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及次要人物的形象意义

2018-12-17李颖慧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双重性格罪与罚心理分析

李颖慧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更有着显著的时代特色。从当时社会来看,《罪与罚》展现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这一时期正是俄国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俄国的历史转折期。而俄罗斯文学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关注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并且往往通过人物心理奥秘的揭示来反映并思考这一问题,同时又与道德尤其是宗教的内容、与对人性的探索结合起来。

关键词:拉斯柯尔尼科夫;双重性格;心理分析;次要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余华曾说,《罪与罚》的叙述像是一个轰炸机,小说一开始就进入了叙述的高潮,并且一直持续到结束。这一小说中的叙述模式、情节、人物形象等,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1861年俄国开始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农奴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发展,但亚历山大二世统治下的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封建残余依然存在,人民不仅没有摆脱封建势力的剥削压迫,而且还要受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双重压迫下的人民饥寒交迫,生活困苦,当时的俄国处于旧时代、过渡时代、新时代并存的局面。[1]同时期人们开始怀疑一切定论、信仰、规则,尼采的“上帝死了”,宣告理性时代终结,非理性时代到来。然而,人类挣脱了上帝的束缚,却在同时又因无新的坚定信仰的代替而陷入虚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心理上關于新旧观念的矛盾与犹豫。

一、拉斯科尔尼科夫性格的双重性

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为生计所迫。在母亲给他的信中可以看到,拉斯科尔尼科夫本人有着无神论思想,不相信神明的存在,否定超自然事物。而同时他又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不良方面影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超人”,无所不能,可以不受管制、为所欲为。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无辜的妹妹丽扎韦塔。之后在经历内心痛苦的挣扎后,他最终在索尼娅的规劝下投案自首。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性格有着双重性和复杂性,是个矛盾多变的综合体。一方面,他善良、慷慨,有着改变社会和命运的远大的志向。而另一方面,他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犹豫不决,时常陷入虚无的幻想之中。小说中曾提到,“他早已知道,从他那幢公寓的大门到那里有多少步路:刚好七百三十步。有一次他完全幻想入迷的时候,曾经一步步数过。当时,他并不相信自己的这些幻想,只是想用那种荒唐而又诱人的大胆行为来刺激刺激自己。然而现在,过了一个月后,他已经开始改变看法。尽管他总是自言自语,嘲笑自己软弱无能和迟疑不决,但已情不自禁地习惯于把荒唐的幻想当作一项事业,虽然他依旧缺乏自信。”他用各种各样的可怕、怪异、荒诞的问题折磨自己,逗引自己,甚至以此为乐,而这所有问题都是以前就已经存在于脑中而又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再有,该人物时常陷入无用的自我内心的纠结与辩论之中。在计划杀死高利贷老太婆的过程中,他自己下的某个决定越是最终确定,他就越觉得杂乱无章,荒诞不经。他不相信自己已经做下的判断,总是固执的盲目的从各方面寻找反驳依据使自己相信之前做下的判断都是错的。而当到了不得不实施计划的时候,他也只是机械性的顺应自己最初的判断。拉斯科尔尼科夫性格的荒谬与病态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理分析

苏俄学者O.M.奥斯莫洛夫斯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心理小说》中这样界定心理小说的含义:“心理小说最关心个人存在的问题, 关心人的个性本身、他同阶级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其情节主要不是集中于人物的等级的实践生活,和他们的社会典型的实质,而是他们的精神活动,个人的自我意识和心理。主人公通常是进步的、杰出的,具有复杂的个性,他处于同环境的冲突中, 在等级观念之外寻找生活的意义,因此产生内心的矛盾,导致他的意识和心理趋于分裂。主要人物的意识结构决定了整个小说的结构。”[2]《罪与罚》即是典型的心理小说。

小说中就写到他在警局接受审问的前后心理变化,之前在警局还讨好巴结伊利亚等官员,后来审问结束后又对他们不屑一顾,对自己奴颜媚骨的行为嗤之以鼻。进而又对自己的杀人动机产生了怀疑:自己杀人的动机真正为何?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财,又为何当时作案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没有拿走钱袋?如果不是为了钱,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对拉斯科尔尼科夫来说,这时反抗意识在他心里还只是个朦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他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反抗目标,换句话说,该人物既有斗争性,同时,也伴随有着妥协性。可以说,他杀死放高利贷老太婆的直接原因是自己对所处艰难境遇感到不满,而由这一不满情绪才进一步引发了对社会的反抗心理。“在一个酒馆里,他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一切都往好处想的乐观态度也是一种病态”。但一旦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或者遇到难以解决的境况时,就会想要驯顺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放弃一切行动、生活和爱的权利。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自尊自负固然很有骨气,然而他的自轻、“投降”敌人等,则是“被驯服”的表现,用鲁迅的话来说,即是用精神胜利法来寻求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其实“阿Q精神”不只是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从人类思想的普遍性来讲,这是被统治阶级要受统治阶级思想影响的重要表现。

被统治者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迫,这一遭遇反映到梦境里,就会产生相应具有暗示意义的梦境。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他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正体验到的梦。隐梦则指梦的真正含义,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对梦进行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人在病态中的梦境往往异常鲜明、清晰,并且与现实生活惊人的相似。有时会出现极其可怕的场景,但这情景及整个发展过程却如此真实可信,并且带着一个个如此逼真准确、出人意料而又很艺术的与整个情景十分吻合的情节。” 在小说中,拉斯柯尔尼科夫曾在遭受高利贷老太婆催债的情况下,梦到他自己回到了少年时代,梦中所处的地方和他保存在记忆中的印象如出一辙,甚至比记忆中的还要清晰。在那里,一个母马被主人虐杀。如果照佛洛伊德的理论来说,那么母马很大程度上即象征他自己。

三、拉斯柯尔尼科夫及次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人物设定与《紅与黑》的于连有着很多的共性。《罪与罚》的原型是法国的一桩刑事案件,但作家有意识地把它变成了一个俄国当代的犯罪故事,并以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中心,广泛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真实现状,思考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人的出路问题。《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也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两者都是被统治阶层,深受统治阶级的压迫,性格里反抗的志向和妥协的想法兼有。二者都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对当权者奴颜卑膝,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拉斯柯尔尼科夫通过杀死放高利贷老太婆来证明自己,于连通过引诱贵族妇女、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来证明自己。二人的结局也极其相似,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索尼娅的劝告下投案自首,最终醒悟;于连在枪击他的情人市长太太后被抓判处死刑,临刑前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这种人物形象的安排,反应了19世纪被统治者普遍的内心写照,被压迫,进而奋起反抗,反抗同时兼有妥协,最后得到心理自由。

除了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要人物外,《罪与罚》中的次要人物刻画也有着一定的暗示隐含意义。小说中描写高利贷老太婆的妹妹“长的黑乎乎的,煞似一个男扮女装的大兵。面容和眼神极其善良。如此善良、柔顺、驯服、随和,什么都能答应,笑容十分好看。”这一个面容丑陋的女人,却拥有一颗美丽的心,和《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极其类同。还有小文官的长女索尼娅,为了供应家里而甘愿做妓女,还感悟了拉斯柯尔尼科夫。被世人诟病的妓女,在小说中成了圣洁与救赎的象征。丑与美,肮脏与圣洁,在小说中不再是绝对的对立。另一方面,这也就是说,所谓的外表光鲜权势极盛之人,在小说中暗指的即内心龌蹉毫无操守之人。

注释:

[1]《罪与罚》中的主人公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郑小芳 文化学刊 2018年4月.

[2]O.M.奥斯莫洛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心理小说 施金察出版社 1981.

参考文献:

[1]罪与罚.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著,2006.

[2]《罪与罚》中主人公梦境的精神分析 付香平,余丽华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06,5.

[3]梦的解析. 九州出版社,(奥)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著,2004.

猜你喜欢

双重性格罪与罚心理分析
明星逃税罪与罚
浅谈舞剧《家》中觉新形象蕴含的双重性格及隐喻
企业创新机制中设计管理双重性格塑造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百度商业模式“罪与罚”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双重性格
独立学院学生双重人格问题研究
从《鸿门宴》《项羽之死》看项羽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