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背景下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分析

2018-12-17赵慧娟

卷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来源创新

赵慧娟

摘 要:数字档案资源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感知、高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档案工作模式是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文章以智慧城市为背景,分析了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及创新运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字档案资源;来源;创新

1 数字档案资源的主要来源

1.1 机关团体、企业机构

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是档案资源的主要来源,包括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以及具有凭证价值的文件材料。

各级各类企业也是档案资源的重要来源。这些企业机构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包括:反映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企业各项活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历史研究、职工权益具有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1.2 个人与家庭

民生档案将是档案资源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庭和个人档案记录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真实反映了底层社会变迁,其内容具体、形式多样,是民生档案资源最富活力的部分。

1.3 网络媒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信息资源管理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增长迅速、传播方式动态化等特点,同样是日后人类社会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大档案观”角度思考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是未来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极其重要的来源和组成。从档案来源角度,网络媒体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网站,一类是社交媒体。

2 智慧城市背景下数字档案资源的创新运用

2.1 数字时代档案整理的转型升级

档案收集是智慧城市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从内外两个角度来考虑。对内,做好智慧城市档案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部资源收集。对外,转变思维方式,拓展收集范围,凡对社会历史有保存价值的资源均可纳入,不必拘泥于其具体形态,如社交媒体资源、互联网网页资源等。

其次,档案管理阶段包括档案实体、硬件设施和档案归档三方面。在档案实体上,通过RFID技术,实时监控档案所处状态,实现实体档案的准确查找和自动传递。在硬件设施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移动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对档案库房机房等关键部位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全面监控,最大程度保证档案的安全。在档案归档上,通过电子文件管理平台的建设,主动介入文件形成的前端进行管理,实现电子公文的在线接收、实时归档与全程管理。

2.2 档案征集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档案资源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原生纸质档案、另一类是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又包括原生电子档案和后期电子档案。建设智慧数字档案核心就是使档案管理更加智慧化,实现智慧化关键在于突破数字档案资源的"收、管、存、用"四个方面,包含建立档案资源自动收集,方便相关人员进行远程调阅;实现档案资源管理综合,便于科学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能改善档案管理的运行效率;实现档案数据双模存储,借助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应用档案服务泛在应用,将档案资源服务纳入三网融合新的资源服务体系,将资源共享到各种终端设备,扩大智慧城市数字档案的服务领域。

近年来,随着档案各类数字资源的逐年递增,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在随之增多,如何更好地满足档案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使档案资源价值最大化,这就需要智慧联通,对档案馆的建筑、馆内所有设备和档案资源等都进行物与物相连,再将其和档案用户及档案管理员相互连接,使档案运用中的人与物相互感知,便于获取需要的档案资源,从而构建智慧联通。

2.3 档案价值鉴定的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

中外专家的调查结果中对“档案多元价值”和“多学科视角”的重视反映出了“档案多元论”在国内外档案领域产生的广泛影响。一方面,“档案多元论”的概念认知有助于从包括法学、社会学及信息生态学在内的学科中寻找相应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动因,并用于指导档案“凭证性价值”、“记忆构建价值”、“身份认同价值”和“知识资产价值”的实现,深入探讨数字档案作为电子凭证、数字记忆、数字身份、数字资产的特征及其在建设数字社会,构建在线数字文化及其在大数据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适应性要求。但另一方面,国外档案学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仍有待考察,作为“信息”及“文件”下位概念视角下的“档案”,其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价值认识为数字档案资源概念的界定提供了新的视域,档案多元论在整合与服务过程中的适用性有待拓展,文件、档案和信息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数字连续性维护、互联互通互信互认、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总体而言,多学科视角多维度地认识数字档案资源的多元价值是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核心议题。

智慧数字档案建设应秉持“深入”“融入”“引入”的发展方针。各地智慧城市档案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建设经验,取长补短,逐步形成智慧档案建设统一化和技术应用标准化。

1)创新服务的深入。智慧档案以感知技术为核心,是对档案的感知,对档案利用者的感知,对档案馆的感知,通过感知提升档案馆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由电脑端到手机端的转变已成为现实。档案管理和服务中开设移动服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推广智慧档案,服务于民众,更好地发挥智慧城市数字档案的优势和作用。

2)用户“智慧”的增加。智慧是知识的应用和生产性使用,有信息、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只有当信息和知识与人的实践和思考创造结合起来,才能被称为智慧。智慧档案的最大价值就是民众有所收获,受到启发。通过工作人员和用户的交流,解答用户疑惑,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在档案资源利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实际应用,使用户智慧增加。

2.4 档案资源的共享与互通

为了构建智慧城市,应积极加强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城市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来更好的发展。所以,档案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对城建档案信息的管理力度,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共享。城建档案信息共享不仅要实现内部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要实现外部档案信息的共享。对于内部的部门而言,需要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相互之间协同合作,以实现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外部档案信息资源而言,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和社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以便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总的来说,为了构建智慧城市,构建城建档案信息共享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不仅需要实现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需要实现与外部的信息化建设,真正的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构建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信息网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科学有效的去利用城建档案资源,解决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构建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信息网还可以补充城建部门的馆藏资源,对于城建部分开展相关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庞大的资源,而构建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信息网能够对城市进行有效的规划,从而有效的节省资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档案资源建设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崛起,它将成为档案资源体系架构中的新元素和重要组成。面对时代发展的潮流,档案部门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推动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展现档案人的职责和擔当,加快数字资源的采集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安小米,宋懿,张斌.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概念、路径和机制[J].档案学研究,2018(03):81-88.

[2]曾静怡,牛力.数字赋能视角下的档案价值创新研究[J].山西档案,2018(03):5-8.

[3]胡选江.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分析[J].管理观察,2018(07):80-81.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来源创新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关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