓片书目控制提供了丰富的經验和理论借鉴价值。而后者则通过规范化的信息揭示和组织,将金石目录中所反映的石刻文献信息全面而直观地提供给用户使用。两者的结合实现了传统学术与现代理论的相互补益。[16]潘晟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目录学进行考察,认为汉唐之间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古代学术体系由王官、家法向私著的转变,知识体系从以人载道转为以书载道。[17]梅雪晴研究东晋李充的古典目录学思想述略等等。[18]

3 目录学实践应用研究

近十年以来,我国目录学应用分支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目录学、数字目录学、索引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在数字目录学和网络目录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数字目录学是目录学在数字环境下新的发展领域,是在吸纳传统目录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对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旨在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一门学科。王洋对国内外数字目录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国外对数字目录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性目录、注释性目录、开放存取目录、网络目录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国数字目录学概念的演变与确立,概括出数字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基本原理,依据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数字目录学目前发展的现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分别对数字目录学进行分析和研究。[19]刘波、张妍妍认为数字目录学是传统目录学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并且从数字资源系统的目录学研究、数字参考咨询的目录学研究和数字化学习指导的目录学研究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最新发展。[20]

柯平的《数字目录学》阐述了衍生于文献目录学的数字目录学建立的意义,分析了数字目录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数字目录学中数字资源系统的目录学研究、数字参考咨询的目录学研究和数字化学习指导的目录学研究三个领域,并提出了21世纪数字目录学建设的一些意

见。[21]王云洪基于数字目录学展开数字资源控制研究,他认为数字目录学是研究数字环境下的数字资源与网络书目情报工作,数字目录学不仅仅要控制书目情报,更重要的是要控制数字资源。因此,数字资源成为数字目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数字资源控制成为数字目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2]李晓燕讨论了数字目录学在3G网络阅读中的应用,她认为3G时代网络阅读具有互动、开放、实时等特征,数字目录学应该在网络阅读中发挥导航、指导阅读、帮助读者提高信息素养的教育

功能。[23]

曾明对网络时代的目录学展开研究。提出网络时代的目录学研究应以书目情报为基点,以应用研究为重点,论证了网络时代目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揭示与报道,探讨了网络时代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24]还有,张现龙在分析中国传统目录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变革的路径,并论及了目录学实践对中国目录学功能的拓展。[25]李锦兰通过将书目与搜索引擎、网络目录进行比较研究来进一步阐述目录学的发展特性。[26]付先华认为,未来的目录学应当在专科目录学研究、网络文化研究、网络书目控制研究、书目情报研究、书目信息产业化研究、网络书目情报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27]龚蛟腾从元知识与元知识管理的角度对书目情报与目录学本质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随着"元知识管理"范式的确立,目录学必然从传统目录学发展为元知识管理学。[28]吕振欣将目录学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他认为目录学作为人类获取知识、信息方法的科学的目录学,势必积极面对时代的需求而有效地推动自身的发展,进而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获取的冲动。目录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29]

4 结语

关于目录学的研究还有很多,例如目录学教育研究,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目录学课程教育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与图书馆实际工作联系密切的图书馆分类、文献编目学、参考咨询、工具书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古籍编目等都需要开设独立课程。还有对国外目录学的研究,很多学者不断学习国外目录学发展的经验,对英美及欧洲国家目录学理论和研究水平进行深入了解,以期能够借鉴其优秀发展模式来提高我国的目录学发展水平,促进目录学更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锦贵.对当代目录学客观定位的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05,03:5-8.

[2]徐建华.目录学的学科定位、研究者心态及其他[J].图书情报知识,2005,03:9-11.

[3]杨河源.目录学:困局与希望[J].图书情报知识,2005,03:12-13,17.

[4]李志,刘国华.目录学术语规范化与国家标准问题浅谈[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04:26-29.

[5]李志,周良华,刘国华.谈谈目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5,02:11-15.

[6]翁筱曼.“小说”的目录学定位——以《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观为视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80-84,159.

[7]戴洁.中国古代目录学的丰碑——《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分类法简析[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79-82.

[8]卢振波.近十年来目录学历史人物研究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5,02:29-32.

[9]艾雰.宋代目录学的成就及其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0]段莹.宋代目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6.

[11]张炳林.略论汉代的文献整理与中国目录学的产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4:105-111.

[12]费愉庆.清代苏州藏书家版本目录学成就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01:139-140,150.

[13]杨昕.例谈中国古代目录学兴起与发展[J].文学教育(中),2014,07:44.

[14]汪龙麟.清代戏曲目录学的建立[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01:128-133.

[15]杜海军.古代戏曲目录对目录学的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02:106-108.

[16]张靖.金石目录学与石刻拓片书目控制——传统学术与现代理论的结合与互补[J].图书情报工作,2009,13:143-147.

[17]潘晟.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目录学考察(二)——汉唐时期目录学中的地理学[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01:122-131,155.

[18]梅雪晴.东晋李充的古典目录学思想述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0:139-140.

[19]王洋.21世纪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0]刘波,张妍妍.关于数字目录学研究内容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8,06:26-27.

[21]柯平.数字目录学——当代目录学的发展方向[J].图书情报知识,2005,03:18-22.

[22]王云洪.基于数字目录学的数字资源控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05:38-40.

[23]李晓燕.论数字目录学在3G网络阅读中的应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11:44-45,36.

[24]曾明.网络时代的目录学研究[J].情报探索,2005,03:5-6.

[25]张现龙.论网络环境下目录学变革的实现[J].档案,2009,06:11-13.

[26]李锦兰.书目与搜索引擎、网络目录的比较研究——目录学的发展特性[J].现代情报,2005,08:166-167.

[27]付先华.当代中国目录学的新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05:70-73,81.

[28]龚蛟腾.元知识与元知识管理(学)——关于书目情报与目录学本质的探讨[J].图书与情报,2008,01:29-33.

[29]呂振欣.目录学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03:134-135.

作者简介

仝愔(1991-),女,汉族,河北省,研究生,全国农业展览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及阅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