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德保烟区上部叶杂色比例的有效途径
2018-12-15李树晨黄深农文特许文伟
李树晨 黄深 农文特 许文伟
摘 要:针对烤烟上部叶易烤成杂色,品质低,工业可用性差,烟农收入低情况,分析杂色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增施有机肥,加工鲜烟保护袋,延迟上部叶采收时间,大田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改变采收方式等途径,减少上部叶产生杂色比例,提升上部叶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保;上部叶;杂色;途径
一、现状调查
上部叶包括上二棚和顶叶,约占烟叶产量的40%,是烟叶产量的主要构成,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栽培、天气、采收和调制等方面的原因,且上部叶身份较厚,束缚水多,自由少,烤后烟叶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多出现烤青、青痕、挂灰、蒸片等杂色现象。
以下是2016年德保县6个收购点上部叶杂色比例情况统计表。
从以上图表可知,2016年德保县上部叶杂色平均比例为9.0%,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值(5.0%)。
二、原因分析
杂色是指烟叶表面上存在非基本色斑块。包括轻度洇筋、蒸片、局部挂灰、全叶受熏染、青痕较多、烤红、潮红、受蚜虫损害等,凡杂色面积达到或超过20%者,均视为杂色叶。
为找现杂色形成原因,随机抽取德保县的6个收购点的50位烟农,经过的现场抽检调查,结果杂色中各非基本色占比如下:
上部叶杂色情况统计表
制表人:何慧钰 时间:2017年3月18日
从表上可知:其中挂灰占比达到42%,青痕较多占比达到34%,蒸片占到了20%,是形成杂色三种主要原因,
1.挂灰烟
挂灰烟通常只表现在烤中、烤后烟叶的正表面产生一层黑褐色的细微小斑点,如同蒙上一层灰一样,称之为挂灰烟。挂灰烟通常只表现在烟叶的正面上,是由于叶片正面较叶片背面氣孔少,排湿不顺畅,容易受害。上部叶及较厚的烟叶容易产生挂灰,也是由于正面气孔少,加之蜡质层较厚,水分排出过程中,发生了故障所致。
主要原因是:
(1)大田后期成熟度低,田间烟叶未正常成熟落黄,生长时间不够120天以上,在3月初移栽,3月10日才还苗结束,进入生长期,由于受到下一造水稻的抢时压力,在6月底前采收上部叶结束,采青烟严重烤后形成挂灰
(2)我县6-7月份进入雨季,田间土壤含水量偏高,通透性变差,焑株根系生长需氧不足,造成老根早衰死亡,新根生长发育活力不足,导致根系吸收土壤养分能力减弱,烟叶养分失衡,耐熟性、耐养性变差。
(3)上部叶采烤时平均气温大多在28℃左右,成熟期容易受高温影响,烟叶经高温逼熟后,叶片有泛白斑块,焦边焦尖现象,但是实际上为假熟烟叶,变黄后转火则容易变黑或青烟。
(4)烟农习惯按上部6片分两次采烤,前次下3片,最后一次上3片,导致最后上部3片叶片营养过剩,叶片过厚,结构紧实,水分过小,烘烤脱水困难,易形成杂色。
2.烤后青痕较多
青痕是指烟叶在调制前受到机械擦压伤而造成的青色痕迹。
产生原因主要是鲜烟采收时,没有合适包装物,搬运过程中受到机械压擦,造成伤痕,细胞失去活力,无法进行变黄,调制后形成青色痕迹,影响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首先存在烟农认识不到位问题,在农事操作中比较粗鲁,贪图省工省时,因此,在采收,包装,搬运中未能执行精细化操作,导致青痕的出现。
3.烘烤中产生蒸片
指烟叶在烘烤的变黄期、定色期,由于操作不当,形成恶劣的高温、高湿环境,使烟叶蒸熟之后,再排湿、定色、干燥,烤成的烟叶呈现黑褐色,称之为蒸片。
产生蒸片的原因有烟叶在变黄期、定色期,水分含量尚多时,猛升温,形成烘烤蒸片。如编烟、装烟过密,水分难以排出,在通风障碍部位,排湿不畅,形成高温、高湿,变黄期烟叶变黄不变软,形成硬变黄,定色期烤房内温度高,湿度又大,烟叶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促成了棕色化反应的发生,产生挂灰。
三、解决途径
1.增施有机肥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营养元素齐全,能满足烟株各阶段营养需求,肥料释放量稳定,促进上部叶开片,有效地对上部叶叶片厚度进行降低,加快成熟期叶绿素的降解。且增强后期上部叶的耐熟性,使上部叶能真正成熟。
2.调整移栽期,限定采收结束期,保持成熟期适宜水份,减少高温逼熟发生。
(1)把移栽期从3月初调到2月中旬,还苗后3月初始伸根生长,避开后期的洪涝和高温胁迫,要养熟烟叶,到7月10采收最后一炉,保证后季晚稻的适时栽插,避免烟田还田种稻的压力,确保成熟采收。
(2)受高温气候影响,上部叶容易出现成熟不匀和假熟现象,因此,需要在烟田内,保持60%-70%的适宜水分,以缓解高温逼熟的现象,直至倒二位叶主支脉发白,叶基部褪绿。在田间80%的烟株达到以上成熟标准后,才能采收。
3.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打顶后和采收下部叶后各喷一次叶面肥,增加叶片营养,解决打顶后烟株体内因钾素大量转移,使叶片中钾含量大量降低,烟叶落黄慢,烟叶易烤性差。
4.为解决鲜烟青痕问题,推广使用鲜烟保护袋,按每亩配备10个保护袋,在采收时把鲜烟叶包装保护起来,减少在搬运中对鲜烟造成的创伤,避免烤后出现青痕。
5.上部叶推广6片一次性成熟采收。改变了原来上部6片,先采下3片,留上3片最后采收,解决上3片身份过厚,不易烤,易形成杂色缺点。实行上6片统一采收,可降低叶片厚度,改善叶片结构,烟叶易烤性和耐烤性好,降低烟碱含量,增加油分。
6.规范编烟、装烟。
(1)控制编烟量。梳式烟夹装烟量上部叶控制在16-18公斤,叶背相对,错开摆放,装烟平面均匀一致,避免产生通风障碍。我烟区烟叶烘烤期雨水偏多,田间土壤水分的平衡性差,田间焑株营养水平差异较大,采收的烟叶相对成熟度差异较大。因此,要对采收回来的烟叶进行分类后再编烟。可先按烟叶的成熟程度分为成熟较好、一般、较差三个大类,同时,在分类的过程中,剔除无烘烤价值的烟叶,减少烘烤负担,提高烘烤质量。
(2)分类编烟。受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顶叶和上二棚烟叶的烘烤特性具有一定的区别,顶叶比上二棚变黄时间略长,因此要把顶叶和上二棚烟叶分开编烟。
(3)装炉时将顶叶和上二棚烟叶区分开,气流下降式烤房要注意将上二棚叶装在上棚(高温区),顶叶装在下层(低温区)。
7.灵活运用烘烤工艺技术
专业化烘烤师或农户应根据晴天雨天、不同部位、装烟量。来改变烘烤策略,具体灵活运用烘烤技术。
(1)避免在变黄阶段温度波动;烧火要小而稳,要有耐心,要做到小火慢烤,烟叶变黄之后,避免烟叶变黄过度。确保烟叶变黄又变软。
(2)上部叶身份较厚,烟叶变黄后,延时8-12小时,再转火定色。
(3)定色阶段烧火稳定加大,避免烤房温度忽高忽低,升温过快或掉温;定色阶段适时快速排湿,防止烟叶转化过度或湿球温度高,避免水分破壞烟叶组织细胞,产生棕褐色物质。
(4)水分含量高的烟叶,烘烤不耐高温与中湿,在烘烤过程中对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掌控,低温低湿烘烤,适当比正常年景偏低,才能有效防止挂灰烟产生。
四、取得成效
2017年烟叶收购结束后,对全县6个烟站上部叶杂色比例进行统计,结果数据如下表:
制表人:何慧钰 时间:2017年8月28日
从表上可知:上部杂色比例从2016年的9.0%下4.5%,高于全市平均值(5.0%),说明解决途径有效。
五、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几解决途径,上部叶大田成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采用鲜烟保护袋,有效控制鲜烟青痕产生,合理编装烟,科学“三段式”烘烤,从而有效地降低杂色比例,提高上部叶品质和工业可用性,实现了烟农增收,企业增效。
总之,上部叶杂色产生的条件要比中部烟叶更加复杂。除从大田寻找解决的办法外,还要结合当地烟叶烘烤特性,从采收方式,编装烟质量,科学三段式烘烤等加以认真分析,灵活运用,才能更加有效降低上部烟叶挂杂色比例。
参考文献:
[1]朱尊权.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是促“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措施〔J〕.烟草科技.2010(6):5-9.31
[2]胡国松,郑伟,王震东,烤烟的营养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曹务栋,崔振坤,唐新苗提高烤烟上部叶质量的理论与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8(6):3-4,39.
[4]宫长荣,刘霞,宋朝鹏,影响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因素及提高其可用性的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103-108.
[5]王涛,贺帆,徐成龙,等,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技术的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9):1127-1131.
[6]高卫错,史宏志,刘国顺.等.上部叶采收方式对烤烟理化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0(9):57- 60.
[7]杨磊,易克,简永兴,等.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1,25(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