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园健康跑APP弊端的研究

2018-12-17陈其昌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田径场步幅步频

陈其昌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108)

一、前言

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指导意见》(中青联发[2015]4号)的要求,许多高等院校规定在校学生每学年或每学期若干次,每周若干次、每次若干距离以及总距离等课外校园健康跑的具体要求。

为方便管理和统计学生参与健康跑的数据量化,浙江万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该领域组织有关软件人员进行了技术开发,初步完成“G运动软件”(WORLD SPORTS CAMPUS RUNNING APP),并在福建部分高校投入试用。但在使用该软件过程中,逐渐暴露多个“短板”和“死角”。为对检查、统计和考评学生运动数据做到科学化,本人结合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和运动训练经验以及其他运动软件,在“G运动软件”可操控的技术上提出了较科学的长跑运动规律数据,以不断完善该软件的使用。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对健康跑普通“APP”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和产生的弊端,可能是由于当时软件设计开发时技术人员对田径运动的了解限制,特别是软件仅以自觉和主动参与运动的人员数据收集与汇总为软件设计目的,未能明确地设计出比较符合院校做为学生管理的课外活动的运动软件,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争取及时调整并逐渐完善。

三、产生问题与分析

该运动软件在学校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在校学生的课外跑步运动时间。但在田径场跑道上会时常看到学生携带多个计跑“APP”软件手机进行替跑代跑或者多人携带多部手机“接力跑”来完成跑步任务。在中长跑运动,不同运动水平的参与者在完成一定距离(一般是1000米)的跑进后,就会产生相对应的“配速”(配速是速度的一种,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配速=时间/距离)。在“长跑”运动里,就是一个可观察的数据指标,在运动中产生这数据指标的同时也必然有对应的“步频”与“步幅”(步幅是指前脚落地时脚后跟与身体重心在地面上的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之间的相关数据,而且是相对在固定的一个范围值内。

目前在四百米田径场上设置的若干“云点”(一般5个),各“随机云点”和“必经云点”因为是固定的,参与者对设点位置熟悉后就可以通过捷径或者在两“云点”之间增加田径场地以外的象骑行等其他运动形式所产生的距离。

参与者在开始运动以后到达第一“云点”的前程距离以及离开最后一个“云点”的后程距离是如何计入本次运动总距离问题,也在影响该运动软件的权威性。在进入和离开“随机云点”或“必经云点”后的若干时间,也应该按“配速”的理论进行计算以判断是否导入当次总成绩。改进和提高利用卫星地图的运动轨迹软件,根据“配速”,“步频、步幅、步数”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使“配速”下的两“云点”到达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选用场地

选用符合国际田联(IAAF)认证的最新壹级标准场地。半径36.5米、道宽1.22米、直段84.39米的福州体育运动学校田径场。

(二) 选用器材

深圳市惠波有限公司PC3860秒表多块;成都咕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咕咚运动软件”多个。

(三) 测试人员

福建省福州市体工队专项田径运动员;《福州天天快乐俱乐部》中长跑队员;福建省福州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6、17级部分学生(表1)。

(四)测试方法

利用田径场第八道的外分道线【圈长:2×3.1416×(8*1.22+36.5)+84.39×2】。辅助测试人员在田径场第八道外以各点间距100米为被测试人做标杆并计时提醒被测试人员。被测试人统一用左侧手握秒表,以100米距离按各“配速”的理论计算数据要求等速度跑进并倒计时提醒。右侧手握使用“咕咚运动软件”采集“步频”和“步幅”数据。要求在15分钟(配速3分钟)、20分钟(配速4分钟)、25分钟(配速5分钟)、30分钟(配速6分钟)、35分钟(配速7分钟)、40分钟(配速8分钟)、45分钟(配速9分钟)和50分钟(配速10分钟)完成一次性5000米完整距离的匀速跑进。

通过对采集到的大量有效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准确掌握各配速状态下的“步频、步幅、步数”的范围值。为“G运动软件”审核不同配速下的参与者在完成一定距离的运动成绩,明确判断是否真实性提供科学的数字参考范围。从表(2)、表(3)的数据显示,在公路长跑和在田径场地的长跑“步频、步幅”没有必然的差异;晨跑和下午的运动时间在长跑“步频、步幅”的数据也没有必然的差异联系。

五、研究结果与处理

在现有利用卫星地图定位的运动轨迹上,应争取位置和轨迹的更加精确。在参与者完成运动后产生的轨迹上,可以由“G运动软件”发现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和相同或雷同的的运动轨迹,再根据所雷同的“配速”以及“步频、步幅、步数”的数据,查找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雷同轨迹,并及时采取停止对该“APP”的运动的跟踪采集,或先让参与者完成运动后再进入数据核查程序。杜绝了携带多个计跑“APP”软件手机进行替跑代跑或者多人“接力跑”携带着多部手机来完成跑步任务的现象。

表1 被测试人员选择

表2 5000米场地跑较高水平测试者各配速段数据汇总(一)

表3 5000米场地跑中等水平测试者各配速段数据汇总(二)

表4 5000米场地跑一般水平测试者各配速段数据汇总(三)

表5 1000米场地跑不同配速“步频、步幅、步数”的数据联系

不同运动水平的参与者在完成1000米的跑步运动后所产生的“配速”,“G运动软件”可以通过表(5)的数据参考指标,判断参与者在不同“配速”下完成的运动是否符合各个范围值,并及时审核。参与者在校园健康跑过程中,“G运动软件”可以将在400米田径场地常规设置的5个“云点”进行随机投放,并将间距进行准确的数字量化,完成对参与者在各个“云点”间“步频、步幅、步数”的监控直到运动的全程结束,如果是在允许范围内的运动数据可以继续通过下一个“云点”。否则由“G运动软件”停止对该APP的跟踪,或先让参与者完成运动后再进入数据核实。这样可以杜绝参与者在对设点位置熟悉后就可以跑捷径或者在两云点之间增加田径场地以外骑行等其他运动形式所产生的距离。要求参与者在“云点”全程的引导下完成校园健康跑。

校园健康跑参与者在每次启动“G运动软件”(APP),在到达第一“云点”的前程距离以及离开最后一个“云点”的后程运动距离,在有“步频、步幅、步数”的监控下就可以按不同“配速”的阶段跑进距离导入当次总成绩,解决提高了该运动软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六、运动损伤与预防

跑步是为了更好的健康,然而有65-75%的跑者都会遭遇伤病,研究发现跑步时的步幅过大是跑者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解剖学角度来讲,重心位于脊柱的第五段,超过这个距离就属于步幅过大。步幅过大就意味垂直移动距离越大,就象在空中跳的越高,落地时就会越困难。当步幅过大时膝盖会变得更直,脚后跟落地时的力度也会更大,会明显降低膝盖肌肉吸收冲击力的能力。这种冲击力会传递到膝盖的半月板、膝关节以及臀部和背部的脊椎,长此以往大大增加损伤的风险,所以步幅过大的跑步动作容易受伤。

除了调整步幅还可以简单地调整跑步路线,用公路跑和越野跑来适应崎岖不平的路面新运动方式,会改变调节身体和脚所受到的压力。其次是有意识地改变锻炼形式的平稳跑步,选择一双合适自己运动的脚跟垫厚度跑鞋,减轻脚硬式落地。因为冲击力会通过肌肉、韧带、肌腱和结缔组织,从脚部一直传输到臀部,会感觉很不舒服甚至疼痛,长此以往这种运动方式会导致整个运动链的崩溃。

跑步锻炼并不是跑得越多越好,过多的跑量是与跑步运动损伤频率相关性最高的因素。可以用没有过大地面冲击力的运动交叉训练代替跑量。如骑自行车、登山、游泳和力量训练之类,让全身上下变得更加有力而预防和减少运动的损伤。结束跑步运动后应该选择根据身体状况进行缓慢的静态拉伸来放松身体,以减缓延迟性肌肉酸痛,让身体柔韧性提高,扩大关节活动度,也是最简单有效的快速回复肌肉的办法。拉伸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如果直接跳过拉伸环节的话,通常会感到腿部肌肉紧绷酸痛。

七、结 论

通过对不同运动水平的样本大数据精确采集并经过数据科学运算,归纳现阶段国内外田径运动员在不同“配速”的“长跑”过程中所产生的“步频”与“步幅”之间的数据联系,借鉴相关理论数据成果和查阅文献资料,拟提出不同“配速”下的5000米长跑“步幅”与“步频”相关指标定量范围值,弥补了“G运动软件”在此之前没有该方面的范围值限制的不足,容易造成若干运动个体舞弊(一人携带多机的重复)而无法判别的缺陷。其次将“开始后”与“结束前”的“云点”接入跑进距离做了更科学的规范导入,完善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也为院校田径课余训练和目前广泛开展的群众长跑健身运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意见和预防运动损伤的良好建议。

在不断提高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支持下,可规定实行“刷脸”验证技术,本文对此未做更深入的研讨,希望在未来“G运动软件”(WORLD SPORTS CAMPUS RUNNING APP)的继续使用中,不断发现新的技术短板与问题并给予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田径场步幅步频
田径场上的数学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与步速相关性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介绍要有序
非田径专业男生100 m短跑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实证研究
水平四(七年级)耐久跑教学中处理“极点”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