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2-17梁媛刘洁玲吴海莉
梁媛,刘洁玲,吴海莉
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海口571100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 肿瘤之一,其在欧洲、美国等国家的发病率约占妇科肿瘤的50%,近年来,其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1-2]。子宫全切术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见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也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子宫作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切除子宫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较大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疾病转归与生活质量[3-4]。既往对于围手术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多采取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等常规护理措施,但仍难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近年来,家庭干预模式在临床上逐渐受到较多学者的重视,该方式属于健康系统模式,其不仅在维持家庭关系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还在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有研究证实,家庭干预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5-6]。但目前该方式用于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相关报道仍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应用家庭干预措施的优势,并观察家庭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7],并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②顺利完成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②合并其他脏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③合并脑部器质性疾病等;④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根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干预结合家庭干预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遵循医嘱服药、心理护理、保持病房清洁消毒、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措施。①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责任护士需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向观念,指导其明白失去子宫的代价完全小于失去生命的代价,尤其是对已婚患者的家属,责任护士也需对其进行疏导,让家属理解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情绪,积极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帮助,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尽快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②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责任护士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发病原因以及本院在子宫内膜癌方面的医疗水平,介绍患者术后可获得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情况,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患者家属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让患者可适应自身角色的改变。③家庭行为干预: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积极陪伴患者聊天、散步等,尽量勿让患者独处,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转移其注意力,树立其抵抗疾病的信心;责任护士嘱患者及家属避免进食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类食物,多食用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睡前不宜进食过多;患者恢复良好可下床时,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的作用,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希望水平。①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进行评价。SAS量表共20个条目,总分<50分表示无焦虑,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表示重度焦虑;SDS量表共20个条目,总分<53分表示无抑郁,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2分表示重度抑郁。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cale,QLQC30)[9]进行评价,共30个条目,其中,条目29、条目30的计分范围为1~7分,其他条目的计分范围为1~4分;评价内容包括功能领域(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症状领域(包括疲劳、恶心与呕吐、疼痛)评分。功能领域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好。③希望水平评分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HHI)[10]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这3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4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评分范围为1~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希望水平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s)
缩略语: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注: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b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P<0.01
指标S A S S D S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5 3.1±7.3 3 7.7±4.5 a b 5 6.7±7.7 4 0.5±4.1 a b 5 3.0±7.5 4 3.3±5.7 a 5 7.1±7.5 4 7.2±4.8 a时间观察组(n=4 5)对照组(n=4 5)
2.2 QLQ-C30量表功能领域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功能领域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QLQ-C30量表功能领域评分的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QLQ-C30量表功能领域评分的比较(± s)
注: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1
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3 6.5±4.7 6 4.7±7.9 a b 1 7.0±2.9 3 9.5±5.3 a b 3 5.9±4.6 6 2.9±8.1 a b 3 4.5±4.2 6 2.8±8.6 a b 3 3.9±4.6 6 0.2±7.6 a b 3 6.7±4.5 5 6.1±6.3 a 1 7.5±2.8 3 1.2±4.2 a 3 5.1±4.3 5 5.2±7.3 a 3 4.6±4.0 5 3.7±6.9 a 3 3.8±4.7 4 9.6±5.8 a时间观察组(n=4 5)对照组(n=4 5)
2.3 QLQ-C30量表症状领域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量表症状领域的各项(疲劳、恶心呕吐、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QLQ-C30量表症状领域评分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QLQ-C30量表症状领域评分的比较(±s)
注: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b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P<0.01
指标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4 7.3±4.6 2 5.1±2.4 a b 4 1.2±4.8 2 2.4±2.2 a b 5 8.4±7.3 2 5.6±4.0 a b 4 7.6±2.2 3 3.4±3.6 a 4 1.4±4.7 3 0.1±3.2 a 5 8.8±7.2 3 6.8±4.8 a时间观察组(n=4 5)对照组(n=4 5)
2.4 希望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HI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HI量表中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的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的比较(±s)
注: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b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P<0.01
指标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7.1±1.5 1 2.7±1.9 a b 6.6±1.2 1 0.3±1.7 a b 7.6±1.6 1 1.4±1.9 a b 7.2±1.3 9.7±1.7 a 6.5±1.3 8.3±1.5 a 7.7±1.5 1 0.0±1.6 a时间观察组(n=4 5)对照组(n=4 5)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且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1]。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研究认为其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2]。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早期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导致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且由于子宫内膜癌对于放射治疗不敏感,因此,手术仍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手术有效切除病灶的效果显著,但由于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恐惧,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国内外均有报道显示,不良情绪也是影响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13-14]。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肿瘤患者的重要意义已被公认,但传统的干预措施主要以医院护理人员作为主体,忽视了家庭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家庭干预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习惯、特点、对疾病的认知等进行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干预,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提供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帮助等。胡阳等[15]研究显示,家庭干预有助于增加乳腺癌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密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熊爱莲[16]的报道也指出,家庭干预是一种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手段。此外,Beekers等[17]研究显示,家庭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由于患者在丧失子宫后本身便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再加上配偶的不接受、不理解等诸方面因素,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积极的家庭干预,包括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行家庭行为干预3个方面,效果令人满意。
SAS、SDS是国际通用的评价焦虑、抑郁的量表,具有反映症状全面、容量大、可准确了解受试者的自觉症状等优势,已被较多研究证实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干预结合家庭干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P<0.01),分析原因是由于家庭干预可引导家庭成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患者,而融洽的家庭环境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张丽[20]将家庭干预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结果显示,家庭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有所改善,QLQ-C30量表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的各项评分以及HHI量表的各维度评分情况也均明显改善,表明家庭及配偶的配合、支持和鼓励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未来的希望,也为疾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积极的家庭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