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蛾黑棒啮小蜂野外释放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出蜂率调查
2018-12-15郭俊强王炳焱郭振业关松涛李国强张峰
郭俊强 王炳焱 郭振业 关松涛 李国强 张峰
摘 要:由于杨树的树种较为单一,所以随着杨树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杨树食叶虫害也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黄卷叶螟以及黄刺蛾的出现率呈逐年上涨趋势。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利用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外释放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希望能够有效保护杨树生物多样性,提高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关键词: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外释放;杨树食叶害虫;出蜂率
白蛾黑棒啮小野蜂是膜翅目、姬小蜂科,属于内寄生蜂,它的卵、蛹、幼虫以及刚刚羽化的成虫都在被寄生的生物蛹内发育和生活,老熟幼虫也在寄生物体内过冬,完全依附于寄生体而生存,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楊黄卷叶螟等鳞翅目食叶害虫的主要天敌。对其进行外释放处理,能够有效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一、杨树食业虫害的危害特点
杨树种植资源站我国林业总资源的96%,但是由于杨树纯林数量过多、比例过大,加上林分结构较为脆弱和频繁变化的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使得杨树食叶害虫的数量以及危害面积逐年递增。其中害虫数量最多,也是危害程度最大的几种鳞翅目食叶害虫分别为: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黄卷叶螟和黄刺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以及杨黄卷叶螟的幼虫危害较大,一般情况下于每年的4月中上旬出土,于5月下中旬开始繁衍第一代幼虫,但是因为此时气温较低,第一代幼虫的危害较轻,直至6月中上旬及以后,第二代幼虫、第三代幼虫开始繁衍,达到害虫的危害高峰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出现害虫成灾现象。黄刺蛾又称为“洋辣子”,同样是幼虫危害性较强,经常会将杨树叶吃得缺刻,对杨树的健康成长危害较大,另外由于其幼虫表面生有毒毛和枝刺,触及到人体后,会引起患部肿痛,6月—9月为虫害高峰期。
二、利用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外释放防治虫害
1.科学选择种蜂
由于白蛾黑棒啮小野蜂是杨树典型食叶害虫的天敌,为了保证白蛾黑棒啮小野蜂除虫的高效性以及杨树能够健康生长,工作人员应当科学选择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的种蜂。分别采集杨树食叶害虫化蛹初期、盛期和末期的蛾蛹,通过观察其蛹壳的薄厚程度、尾节摆动情况,得出外释放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种类的选择要素,以单蛹出蜂多、个体大和趋光活动性强作为种蜂的基本选择点,淘汰寄生性弱的种蜂,选择寄生强的种蜂,从而保证外释放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的质量。
2.外释放寄生性强的小野蜂
曾有工作人员采集野外杨树食叶害虫的蛹,对其中寄生的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得出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在杨树食叶害虫蛹上的自然寄生成功率为20%—50%,每枚杨树食叶害虫蛹可以羽化出蜂35—75只,雌蜂与雄蜂比例为7:1。小蜂成虫的个体相对较大,且雌蜂体型明显大于雄峰,具有体魄强壮、飞行能力较强、生命力卓越等优点,如果将其放在同等室温环境中,可以存活16小时及以上,规模化繁育寄生成功率高达75%,单管寄生成功率甚至在95%及以上。所以工作人员在选择外释放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种类时,可以优先选择携带天然繁育基因的白蛾黑棒啮小野蜂,此类小野蜂寄生性强且成活率高,对抑制杨树食叶害虫具有明显的作用。对于小野蜂的培育,工作人员首先应该筛选新鲜、个体大且质量优的东北柞蚕蛹,采用“三刀破茧法”在蚕蛹的上开出三个大小相同的孔洞,为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幼蜂进出打开通道。另外在制作幼蜂培育蚕蛹时,要保证蛹壳除三处刀口之外再无其他裂缝,如此才能对幼蜂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培育蛹腐烂后相互传染病菌和交叉性病毒感染,保证培育出优质、健康、寄生性强和生命力强的白蛾黑棒啮小野蜂。
3.实现规模繁育
为了增加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的数量,降低杨树食叶害虫的侵害程度,工作人员应该努力研究实现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的规模化繁育。将通过柞蚕蛹扩繁而来的第一代白蛾黑棒啮小野蜂作为种蜂,在出蜂期将其放入繁蜂箱接种,事先对繁育室、繁蜂箱进行消毒处理,将需要进行接种的蜂蛹平整摆放在繁蜂箱内,摆放数量最多不超过两层。挡在黑暗环境下接种时,繁蜂箱内温度要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蜂拥接种时限为24小时;接种结束后,要将其放置在温度为23℃—28℃、70%—80%的相对湿度且通风条件良好的繁育室内培养发育。将显微镜镜检法和有效积温测算法相结合,科学推算蜂期,通过调整温度和湿度,使得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的出蜂期与林间放蜂期相一致,从而获得较高的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寄生率,进而降低杨树食叶害虫的危害程度。
4.规划放蜂时间和放蜂量
工作人员要合理规划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的外释放时间和数量。第一次外释放时间应当选在杨树食叶害虫繁殖第二代老熟幼虫时期,于7月的第1日或第2日,在杨树试生区干渠和两侧林带实行第一次放蜂,根据杨树受害程度科学选择白蛾黑棒啮小野蜂的外释放数量;第二次外释放时间应选择杨树食叶害虫第三代老熟幼虫期,普遍是7月末在干渠和林带两侧进行第二次放蜂。对于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外释放数量的控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牛皮纸漏斗式放蜂法,先将牛皮纸折叠剪裁成漏斗状,然后使用图钉将其固定在距离地面1.5米处的南向树干上,最后将蜂拥放入漏斗中。每亩放蜂量最好控制再10寄生蛹左右,从而保证白蛾黑棒啮小野蜂能够覆盖整个杨树食叶害虫泛滥区,增加杨树试生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纯林面积不断增加以及变化频繁的极端气候等因素影响,杨树食叶害虫已经成为威胁杨树试生区树种多样性和成活率的主要危害,具有危害大且来势猛、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工作人员想要保证杨树的健康和成活率,最好采用安全无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例如提高白蛾黑棒啮小野蜂外释放的出蜂率。
参考文献:
[1]闫俊香,刘全山,王炳焱,等.白蛾黑棒啮小蜂人工繁殖技术及其在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中的应用[J].河南林业科技,2018,38(02):4-7.
[2]张素华,许勤勤,袁宝多,等.白蛾周氏啮小蜂野外释放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出蜂率调查[J].河南林业科技,2014,34(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