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2018-12-17王新霞袁青川
王新霞,袁青川
(河北大学 a.政法学院;b.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0 引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重点是产业的协同发展,关键是人口的有序流动,前提是京津冀资源的合理布局。很多学者也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合理布局是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前提,通过资源合理布局,并通过经济作用和价格机制,使得劳动力出现合理流动,最终实现京津冀地区产业有效承接。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被吸引到北京和天津,使这两个地区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密度。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北京、天津这样的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的工资分配差距加速了劳动力从河北向北京、天津涌入。所以,在调整产业结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调节京津冀地区工资收入差距,在较短时间内将会有效地支撑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调节京津冀地区工资差距关键在于明晰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人口分布情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河北及其他省份,河北不但是重要的经济承载基地,也是重要的人口承载基地。通过对以往文献回顾可以发现,虽然纪良纲、张贵等学者研究了京津冀的产业承接问题[1-2],也有李培、叶裕民等学者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研究了人口流动的问题[3-4],但是人口有序流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工资性收入分配,工资收入分配不仅是人口流出地的推理因素,也是人口流入地的拉力因素,而当下研究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分配的文章尚不多见,虽然袁青川、王新霞系统地研究了京津冀工资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形成的机制[5],但他们并没有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工资收入分配差距与人口流动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为视角,采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追踪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1 实证模型
(1)
另外,假设:
(2)
所以,基尼系数可以表示为:
(3)
(4)
假设劳动工资收入为y,影响工资收入的协变量为X={x1,x2,x3,…,xk},那么劳动者的收入可以表示为:
(5)
采用线性回归来分解各个引起收入变动的因素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并计算它们的相对贡献值和绝对贡献值。
(6)
常数项的贡献值为:
(7)
残差项的贡献值为:
(8)
2 实证分析
2.1 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工资收入
据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追踪调查数据知,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总体月平均工资收入为4 542.47元,北京、天津与河北地区流动人口月平均工资收入分别为6 092.05元、4 159.77元、3 565.99元,可见,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分别是天津和河北的1.46倍、1.70倍。
2.2 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收入
2.2.1 行业工资水平
京津冀流动人口行业月工资收入水平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行业月平均工资为4 583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金融行业的月工资收入均超过了8 000元;超过7 000元而不足8 000元的行业包括文体和娱乐业、国际组织、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这些行业的平均工资分别为7 984元、7 357元和7 171元。总体上金融行业、文体和娱乐业的月工资标准差较大,分别为10 342元和31 504元,说明在两个行业内部流动人口收入差距较大。
表1 京津冀流动人口行业月工资收入水平 元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月工资最高的两个行业为金融行业、文体和娱乐业,其行业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0 980元和10 571元,这也是京津冀地区仅有月工资超万元的两个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月工资也相对较高,分别为9 311元、8 357元。北京地区流动人口月工资标准差相对较大的行业为金融行业、文体和娱乐业,其标准差超过万元。天津地区流动人口中金融行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月平均工资最高,分别为5 963元、5 506元、5 082元,其他行业的月平均工资均不高于5 000元。河北地区流动人口中国际组织工资最高,达到了7 000元,除此之外,在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中工资水平较高,为4 438元。
在流动人口行业月工资调查中发现,虽然总体上金融行业、文体和娱乐业工资水平偏高,但具体到北京、天津和河北,行业之间的工资优势存在着较大差异。北京工资优势行业为金融行业、文体和娱乐业;天津工资优势行业为金融行业,科研和技术服务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河北的国际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为工资优势行业。
2.2.2 行业工资基尼系数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20个行业总体分析,得出其流动人口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如表2所示。首先,从表2中可知,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总体基尼系数为0.346,行业组内工资基尼系数为0.041,行业组间基尼系数为0.250,交叉基尼系数为0.056,三者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1.7%,72.2%,16.1%。从京津冀三地分别来看,行业组间工资收入差距对总体工资收入分配差距的贡献均达到了69%以上,即流动人口的行业工资收入差距主要是行业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造成的。其次,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在文体和娱乐行业最大,基尼系数达到了0.539,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次之,分别为0.449,0.401,其他行业的基尼系数均在0.400以下。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总体基尼系数为0.397,高于京津冀地区基尼系数的平均值。其中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行业为文体和娱乐行业,基尼系数达到了0.54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次之,其基尼系数为0.467,明显高出北京地区的平均值;除此之外,达到0.4以上的行业还包括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业,二者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18,0.447,而且房地产行业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大于金融行业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
天津地区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总体基尼系数为0.295,低于京津冀地区基尼系数的平均值,而且各行业工资收入基尼系数均没有超过0.4。天津地区流动人口在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中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最大,其基尼系数分别为0.375,0.366,0.347;房地产行业基尼系数仅为0.301,低于采矿业的0.305;文体和娱乐行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基尼系数相对偏低,分别为0.202,0.128。
表2 京津冀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收入基尼系数
河北地区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总体基尼系数为0.268,在京津冀三地中收入分配差距最小。河北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三个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其基尼系数分别达到了0.427,0.323,0.296;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4,0.260,明显低于住宿餐饮业的0.272。
总体来看,虽然文体和娱乐行业、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是京津冀地区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行业,但这明显是北京地区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发挥着主要作用,这种作用掩盖了天津和河北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从行业组内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贡献率来看,天津地区流动人口的行业组内收入分配差距贡献最高,为14.9%,而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行业组间收入分配差距贡献最高,为74.0%。
2.3 京津冀地区不同单位性质下流动人口工资收入
2.3.1 不同单位性质下流动人口月工资收入水平
京津冀地区不同单位性质下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如表3所示。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在中外合资企业中的月平均工资最高,为5 539元,其次是股份/联营企业。除天津外,流动人口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获得的月平均工资高于地区的月平均工资,但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获得的月平均工资都低于地区的月平均工资。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在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具有明显的工资优势,他们获得月均工资都超过了7 000元,同时在私营企业工作相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工资优势;天津地区流动人口在个体工商户、社团/民办组织、集体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河北地区流动人口在个体工商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北京流动人口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具有一定的工资优势,而天津和河北突出的特点是在个体工商户中流动人口具有明显的工资优势。
表3 京津冀地区不同单位性质下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水平 元
2.3.2 不同单位性质下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基尼系数
京津冀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中分布也有所差异,具体如表4所示。其中,中外合资企业中流动人口的基尼系数为0.394;私营企业、股份/联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中流动人口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62,0.358,0.346;集体企业、社团/民办组织、港澳台独资企业等单位的基尼系数都相对偏小。所以从总体上看,流动人口在中外合资企业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私营企业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次之,港澳台独资企业的收入分配差距最小。
北京流动人口在中外合资企业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最大,其基尼系数为0.451,其次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联营企业,其基尼系数分别为0.424,0.379,0.375,0.372。不论是天津还是河北,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分配差距都较为明显,显著高于其他单位的收入分配差距,这说明在单位性质方面,不论是从整体来看还是京津冀三地分别来看,私人投资性质的企业中流动人口收入分配差距都相对较高,而河北流动人口的基尼系数在外商独资企业、港澳台独资企业中均相对偏低。
表4 京津冀地区不同单位性质下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基尼系数
在单位性质方面从总体来看,天津地区组间收入分配差距贡献较高,为66.9%,河北次之,北京的组间基尼系数比重为55.4%,天津地区的交叉基尼系数比重是最低的。
2.4 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基尼系数分解
根据明瑟方程,人口特征、人力资本、行业或者企业性质等均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那么这些因素也是引起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分析影响工资收入水平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京津冀流动人口的收入分配差距,本文采用基于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的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从京津冀地区总体来看,户口对地区流动人口的收入分配差距影响最大,由于户口导致的基尼系数为0.057 8,对基尼系数相对贡献程度达到24.93%;打工年限也对基尼系数影响较大,对基尼系数相对贡献程度达到10.50%,打工年限的平方项对基尼系数的相对贡献达到了19.19%,二者之和为29.69%;此外,婚姻状况对基尼系数的贡献也相对较大,占基尼系数的6.17%;行业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对基尼系数的相对贡献为5.88%。
表5 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各变量对基尼系数的贡献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性别因素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较为明显,其对基尼系数的相对贡献率为12.76%;另外,打工年限对基尼系数的相对贡献为9.63%,打工年限平方项对基尼系数的相对贡献为42.88%,二者之和为52.51%;行业和单位性质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相对贡献分别达到了18.10%和10.89%。所以,北京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于打工年限、行业、性别、单位性质等引起的。天津地区流动人口的年龄对收入分配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影响,其所形成的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相对贡献率达到了12.58%,打工年限及打工年限平方项所形成的基尼系数占比达到了80.20%,说明天津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打工年限引起的。天津地区流动人口在表5各变量可解释的基尼系数只有0.149,不仅低于北京地区而且低于河北地区,远低于当地流动人口总体的基尼系数0.295,这也与三地区流动人口总体的基尼系数排序不一致,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天津的基尼系数并没有从这些变量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也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天津的收入分配是由外生变量造成的,例如天津的收入分配政策等。此外,河北省的基尼系数很大程度上是受户口、打工年限、婚姻、年龄、行业等方面影响的。
所以,综合京津冀三地基尼系数形成的原因,其共性是打工年限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除打工年限之外,对于北京地区流动人口来说性别、行业和单位性质也是形成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天津地区流动人口的年龄是形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河北地区流动人口的基尼系数主要由户口、打工年限、婚姻、年龄与行业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相对北京和天津来说,形成因素相对分散。
3 结论与讨论
3.1 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优势行业工资明显不同
通过对比京津冀三地行业工资水平可以发现: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具有不同的工资优势产业。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京津冀优势产业收入分配的相对差距决定了未来三地人口流动的方向。所以,在调整产业结构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京津冀地区行业工资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对地区间相对优势行业工资的调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
3.2 京津冀地区行业工资分配差距存在明显偏差
通过对比京津冀三地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可以发现:流动人口行业工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其中,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基尼系数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北京地区收入分配方面更为市场化,天津地区依然是政策导向比较明显。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为实现人口的有序流动,需要积极发挥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重新调整行业收入分配,进而解决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问题。
3.3 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分配差距形成机理不同
从京津冀三地流动人口所在不同性质的单位的工资水平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市场分割现象,使得工资调节机制减弱;从京津冀三地流动人口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因素来看,流动人口在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机理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为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决定收入分配的因素进行干预:在北京地区,控制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性质的单位的工资水平和工资差距是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的重要决策点;河北地区可通过解决户口问题、行业工资不平问题等来解决人口的有序流动;天津地区的收入分配外生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天津地区对收入分配的政策控制较为明显,因此解决天津地区人口有序流动的关键在于当地政府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