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建议

2018-12-15李荣荣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验改进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李荣荣

【摘 要】 近些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种研究热潮在国内兴起。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故初中生物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意义较大。然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故笔者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改进

近些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种研究热潮在国内兴起。国内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涉及四个维度分别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物學科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故初中生物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意义较大。因此,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对此应当予以重视。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现象,提出相关的值得研究的生物学问题,针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制定实验计划并将其实施,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进行交流与讨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生命现象的神秘,这种神秘能充当一种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就要尊重事实和证据,秉求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以想当然地给某一生命现象下结论。即生物科学实验得出每一个结论都应当是基于对生物学事实和证据理性思维得出的,学生这样去做能够加深对生物科学内容的理解,逐步锻炼其推理、批判、创造、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在生物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接触较多的生物科学事实和科学现象。并可借助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进而形成生物科学概念。学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科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生命观念,以此去认识生物的多方面特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去指导科学实验过程。学生就能够在一次一次的科学实验探究中动手实验,以增加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知,从而加深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4.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较多的生物实验要求学生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观察实验,如动物观察要求学生观察结束后,将其放生,体现爱护保护生物的观念;进行所有实验都要注意卫生和污染问题,形成环保意识;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参与社会议题讨论并做出理性分析,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二、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特色不突出,未能结合地方条件。多数研究者在做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中,未将地方特点的因素考虑在内。如:当地的温度、季节变换、生物分布情况、生物实验室配置等等。我国各个地区的地方实验教学资源不一样,如刘彤军《因地制宜拓展农村初中生物实验》中提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并且生物被严重视为“小学科”,再加上实验室设备建设严重不足,所以生物实验的开设频率就相对城市较少。因此,有些地区的初中生物实验流于形式,很难通过生物实验去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部分实验改进理论性强,缺乏具体实践验证。部分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并没有将他们改进和创新的实验投射到真实的课堂上去,虽然将其实验改进的理论意义论述得较为具体,但是到底是否具有可行性,还是要画上一个问号。如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唐丽娜在《对几个初中生物实验改进的探讨》中简单介绍“探究花的结构”、“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实验的改进,没有对实验改进的真实实践成果进行论述。这样的实验改进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为了改进实验而改进,并没有将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考虑在内。

3.部分实验改进简化步骤,忽视实验的某些关键问题。由于过分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部分一线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简化。实验中的一些操作由教师代替学生完成,却仅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中的关键性步骤,忽略了教师代替学生完成部分的解释和说明。过分强调为学生减轻操作负担,忽视实验过程的完整性。因为缺乏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可能使得学生仅仅关注自主完成的实验步骤,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把握不清楚。这样会导致不能较好地把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就难以锻炼其理性思维、加深其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三、建议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应当创造条件,开设生物实验课。考虑地方特色,如乡村地区有较多的农田、常见昆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观察实验。这些在大自然中直接可以获取的素材,能够较为有利地帮助学生获取生物科学事实和现象,从中发现生物科学问题,利用科学思维提出探究假设,并制定探究计划。

2.倡导一线教师利用自身条件,广泛使用行动研究法。如做“植物根尖的解剖与观察”的实验改进研究,就可以设定本节课改进后的实验教学目标,即上完本节改进后的生物实验课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那些方面得到培养,最好是设计相关的量规去测量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这样才能真正通过改进后的初中生物实验,切实地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达成。

3.简化实验过程的同时,关注整个实验的完整性。这一点要求教师将代替学生完成的步骤,作简要的解释和说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握整个实验的过程,因为科学实验它不是“断章取义”的片段,而是有其一般的科学过程。它是一个真实的科学实验情景,学生需要在其中解决自身发现的科学问题,从而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锻炼其理性科学思维,从而加深对生命观念的理解,最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正杰.“核心素养”的内涵刍论[J].成才之路,2017.(26):23.

[2]刘彤军.因地制宜拓展农村中学生物实验[J].中学生物学,2012.(02):26-7.

[3]唐丽娜,李亚军.对几个初中生物实验改进的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03): 29-30.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初中生物核心素养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