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东湖木版年画非遗保护路径研究

2018-12-17方云武明德

关键词:木版东湖年画

方云 武明德

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也是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两国山水相连、制度相同、文化相通,交流从未间断,特别是从两国民间美术的演进中,更可清晰地看到民间文化相互影响与交织的清晰印迹,越南东湖民间木刻年画即为有力例证。

越南东湖木刻年画,又称东湖风俗画,2013年被列入越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名录。因产于越南北宁省顺城县双湖社东湖村而得名,曾是年节中越南民众家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越南东湖年画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其包罗万象的题材与内容,不仅蕴含着越南人民的生活智慧,更饱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教化与育人的功效,因此东湖年画不仅是越南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体现。越南东湖木版年画无论是从制作技艺、主题内容、图案花样上均与中国木版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是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和优秀代表。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化、以及市场消费的影响,传统习俗改变,年轻一代缺乏关注等等因素,两国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与挑战。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框架之下,中越非遗保护的跨国、跨区域合作不仅凸显了两国在非遗保护领域所共同致力的目标与决心,更为其他领域的多层次合作提供可能与参考。

一、越南国家级非遗东湖木版年画述要

(一)东湖年画的历史

年画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历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描述与展现,更是特定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生活趋向和审美品位的见证,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来记载历史所特有的、生动而形象的方式。每幅年画都是对特定社会背景的民众生活、社会文化传承记忆的再现。

如同中国传统年画是本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东湖年画在越南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功用。“越南风俗画是由越南民众创造的传统艺术种类”。越南学者认为,越南风俗画源于早期越南社会的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最早的年画可追溯至李朝(公元1010-1225)至胡朝(公元1400-1414),直至后李时期为巅峰(公元1533-1788),同时期佛教盛行,钱币发行也极为鼎盛 [1]。安南后黎朝大和元年(1443年,明正统8年)长津县(今海阳省嘉禄县)红蓼村出身的探花梁如鹄奉命出使明朝,学习了中国的雕版刻书技术。返国后传授给乡人,依样刻经、史等书籍以印行流通。延宁6年(1459年,明天顺3年)再度出使明朝,带回了更纯熟的技术,使得长津县的刻工名满越南天下。因此,梁如鹄遂被刻工们遵奉成刻字祖师爷,并被奉为民间印刷雕版画的祖师爷[2]。从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出,越南民间木版画与中国雕版业的源流关系,木版画为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7世纪是越南民间画辉煌发展期,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在京城亦受到欢迎,深入至皇室贵族,直至20世纪中期越南民间木版年画渐渐式微[3]。

东湖村的木版年画在鼎盛时期,家家户户以制作、售卖东湖年画为生,技术高超的年画艺人极受尊敬。那时候的越南家庭,每逢农历新年都要购买东湖年画来装饰门庭,因为这些画作承担着祈福迎祥、趋吉避凶的含义,其中吉祥寓意的图案,更预示了祥和、好运,寄托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描绘了自然、社会与人民之真、善、美。然而,随着战争、经济转型、城镇化发展以及全球化影响,东湖木版年画已失去了往昔生活实用的需求。大部分的家庭作坊也转投向较多经济收入的行业,比如迷信纸制造、生产企业或者商品贸易等。往日繁荣的年画村,仅存两家仍坚持着东湖木版年画的制作。此外,随着老一代手工艺人的年龄增长,制画人急剧减少,而年轻的一代缺乏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兴趣,所以这些因素,均制约着东湖木版年画的产出。

(二)东湖年画的制作工艺与艺术特色

东湖年画的颜料、纸张、雕版取法自然,由纯手工制作,因此独特的色彩、纸张、雕版、手工印制技巧,给予了东湖木版年画“纯朴天然的灵魂”。东湖年画将浓郁的地域特点融入至绘画、印刷技巧,依次拓印色块,最后用雕版压上黑色线条板,使得线条和色块结合紧密,相得益彰,各显其妙。越南著名诗人黄琴曾在诗作中用“明晰”二字来描述东湖画的颜色和线条,“‘叠纸’上鲜明一股民族气息”,整体呈现出通俗纯朴、生动活泼,不失风雅的面貌。

1.雕版

与中国木版年画印制过程稍有不同,东湖年画采用“先印后绘”,印制过程是依次将不同的色块叠加,最后再用墨线线条压制,作为外框定形。因此,雕版拓印对画版者与制版者均有较高要求,须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及高超的制版技术,这样才能确保雕版的美观与精确。东湖年画的雕版取材于柿树,此树种具有耐用、易雕刻、抗虫咬的特点,由年画艺人全手工雕制而成。一块雕版印制一种颜色,一幅画作需要的雕版数量,取决于需要多少种颜色。印制的过程为:红色、绿色、白色、黄色,最后是黑色。每印制一道色彩,艺人需将画作悬挂晾干,然后进行下一道色彩的印制。因一幅年画由数个雕版多次印制而成,每个雕版使用不同颜色,且要求每一次印制必须完全吻合,较为复杂的画作,更是工序复杂繁缛,相当考验画师的技术。遗憾的是许多承载着历史信息的古老雕版,因年画的式微,或流失海外,或毁于火中,幸存为数不多。东湖年画村的老手工艺人们,至今保存着一些珍贵的模板,有些甚至有数百年的历史,成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图1)

2.制纸

东湖年画的印纸也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年画用纸又称槠纸,是以当地盛产的鼠皮树种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特殊纸张。制纸工序因取自天然,工序较为繁缛,从取剥树皮、碱水浸泡、熬煮纸浆、抄纸晾晒、松枝扫纹、添加色泽到最后成“叠纸”,均由艺人凭借多年的制纸经验,全手工打造而成。制纸工序通常为:先将剥好的槠树皮煮沸,并于石灰水中浸泡三个月,直至黑色的表皮消退。捣碎软化的树皮直至纤维分离,渗出纸浆。工人再用特制的竹帘放入纸浆池中进行抄纸,然后挤压多余水分、晾制干燥,再用特制工具碾压平整。经过层层铺叠,牢固的纤维交织成网状,形成特殊的纹理。为了增加耐损性以及提升纸的光泽,栉扇贝被碾磨成粉状并与糯米粉混合成胶状,然后用松针制成的刷,一道道地涂抹,以防止绘制的东湖年画潮湿发霉、折皱、虫蛀,并使画面图案更具持久性,这种由纯手工制成的画纸可保持500 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图2)

3.颜料

东湖年画与中国木版年画最大差别,应该体现在用色上。中国木版年画派别林立,图案与色调均有自己鲜明且独特的风格,有的秀雅、有的亮丽,不能一概而语。而东湖年画基本用色为红、黄、绿、蓝,因颜料多从植物与矿物中提取,妍丽古朴且稳重,透露出一种接近大地与自然的生活气息。这些颜料的获取与制作过程,反映出越南劳动人民生活的智慧,如:白色取自越南海域特有的栉孔扇贝,研磨成粉末后,海贝特有的光泽可使整张年画闪闪发光,别有神韵。红色取自北宁省家坪县天常山的红砖石,这种山上特有的矿石,将之研磨成粉与水

图1、东湖年画的雕版与印制的基本步骤

图2、东湖年画的手工制纸

1、矿石——红色

2、槐花——黄色

3、栉孔扇贝——白色

4、竹炭——黑色

5、马蓝树叶——绿色、蓝色

图4、老鼠娶亲

图3、东湖年画的颜料混合即可作画。黄色取自槐花和栀子花,将花朵采摘焙干后研磨成粉,并根据花朵烘焙时间长短,可制成不同深浅度的黄色。绿色则由马蓝树叶与黄槐花混合制成。马蓝树叶燃烧后可以得到蓝绿色,混入不同分量的黄槐花粉就制成了深浅不一的绿色。黑色取自焚烧竹叶后的竹碳。特有的植物与矿物颜料,秀丽、典雅却不夺目,才使得东湖年画整体呈现出一种古朴天然的风貌。为了增加颜色的持久色泽,手工艺人常在天然颜料中加入水牛皮熬制而成的粘胶,所以东湖年画可以悬挂在门外,历经风吹日晒直到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无论是雕版、制纸、还是颜料制作,东湖年画制作工序,不仅过程繁杂且极度依赖手工艺人个人娴熟技术与经年积累的经验。此外,原材料的获取、气候地理条件、配方的变化等,都是影响年画质量的因素。这也是在工业化时代,年画制作与生存的一个挑战。东湖村的年老艺人们,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手作风尚,努力将最核心的技术,优秀的东湖年画基因传承下去。(图3)

(三)东湖年画分类、作品内容及其价值体现

节日中,民众“交换、展示、传观、赠送或接受那些最富活力的文化象征”[1]。在喜获丰收之后,迎接新年到来之前,越南人民家家户户购买、张贴、悬挂、展示、馈赠充满吉祥寓意的东湖年画,期待新年和和美美、顺顺利利。除了装饰的实用功能,东湖木版年画更寄托了民众的美好愿景,是民众对于祥和、富裕、幸福生活的祈盼。因此东湖年画的内容与题材,多来自于越南民众的生活日常,包罗万象,饶有趣味。依据画作内容多分为:祝福画、信仰画、历史画、习俗画、批判画、日常生活画等。东湖年画虽然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与育人的功效。

1.祝福类年画

动物主题与吉祥图案是越南东湖年画的特色之一,可追溯至古代先民征服自然与生产生活的需要。从原始时期的狩猎,到经年驯化的家畜家禽,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鸡、鸭、猪、牛甚至龙、凤等动物形象普遍见于越南的民间歌谣、习语俗语、神话传说、民间书画等文艺创作之中。如越南文化中,猪是富裕的象征。《阴阳猪群图》(《Đàn Lợn Âm Dương》)中母猪形象刻有“阴阳”图案,围绕在母猪身旁的小猪共五只,代表“五行”,传达的是“阴阳和谐,利于繁衍子嗣”的观念,寓意为生活安逸,富足圆满。又如《荣华》(《Vinh Hoa》)、《富贵》(《Phú Quý》)中的童子抱鸡图,意为“大吉”,童女抱鸭,取“富贵”之义,祈求家族兴旺,生活富贵美好,寄寓了越南人民对子嗣繁盛的期许。

东湖年画中的动物形象,生动活泼,质朴可爱,透露出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同时画作也不乏借用动物形象来影射深刻的社会问题,幽默诙谐,不失风趣。如《老鼠娶亲》(《Đám Cưới Chuột》),和中国木版年画的“老鼠娶亲”从题材到形象都极为相似。但是东湖年画的“老鼠娶亲”,不仅描绘了一组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老鼠迎亲队伍,形象突出的领头老鼠手提鸡、鱼等礼物,正在向拦在队伍前头的贪婪老猫贿赂以免遭欺凌与干扰。用百姓的幽默与机智来暗讽、批评社会不公的风气(图4)。

2.民间信仰类

祭祀主题的年画反映了越南社会自古以来的信仰风俗。如越南的土地信仰十分普遍,村村可见土地庙,户户门前有神位。越南语的Thổ Địa发音与汉语“土地”极为相近,直译过来就是“土公”。土地,古时也称社神,供奉他可以保境安民、庄稼丰收、家畜平安,从年画《土地公》(《ThổĐịa》)不难看出越南社神的神职。越南也在腊月祭拜灶神,但东湖年画《灶神》(《Ông Táo》)中所展现的越南灶神却是一女二男,共三位。越南民间传说中关于三位灶神的讲述是:妻子不堪丈夫凌辱离家出走,路遇一位猎人,结成夫妻。一次猎人外出,妻子在家门口救了将死的前夫,正好被猎人撞上,心生疑虑。妻子因受不了蒙冤,跳火自尽。得知此事后,前夫、猎人心生愧疚,亦跳入火中。玉皇大帝知道后,便封三人做灶神官,每年的腊月到天庭上报家庭善恶诸事。在越南,腊月二十三称“祭灶节”,这一天人们有拜灶神、放生红鲤鱼的习俗。(图5)

3.社会生活类

东湖年画反映的是越南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情感诉求、对世界的认知均可在画作中一一找寻,东湖年画可以说是越南北方地区的民俗生活风情画卷。如越南民间的游戏竞技,如《蒙眼抓羊》(《Bịt Mắt Bắt Dê》),这种古老的民间游戏,多于农历正月庙会上举行。参与者均为未婚青年男女,大家手牵手围成圆圈,由一对青年男女蒙眼去抓羊,通过此游戏,建立社交,找寻伴侣。《摔跤》(《Vật》)摔跤是越南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游戏。两位选手通过拿、压、拧、拉等动作,将对手举起,或使其背贴地,或将其推出比赛圈则获胜。每年初春,越南的北部地区多有举行,河内梅洞村的摔跤为全国最为重要的比赛。

东湖年画中另有大量反映劳动生产的题材,如《采椰子》(《Hứng Dừa》),画中丈夫在树上摘椰子,树下妻子用衣裳接装椰子,旁边两个孩子正围着椰子树欢乐玩耍,画中文字为“你摘我接正好一对”,表现了劳作中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对于家庭纷争的劝解,东湖年画另有一种百姓的解读。如《人老心不老》(《Đánh Ghen》)画的是已有家室的男子,风流韵事不断,被嫉妒的妻子发现后,与情妇大打出手,男子只得在两位争风吃醋的女人中劝架。《起妒》则描绘了一场家庭纠纷。图中正室因心生妒忌,手拿着剪子追赶着要剪小妾的头发。而小妾却倚仗丈夫的宠爱,丝毫不惧,裸露着上身,拨弄着的头发,似在宣战。孩子年龄尚小,不明就里地一边观看一边鼓掌。画面人物形象生动、诙谐幽默,可以说是越南俗文化中所特有的辛辣且直白的表述。(图6)

4.传说故事类

东湖年画中有相当体量的传说故事、戏曲人物、历史英雄题材,有许多民间传说与中国年画中的传说故事极为相似,但也有大量独有的越南历史传说故事。如《蓼云仙传》(《Truyện Lục Vân Tiên》)根据越南19世纪诗人阮廷炤的“六八体”诗作《蓼云仙诗传》绘制,讲述的是才子蓼云仙智救佳人桥月娥的故事。另《石生传》(《Truyện Thạch Sanh》)讲述的石生砍蟒蛇、射大鹏救公主,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故事与中国唐代的传奇十分近似。此外,《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历史人物故事画,在越南社会从老人到孩童,都非常熟悉并喜爱这种题材。(图7)

5.社会教化类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诗书礼乐”也是越南重要的文化传统。如《颂读图》(《Tranh Hiếu Học》)、《荣归拜祖》(《Vinh Quy Bái Tổ》)宣扬的是“诗书耕读”的思想,希望孩子早日博取功名,荣归拜祖,名重乡里。《老蛙讲读》(《Thầy Đồ Cóc》)在越南家喻户晓。蛙在越南传统文化中,是志气、仁义、勇敢和智慧的象征。每到春节,母亲都会为孩子买这张年画,以此勉励孩子勤奋学习,刻苦向上。(图8)

从以上列举的各类东湖年画题材中,我们可一窥历史上,中越两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持续与影响。中国和越南共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两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中越木版年画有着许多的共性,但我们也看到越南木版年画在本国土壤中生长出的特色。除了思想、文化领域,两国的经济交流也从未停歇,且随着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不断推进与深入。年画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两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文明积淀,是推进两国交流,促进友好发展的良好途径。

二、东湖年画的传承与保护机制举隅

在当下全球化、社会转型进程的非遗保护语境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保护“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写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强调国际社会的互助合作,跨国家、跨区域的非遗保护共同协力,是非遗工作的又一特色与方式。例如,鼓励多国联合申报材料;鼓励缔约国共同建立社区、专家、专业中心,进行联合研究;鼓励缔约国参加区域合作活动,其中包括:举办有关非遗项目的专题研讨会、讲习班、展览等等。这些具体工作的宗旨即为《公约》精神,促进“相互的理解与欣赏”,充分发挥国际级别的合作、国际援助以及保护活动对和平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本文件业务指南的第5页以及第49页)。

以下是对越南国家级非遗东湖木版年画非遗保护工作机制中的一些路径举隅:

(一)国家推动与地方政府主导

1967年,越南北宁省建立第一个东湖年画合作社,成为越南政府对年画进行保护的标志性里程碑。2009年,越南文化、体育及旅游部(越南主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府机构)发布了4518/QD-BVHTTDL 号文件,批准了政府专项资金来支持东湖木版年画的清单制作,2010年由越南文化艺术研究所承担清单制作的具体工作,并于2012年完成。鉴于东湖年画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2012年12月27日,文化、体育、旅游部提交了越南东湖木版年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申请。

图5、灶神

图6、采椰子

图7、 蓼云仙传

图8、荣归拜祖

为了保护珍贵的遗产,越南总理指示文化部与北宁省人民委员会共同协作,并与相关社区合力,在未来的几年里,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越南东湖年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这代表了政府与社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致力的方向。

2014年6月30日,北宁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了660660/QD-UBND号决议成立专项基金,自2014年至2020年期间,为顺诚县东湖木版年画提供保护与促进,并且把此项工作写进了未来的工作展望中,显示了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对于东湖年画保护极高的自觉、兴趣以及责任与决心。

(二)社区、群体及非遗传承人共同的努力

在社区、群体以及传承人个人间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传承模式,强调传承人在实践以及传承东湖木刻年画的重要性。如2006年,北宁省政府划出了5600平方米的土地,东湖年画传承人阮登心家族拿到了50年期限的土地使用权,并取得多方投资建设了东湖年画民俗交流中心,这是一个非遗保护的大型综合体,陈列并保存着大量古老的木刻雕版、绘画以及东湖年画文字资料。阮登心家族三代为收藏、保护古老的雕版以及东湖年画的代际传承作了不懈的努力,这个家族在非遗保护中形成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比如,收藏古老的雕版,改进并制作新的雕版;无论东湖年画如何起伏,仍保持核心技术,进行创作生产,并向年轻一代传授;开发东湖年画衍生品,丰富品种多样性以迎合当代消费需求;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引发兴趣,提高东湖年画在国内外游客中的知晓度。此外,在中心,阮登家族还进行东湖年画的制作与教学等常规活动。因此,这样的一个多功能中心成为必到之处,每日吸引着大量国内外访客。

另一位出生于东湖年画村的越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阮友果,他的家族制画历史已有400多年,他的父亲阮友杉是东湖最后两位著名的老艺人之一。阮友果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年画,十五岁时已掌握印刷、上色等工序,还能使用毛笔进行更为复杂的图案创作。年轻时的阮友果在越南河内财经大学学习,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外出工作,而是回到家乡,跟随父亲与家族继续经营东湖年画,并将所有精力倾注于东湖年画的传承、推广与发展。他的画作,不仅在越南家喻户晓,也受邀在法国、韩国等国家举办展览。他的作品首次来到中国上海,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展出,这不仅是中越民俗艺术的一次跨国对话,更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专业学术机构内的合作,打开了新的交流之窗。

正是这些以家族为核心的传承人群体,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为东湖年画的宣传推广、教学传承、创新发展做出实际的推动与贡献。

(三)专业研究机构的学术支持与媒介传播

寻求专业研究机构的学术支持,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与机构,不仅能为东湖年画手工艺从业人员提供有效的建议与对策,也能通过搭建的学术平台,做更多的交流与推广工作。2013年11月,越南文化艺术研究院(VICAS)与日本亚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IRCI)共同签署了一个两年合作计划项目共同保护濒危的越南东湖木版年画,由此可看出国际社会对于保护与促进越南东湖木版年画的努力。在这个合作项目中,年轻一代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至东湖木版年画传统技艺与知识的记录整理与促进转型工作中去。这个项目的部分活动还包括IRCI于2014年2月举办的,青年影像制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纪录片工作坊”。IRCI邀请并资助了北宁省文化厅的导演阮文风以及东湖村的年轻画师阮登心。工作坊的学员学习如何制作影像的基本技能并制定拍摄计划。工作坊培训后,阮登心具备了运用影像装备的知识技能以进行非遗保护纪录的条件,因此他可以担任社区的指导工作。

此合作项目中的另一项活动,是由IRCI,越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和北宁文化厅共同组织的一个两天的工作坊,于2015年1月27、28日,在河内以及北宁省的社区非遗中心(博物馆)举行。来自IRCI的学者专家、如安达木刻版画研究所、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编辑设计工作室、根设计工作室、男鹿市教育委员会、九州大学、越南文化艺术研究院以及北宁省的领导人,手工艺人以及东湖村的年画从业人员均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者集中讨论了以“社区中心博物馆”模式的东湖木版年画作为非遗的可持续性保护与消费市场。东湖木刻年画从业人员也有了一个与日本专家学习与分享如何进行非遗保护的机会。

此外,对于东湖年画整体资源的数字化保存也在同时进行着。2012越南文化部遗产局制作了完整《东湖传统年画》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年画历史、技艺、工具、作品、村落、传承人等,涵盖面系统且完整。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东湖年画的数字化工程以及媒体传播,是东湖年画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四)东湖年画村的旅游开发与文创

在越南国家旅游事业发展的带动下,东湖年画的生产性保护也借力发展。如北宁省政府与当地村镇,将年画特色与周边旅游资源整合,将东湖打造成特色年画村,并依托河内及周边的旅游地理优势,制定出了不同类型的年画旅游路线,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不同时长与特色的年画体验之旅。如东湖画村一日游路线:河内—钵场陶村—东湖年画村—同骑木雕村,侧重于手工艺品的制作购买;二日游路线:河内—延应寺—东湖年画村—佛迹寺,以及三、四日甚至更长的路线侧重于旅游观光。在这些路线中有的是越南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有的是世界文化遗产,借助成熟的旅游资源为东湖年画村带来稳定的客流量,为年画村聚集人气以及提升知晓度是极为有效的手段。

游客在年画村,可以亲自尝试年画拓印体验,与当地艺术家沟通交流,并且购买年画文创制品。东湖年画的文创衍生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如年画贺卡、邮票、年画雕版以及带有年画图案的各类纺织品如手袋、提包、抱枕等。虽然目前东湖年画文创品种类型较为单一,但从游客消费与购买量来看,文创开发前景较为乐观。因年画及其衍生产品而产生的消费,势必带动东湖年画的产能,形成良性的循环,这对于东湖年画的手工艺人来说,不仅意味着稳定的经济来源提供了生活保障,对于年轻一代从业者来说更是一种鼓励,东湖年画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年画传承当中来。

(五)举办展览,为国际交流搭建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区域性及国际性合作,并在《公约》中明确提出需加强与促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地区和国际合作。举办非遗事项的展览是提升民众保护意识的有效路径,特别国家之间的合作办展,在交流与对比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以达到对不同文化理解欣赏的目的,益于区域间和平共同发展。

如201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和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一带一路非遗保护中越两国文化交流——越南东湖年画展”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开幕。越南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阮青梅、越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阮友果,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戴立益,博物馆建设委员会顾问龚若栋,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副书记黄燕、副院长田兆元以及校内外嘉宾和师生们共同参加了开幕式。展览共展出中越木版年画60余幅,内容涵盖神话故事、节俗信仰、农业生产、游戏娱乐、世人心态等各类主题,不仅展示了越南东湖年画的风貌,更在中越年画的异同对比中,体现出中越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此次画展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格局的指导下,由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学术机构与高校博物馆联合举办,旨在为中越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专业理论与学术支持,也为中越两国未来更多领域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越南东湖木版年画保护经验的学习与反思

越南东湖年画以及越南国内其他年画,身处难以满足现代大众的消费喜好,不能跟上社会、文化与经济快速发展步伐的困境。东湖村现在核心的制作技艺只在两个家族内,经营范围与模式都亟待提升与扩大,创新类的年画,又冒着失去传统特征与本色的风险。面对经济全球化,民间技艺将何去何从?年画如何才能融入现代化语境并在急速发展过程中,仍能维护其本色并发挥出传统文化价值?这些都是东湖年画保护当前致力解决的难题,越南非遗保护仍在不断的摸索与前行之中。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无论是中国、越南,还是其他年画国家,传统美术与技艺都面临全球多元文化侵占生存空间,生命力低下等共同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年画类传统民间美术与民众生活、民俗心理依然有着天然的契合,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并未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消失殆尽。我们所应做的,是及时抢救、记录,在深挖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基础上,做好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是指在尊敬传统的前提下,使之能继续为当下的社会发展民众生活服务,是能在鲜活的民俗生活中延续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一国之事,更不是一时之事。国家与地方政府,社区群体与传承人,媒体传播与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国际交流与社会组织等,应该共同协力,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年画保护、传承与发展举措,从他国经验中学习、借鉴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传承之路。

猜你喜欢

木版东湖年画
我爱东湖
牛年画牛
年画
东湖一角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东湖雪景
武汉市东湖通道路线选择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的应用价值研究——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及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