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苏南民居室内格局与家具陈设及其传承研究

2018-12-17张明月

关键词:厅堂陈设苏南

张明月

图1、周庄沈厅松茂堂

图2、甘熙宅第友恭堂

一、苏南民居概况

“苏南民居”特指长江中下游、江苏南部地区传统民居类型,是江南民居一个分支。“小桥、流水、人家”为典型特征的苏南民居,经历世世代代发展演变,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南民居在选址上采取依山傍水的原则,以水为轴,依照地形走势,铺展开来。从而形成了与环境共生的局面——跟山走、跟水走、跟环境走。[1]传统民居与官宅有很大不同,在建造上讲究与环境相融合,依其地势而生长,平面规划灵活而自由,形式也灵动而多变。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苏南民居所体现的人文哲思、所蕴含的追求美的探索精神,是我们当代设计永远值得学习的内容。

二、明清苏南民居的室内格局

苏南民居室内设计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室内格局与设计手法,有着鲜明的特色,在当时的绘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详实和生动的叙述,如文震亨的《长物志》、曹雪芹的《红楼梦》、高濂的《遵生八笺》等。明清苏南民居室内设计崇尚自然与礼教,以多元化的视野、均衡对称的布局方式、主从分明的格局布置、朴素的色彩运用等来阐述着“四水归堂”的江南传统民居的魅力。

(一)厅堂

在传统民居中,最重要的室内空间莫过于厅堂,它是人们显示家族地位、财富实力的重要场所。周代以后,厅堂的空间格局逐渐完善与成熟,前堂后寝的模式延续至今。到了明清时期,厅堂更是成为一个家庭礼教和神权之所在,是家庭精神和权力的中心位置。

厅堂,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正规礼仪式、起居兼用式和闲情逸致式三大类。不同的厅堂,有时会因为尺寸的限制,在空间格局及家具陈设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满足特定功能的需求,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变则通”的朴素思想。

1.正规礼仪式厅堂

明清时期的苏南民居,厅堂的空间布局都是按照建筑南北轴线对称布置的,体现出庄重、规整,显示出封建宗法伦理的气氛。[2]整体布局上以方形和矩形居多,如三间一进式、三间两进式等,严肃而庄重,沉稳而大气,营造了一种要求遵纪守礼、规矩做人的氛围。这种正规礼仪式的厅堂,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封建的宗教纲法,并且在这种空间里,主人的地位得以显现。同时,正规礼仪式厅堂还有着接待尊贵客人及祭祀先祖等的功能。

苏州的沈厅松茂堂及南京的甘熙宅第友恭堂是典型的正规礼仪式厅堂。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讲究。[3]整个空间方正规整,左右对称,室内陈设的摆放都是依据固定的模式,整个室内格局相对固定,万物归一,突出中心。这是一种封建礼制的需求,也是一种审美的追求,是儒家文化的伦理等级和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思想的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男权主义下,这样的厅堂显得更加庄严、理性,缺少一点人情味。(图1、图2)

2.起居兼用式厅堂

由于厅堂的空间结构及家庭的使用需求,有些厅堂的布置具有起居功能,不仅满足主人祭祀、待客、宴请等基本礼仪功能,同时也满足生活、休息、学习等起居功能。起居兼用式厅堂体现了中国古代民居灵活性及变通性的特点,多功能的空间布置更加人性化,更具生活情趣。

例如常州瞿秋白故居中,起居式厅堂设置在正厅后的内厅中,用木板屏风分割出正厅和内厅。靠着木板屏风放置一张大床,靠窗布置一长桌(坐南朝北),顺着墙壁有一些衣柜、箱柜,整体的陈设格局与礼仪性厅堂比,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因此,起居、礼仪兼用的厅堂虽然紧凑,布局也与传统的有所改变,但是整体上多了一些人情味,非固定模式的空间格局创造出了一种极具生活情趣的室内空间。(图3)

3.闲情雅致式厅堂

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特别擅长设计建造具有一定情调与景致的园林建筑。中国人的思想具有含蓄的特征,在表达方式上总是运用隐晦的、婉转的表达方式,同时讲究藏和漏。[4]很多厅堂在园林创建时巧妙地通过遮挡和显露来进行造境,通过漏窗、屏风、长廊等巧妙的布置与设计,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交错意境,是明清时期休闲娱乐厅堂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如清代嘉庆年间的甘熙宅第,后花园的布置环绕了近半个宅院,使得很多房屋都能置身于园林美景之中。厅堂置身于池塘之旁,周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芬芳醉人。环顾四周,山、岛、亭、台遥相呼应,人与各种景致相交融,沁人心脾。

(二)卧室

卧室是传统民居中非常重要的空间,是为居住者提供睡眠、休息、情趣的场所。苏南民居整体建筑布局按照轴线布置,依次为大门、轿厅、正厅,卧室的位置选择是按照长幼尊卑依次设置在正厅东西两侧。一般正厅两侧是家族长辈的卧室,东西两翼旁的厢房为晚辈居住的房屋。厢房之间东西相连,长廊、漏窗相伴,房后往往设置有小庭院,既非常隐蔽,又十分富有生活情调。

如苏州阔阶头巷的张宅,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布局突出居中对称的原则,依照轴线逐次是门厅、轿厅、正厅和女厅。正厅面阔三间,两侧卧室为家族长辈所用之场所;后面的女厅六间系楼房,再后有一小庭院,设置有假山、竹林等,使宅与园进行了巧妙结合。

(三)书房

中国民族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书房是文人、百姓、士绅等学习知识、滋养心灵的重要文化活动的场所,可以读书,也可以用来作“琴棋书画”等休闲事。书房不同于厅堂之处在于书房必须位于僻静、远离正统和人事政治的纷繁之地,且形式上不应敞显,以便于人们聚气敛神、怡情养性。[5]书房空间的设置,充分地体现出了文人独特的情趣、审美和精神追求,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明清之前的书房,在房屋及园林建造时并未特别规划,直到明清时期才有了今天概念上的独立书房。苏南民居中的书房通常设置于庭院一角,或池塘之中、假山之后,与景相融,隐蔽清静。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苏州曲园,在正厅“乐知堂”的西侧“春在堂”,为主人俞樾以文会友、读书写书之地。堂后是花园,呈狭长形,右侧是假山,中间有小池,左侧是曲廊。折角形曲廊顶头有书房三间,名“达斋”,而“春在堂”南面的“小竹里馆”栽有一片竹林,是主人弹琴奏乐之地。整个书房学习场所的设计,反映了诗人远离尘嚣,自居、自乐、自逍遥,表现出一种悠闲而又高雅的情趣。

图3、常州瞿秋白故居的厅堂

三、明清苏南民居的家具陈设

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物质条件优越,传统民居、园林建筑、室内及家具设计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代时期是家具发展的顶峰时期。明代家具以其意匠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著称于世,比较简练、庄重。而清代家具在明代家具基础上,以其繁缛、豪华的富贵感,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与特色。

(一)厅堂

尽管厅堂种类不同,但在特定的空间形式下,厅堂的中心必定是靠墙摆放长桌或长形的条案,条案的尺寸要尽量大,以适合厅堂的整体空间的协调性。条案两侧是方形的高腿花几,放置花瓶、盆景,以显示轻松、自然、有品位的气息。条案前摆放八仙桌或方桌,方桌两侧是太师椅、官帽椅或圈椅。方桌前面、厅堂中心处放置东西对称的两排座椅和茶几(通常是三椅两茶几),再往两侧、厅堂靠墙处多也布置对称的座椅和茶几。通过家具陈设的摆放形式,可以看出主客、尊卑之别。厅堂家具以古朴大方的褐色为主,与建筑梁柱门窗等的深褐色在色彩上保持一致。[6](图4)

图4、周庄沈厅的主厅与次厅

图5、周庄沈厅主卧的千工床

图6、常见的书房家具陈设——书案、官帽椅、文椅、万历柜、多宝格、榻

主厅所用的座椅与其他厅的座椅不同,主厅的座椅形式更加庄重严谨,一般以太师椅居多,扶手、椅背、座面均成直角,体态宽大,用料讲究,并有较多的装饰,以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庄严的太师椅与其他较为柔和的圈椅、官帽椅等相区别,体现出了封建社会的家长制及宗教伦理制度。

(二)卧室

传统民居中的卧室陈设主要为床榻,围绕其周围会摆放橱柜、梳妆台、箱子或长桌、盆架等生活类家具。床的形式多样,有架子床、拔步床等,四柱或六柱的形式,床的尺寸非常大,多以黄花梨木制作,十分珍贵。床的四周雕刻精美的装饰,装饰内容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鸟山水等为题材,具有吉祥美好、多子多福等寓意。床架挂帐幔,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苏州沈厅沈万三卧室中的千工床,花费千万两白银,请能工巧匠打造而成,完全就是一个微型卧室。千工床分为两进,第一进是两根柱子,上面雕刻有争夺宝珠的蛇;第二进是具有独立空间的床。床下空间可摆放几凳、衣笼、便桶等,十分方便。梳妆台或长桌一般放置在窗前,配有椅凳,光线明亮。衣柜通常是方角柜,造型方正简洁,一般靠墙摆放在床旁一角。有些较大的卧室还会摆放一套方桌、椅,桌上通常是茶具或果盘,以方便主人休息之余的餐饮需求。整个卧室的家具陈设都以简洁、朴素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更利于主人的休息。(图5)

(三)书房

书房的家具陈设一般都很灵活,按照空间的尺度及房屋的构造自由安排。不会有固定的摆放模式,也不会呈现对称式布置,体现出主人的随性和品位。以书桌为中心,不论居中还是临窗摆放,四周或橱、或榻、或几,都会崇尚简洁、疏朗、清雅的形式。[7]明清时期的书房已经发展出了配套的系列家具,如桌案、座椅、橱柜、屏风等。桌案是文人书画用的桌子,种类包括书案、画案、条几等。长条形桌案在明代比较常见,到了清代中后期,逐渐发展为有抽屉的桌子,形成了现在概念上的“写字台”。书房座椅中常见的是四出头官帽椅或文椅,都是明式家具中艺术水平很高的椅子。这类座椅式样讲究、制作精美、造型优雅,有着一种含蓄的“书卷气”,是极具文人风雅的家具。

书房的橱柜种类也非常多,有门的为橱,无门的为架,具体又可分为书架、书柜、万历柜、多宝格等。万历柜上部是敞开的书架,下部是带门的橱柜,在书房陈设中十分常见。清代发展的多宝格是书橱的变体,其格内高低不同、参差错落,可以摆放不同尺寸的收藏品。由于古时的书都是线装的,一般都要平放,所以多宝格主要起到装饰的作用。

有些书房还放置有榻或罗汉床,不仅可坐,也可卧,常做小憩之用,十分惬意舒适。屏风也是书房常见的家具形式。座屏和围屏的体形都比较大,常与书画相结合,在居室中起到分隔空间、装饰及挡风的作用。总之,书房家具的选用,造型上简洁文雅,整体布置均衡统一,充分体现出文人的审美品位。(图6)

四、明清苏南民居室内设计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

(一)明清苏南民居室内设计的原则

1.崇尚自然

“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的设计观念,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整个住宅建筑从选址、规划、布置到室内陈设都要遵循自然规律,符合风水理论,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明清苏南传统民居很好地通过借景、造景的手法,将室内与室外景致融为一体,自然而富有生机。

2.文化传承

苏南民居经过历史的变迁及政权的更替,自身不断的文化沉淀,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体系。明清时期的苏南民居设计,深受儒道佛学文化的影响,例如“儒家文化”讲究伦理等级、礼仪道德;“道家文化”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家文化”讲究修身养性、运用智慧。这些文化精髓很好地通过了民居空间设计及陈设艺术得以传承,文化的内涵无处不在。

3.实用创新

古代劳动人民遵循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将适用性作为设计准则,结合当时人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设计实践活动。明清的苏南民居在室内空间设计上注重实用性,灵活多变的室内格局在厅堂、卧室及书房中均能得以体现。明清时期的家具发展,以其优美造型、高雅品位、独特创新等特点为后世广泛学习,是世界家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4.形神统一

传统的中式空间极其注重统一性,即什么样的空间就要摆放什么样的家具,就要营造什么样的氛围,以达到物体的形与神的一致。就比如正规礼仪式的厅堂,从室内格局、物品陈设、装饰装修等,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各个方位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处在这种环境的人一直都是庄重、严肃的状态。而就整个传统的苏南民居来看,室内的家具陈设,无论是色彩还是材质,都追求一种朴实、素雅、自然的风格;自然纹理的家具材质、雕花的门窗和屏风,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似隔非隔,室内与室外的景致若隐若现,形成了一幅绝佳的中国传统的立体画。

(二)明清苏南民居室内设计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

笔者于2017年参与了常州一家装饰设计公司——威图装饰的一个新中式风格整体室内设计项目(图7)。住宅的主人是40多岁的中年人,非常喜爱新中式风格。将明清传统苏南厅堂的秩序化、规范化应用在现代住宅客厅空间布置和室内陈设上,对称平衡,整洁有序。家具以木制为主,主要是桌、椅、案、几等,突出红木的高雅与品质,与现代布艺相结合,显得更加亲切和温暖。漏窗与屏风的运用,形成虚实相应的空间效果,为室内空间带来非常传统的文化气息。现代灯具与传统装饰的巧妙结合,体现了传统与科技的交融和文化上的创新,使主人能更好、更便利地享受舒适的生活。素雅的灰色或白色与深沉的红木色进行的色彩碰撞,使得室内格局及家具陈设的分割更加凸显,而整体空间又归为一体,有着隔而不断的空间韵味。同时将山水、花鸟等字画装饰墙面,引入绿植、山石、盆景等自然物,带来一种宁静、自然、典雅的生活气息。整体室内设计在充分考虑居室主人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自然与人造相结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韵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大气而简洁,典雅而庄重。

图7、现代居住空间案例

五、小结

明清苏南民居室内格局及陈设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家具作为陈设艺术的主体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及人文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充满意境的艺术特点,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文化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明清苏南室内设计所追求的自然、人文、实用、创新、统一等原则,运用到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居住要求有机结合,美观与功能相结合,形成独具鲜明苏南传统色彩的现代家居陈设风格。

猜你喜欢

厅堂陈设苏南
苏南年俗亦动人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秋夜(1)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登堂入室
一整夜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