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养教室培育“种子教师”
2018-12-15马红民
马红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一些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还存在很多困难和困惑,需要具有传统文化素养与专业底蕴的教师开发与实施课程、引领与实践教学。因此,从区域层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十分重要。本文以丰台区习养教室“种子教师”培训为例,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训的途径与方法。
丰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教师”培训以流动的习养教室为载体,以动态的精品课程为内容,以“知、识、悟、行”为培训途径与方法。
习养教室招生对象包括固定人数的“种子教师”和自愿参加的中小学干部教师及社会人士。培训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兼顾诸子著作和史籍典章,每一期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地点都是动态的,依据对象和需求而定。例如,第一期培训课程是儒家经典《论语》研读,由多个专家从多个视角解读《论语》,同时灵活穿插传统文化通识课程。
知、识、悟、行,既是对“种子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研读维度,又是培训的途径与方法。知:立足经典文本,学习知识,积累积淀,打好底色,厚积薄发;识:立足学习方法借鉴,引导教师认识,拓展教师见识,通过学习掌握方法,形成思想,促进创造;悟:感悟经典句子,感悟人物形象,感悟作品鑒赏,感悟历史经验,提升鉴赏水平、思想水平、道德境界;行:知行合一,带动学校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在教学中力行示范。
以《论语》为例,介绍通过“知、识、悟、行”培训教师的途径。
知,一字一句研读《论语》,熟知文本,记住经典语句,记住孔子生平,了解孔门弟子其人其事及风格特点等。
识,通过学习,形成认识和方法。如学习设计《论语》的教学专题:“论仁”“论君子”“论孝悌”“论教育”“论忠恕”“论礼乐”“论天命与性”“孔子的生平”“孔门弟子们”“学生眼中的孔子”等。从哲学的角度丰富对《论语》的理解;从挖掘精神内涵的角度解读《论语》的核心思想,理解“仁”“政”“恕”;从学术角度研读《论语》,通过对比历代研究《论语》的学术观点,掌握方法。
悟,通过学习,引导教师随时感悟、学会感悟。《论语》中有很多经典语句,含义深远,充满哲理,蕴含着人生智慧与价值力量。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教师在学习中感悟其中的道理。
行,要求“种子教师”吸收、转化学习成果。“种子教师”是学校的各学科骨干教师,第一期招收的是文科教研组长,以后还要招收理科教研组长、学科备课组长等。“种子教师”参加完一期培训后,要写培训随想,要做研究课,回到学校要传播学习成果,引领课程开发,带动教学实施,把所学融入教学中,落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