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的应用与效果

2018-12-17王莉慧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护维度医生

王莉慧 文 红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 护士,在平等自主、互相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1]。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现有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组建医护小组协同合作,改变排班模式,联合查房,共同制定诊疗护理措施,减少中间环节,杜绝了流程差错的机会,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一方面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增强护士职业感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医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2017年7 ~ 12月,我科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取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 ~ 12月我病区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 ~ 6月作为实施前,将2017年7 ~ 12月作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医护人员一致。医生20名,其中男12名、女8名,年龄26 ~ 55(34.20 ± 7.81)岁;护士25名,均为女性,年龄20 ~ 42(28.96 ± 5.42)岁。

二、方法

1. 传统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2017年1 ~ 6月 按照传统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患者入科后首先由责任护士先完成护理评估,管床医生进行问诊,进行查体后给予相应的检查与治疗。医生、护士晨交班进行集体交班,之后医生护士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分开工作。护士进行床边交班,医疗组对所管患者进行查房。在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中医生护士都是分开工作的。

2. 医护一体化的临床护理模式

2017年7 ~ 12月 采取医护一体化的临床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医护共同学习相关知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由护士长和科室领导进行沟通,取得科室领导的支持。然后医生护士共同学习医护一体化相关知识,讨论并制定医护一体化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实施细则及评价指标等。

(2)组建医护一体化责任小组,建立小组微信群。根据医生和护士各自的职称与能级进行固定搭配分组,共分成4个医护一体化小组,病区总共62张床,每一小组分管14 ~ 16张床位,急救室的2张床位作为机动床位,根据病房的实际情况分配给指定的小组。每个医护小组都由固定的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组成。每个医疗小组都由主任医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一线医生、二线医生和三线医生。每个护理小组都由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担任每个护理小组的组长,每个护理小组的组长都由科室竞聘产生,每季度竞聘一次。它的资质要求: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具备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科技术操作,解决本科疑难复杂问题,并且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及教学科研能力。同时,每个医护小组建立微信群,方便医护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小组成员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本组患者的相关情况。

(3)改革排班模式。护士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排班,每个护理小组由5 ~ 6名护士组成。每个小组每天都有A1、A2护士,A1护士担任每个小组的责任组长,A2护士担任每个小组的责任护士,A1、A2护士分管患者均不超过8名,以保证护理质量。每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都由一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责任组长除了负责自己所管的患者外,还要负责督导本组责任护士的工作,做好本组的护理质控工作。为保证医护共同查房的顺利进行,排班表每天都会安排机动班,医护共同查房期间,机动班主要负责处理查房护士所管患者出现的问题及突发情况。

(4)医护共同查房。 早晨科室医护人员集中大交班之后,四个医护小组各自查房与讨论患者病情,调整诊治方案及护理措施。查房人员包括一线医生、二线医生、三线医生、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查房时由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目前的护理措施及护理重点,再由医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对本组的护理质量给予评价;医护双方共同就患者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康复措施等达成一致意见。查房结束后责任护士将所管患者的护理重点进行记录并做好交接班,便于夜班护士掌握每位患者的护理及观察重点。

(5)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①科室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宣教图册,每个病房放置一本,便于患者及家属取阅;②医护人员每月为住院患者和家属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3次,普及消化科相关疾病知识;③针对患者个体,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由护士主导实施,医生辅助。

(6)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前,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共同制定随访时间和随访内容,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或微信追踪随访并记录,同时护士要将随访结果及时告知主管医生。

三、评价指标

1. 医护合作感受

采用医护合作量表来测评医护实际合作的现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其中完全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一般计3分,同意计4分,完全同意计5分,总分9 ~ 45分,分数越高,说明医护合作感受越好[2]。杨晓莉等[3]研究表明,医生和护士量表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64 和0.629。说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 护士工作满意度

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进行评价,包括与同事关系、工作被表扬和认可、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专业发展的机会、对工作的控制与责任、社交机会、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等8个维度,共31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计5 ~ 1 分。由于各维度所包含的条目数不相同,为了使得评价的时候,各维度得分具有可以比较的性质,最后计算8方面满意度总分,分数越高,说明护士工作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由Muller等于20 世纪90年代编制,本量表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9,各维度Cronbach′sα 系数为0.60 ~ 0.84[4]。

3. 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问卷测评,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病房管理和医护合作等5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选项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计1 ~ 5 分,根据构成这一维度若干条目平均分计算某个维度满意度得分,最后计算5维度得分,分数越高,说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该问卷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和与临床医疗、护理专家定性访谈基础上设计而成,Cronbach′sα系数为0.85,内容效度CVI系数为0.87[5-9],说明该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

四、统计方法

结 果

一、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感受评分比较

实施后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感受明显好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二、实施前后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实施前(P< 0.01),两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感受评分比较分)

表2 实施前后25名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比较分)

三、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71 ± 0.2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83 ± 0.35)分,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20名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分)

讨 论

一、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对医护合作感受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后,医护人员对医护合作感受优于实施前(P< 0.01)。李欢等[10]调查结果显示,90.6%护理人员在参与医护一体化模式创新中认为医护合作好;马莉等[11]研究显示:医护一体化模式开展以来,96.8%医生重视医护一体化模式。医护一体化模式由医生和护士共同承担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过程[12-14],提高了医护配合程度。从入院评估、查房、病例讨论、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都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护士由过去被动的执行医嘱到现在和医生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参与患者诊治方案的制定、接受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指导等,护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医生的诊疗方案也在第一时间能够准确地执行到患者身上,并能及时得到护士提供的效果反馈。有研究表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15]。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后,医生和护士充分体验到医护合作的重要性,医护合作感受比实施前有显著提高,医护关系更加融洽。不仅促进了医院医疗资源的重组,同时还有效优化了护理流程,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进而缩短其住院周期[16]。另外,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能避免或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17]。

二、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实施前(P< 0.01)。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18]。医护一体化的目标也是要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只有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李卡等[19]研究表明,医护一体化模式能提高护士管理水平,显著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护士在团队中需承担主要协调及管理工作, 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自我价值实现感。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后,每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由固定的医生、护士进行管理,通过医护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对责任护士的评价更高了;通过和医生配合工作,护士同时也得到了专业知识的提升,提高了医护患的沟通能力,开阔了护士的眼界,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对于护士相对薄弱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医生的专业指导,护士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医护共同查房,护士对所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更加熟悉及全面,节省了护士看病历熟悉病情的时间,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的实施使护士由原来的被动工作变为现在的主动合作,护士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护士的职业自豪感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三、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实施前(P< 0.01)。通过医护共同工作,护士主动参与到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摈弃了以往认为诊疗只是医生的事的旧观念,通过和医生共同查房、讨论病例、业务学习、甚至下班后在医护微信群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等形式,护士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专科知识得以稳步提升,医生对护士的信任度也逐步增强;在医护共同查房时医生会听取护士对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医生评价之后再提出护理上的观察重点及相关要求,通过医护充分沟通,医生的要求能在第一时间被护士准确领会并按时执行,医护沟通顺畅并相互理解,从而使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以提升。医护相互交流技术,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医护工作[20]。使年青护理的潜能有效的激发,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素质,有效的促进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医护维度医生
最美医生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光的维度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