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民族,拥有强大的“清华园”,才能保住伟大的“圆明园”

2018-12-15王殿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清华园根本任务下功夫

王殿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又重申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清华附中身处清华园,西临圆明园,工作、生活在这一独特的地带,收听全国教育大会传来的声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我引发的是更加深切的感受。

清华附中有一门延续了很久的校本课程“走进圆明园”,这是一门项目式学习课程,学生要站在多学科的角度对圆明园进行深入研究。我看过一些学生的学习感悟,在震撼于“万园之园”曾经的美轮美奂后,对遗留下的断壁残垣,他们感到痛;对窃掠的强盗,他们生出恨;而他们更痛、更恨的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祖曾经那么屈辱、那么悲惨,这个民族曾经那么软弱、那么无力,备受欺凌。我想,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触动,学生们会深刻领悟到——惟有足够的强大才能守得住足够的美好,一个民族必须拥有人才济济的“清华园”,才能保得住珠光宝气的“圆明园”;一个人的资质越好、潜能越大,责任也越大。学生们都会明白学校对他们的期许,即学校的使命——为领袖人才奠基。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一论断。我从延安的一个小村子走出来,一步步走到了北京的清华园,亲身经历了“富起来”与“强起来”的时代演进,而圆明园的残照,更是让我深深地明了“强起来”的迫切性,我们必须用“钢铁长城”“科技长城”而非“血肉长城”去阻吓那垂涎的獠牙,中华民族必须走上也已经走上了强大、复兴的征程。

“强大”在物理学上用“功”来衡量,由“力”的方向、大小与作用时间决定。我们党引领民族的方向,统筹民族的力量,久久为功,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艰巨任务。于教育,该如何“做功”呢?

借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的说法,“德”决定“力的方向”,“才”决定“力的大小”,而人才显然具有民族性,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立德树人”:立德——重塑民族凝聚力,树人——提升核心竞争力。

用“重塑”这个词,主要是基于以下思考:一是我们的社会把“成功”狭隘地世俗化甚至货币化了;二是有的学校的确存在唯分数论的功利化作为;三是基于前两者的影响,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变得“羞于启齿”或者用道德的说教应付了事。而特别让人忧心的是,各色思潮,包括诸多污染性极强的思潮裹挟在“富起来”的时代洪流中,冲击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急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其办学的方向。

令人欣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明确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并要求教育做好6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尽管北京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市,开放办学的比例和程度都比较高,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把握好自己,始终谨记学习别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一直以来,清华附中秉持着与清华大学一脉相承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沉淀出“德先于智,行胜于言”的浓郁風气,把“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在校园生活中。

全国教育大会已然明确,要以“立德树人”对教育全领域进行全覆盖,“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高中作为学生价值观、学习力最重要的塑造期,我们守土有责,希望与广大的教育界同仁一道,以开放的心态、自强的精神来承担并胜任这项“根本任务”。我们必将看到万马奔腾的气象,奔向民族复兴的方向;必将看到百花齐放的景象,闪耀着中国红的主色调。

猜你喜欢

清华园根本任务下功夫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202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考得比较好的同学谈高中学习心得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清华园走出的教育新产业——习冠创业导航仪
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要在精准摸排上多下功夫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