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性格分析 激发学生动力
2018-12-15刘海英
刘海英
每个孩子由于性格不同,其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意志等也会有很大区别,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准确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到学生学习障碍的内因,对症下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里有一个学生,做事条理性较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完不成,但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并且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于是,我从表达能力入手,通过强化训练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与家长共同制定了强化改进方案。计划执行时间为30-60天;核心目标为:培养学生自律和自理能力,学会合理统筹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要求是:语文课上要认真倾听同学发言;课后进行做事条理性专项训练;实行积分制奖励,每取得一定进步就适时给予奖励;将以上训练迁移到语文学习中。
经过一系列干预,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做事效率提高了,也更有条理了,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听讲更专注、思维更活跃了。例如,在学习《白鹅》一课的表达方法时,他把文中使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摘录出来,分类整理后再分析其对于文意表达的作用;在课上分享时,他不仅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而且还进行了补充:“除了这些修辞手法外,我觉得作者有时候在说反话,感觉读起来幽默有趣。”可见,学习习惯的改善对其思维深度的挖掘也很有裨益。
其次,通过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信。
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总是跟人保持距离,内心封闭,怯懦、悲观、自闭、惶恐等在他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对于这种性格的学生,要鼓励他克服自卑,学会主动表达,并且创造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自信心。
有一次从家长口中得知,这个学生一直想换座位,却不敢直接跟老师说。于是,我跟家长商量了一个“对策”——让他在家长的鼓励下给老师提交一份换座位的申请。在迈出敢于表达自我需求的第一步后,我跟这个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询问他为什么要换座位,这样,之后沟通起来就更加顺畅了。在成功调换座位后,这个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很多。此后,我经常在作业中或者班务中给他安排一些小任务,适当地进行方法指导,让他在一次次的任务完成中體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和自信。慢慢地,他从原来课堂上的默默无语变得积极主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一丝不苟,班级事务也主动参与,在愉悦自信中提升了语文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特点采取适合的干预方法,提升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