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8全国卷Ⅲ理科21题(2)的研究*
2018-12-15四川省泸州市泸州高级中学吕荣春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高级中学 吕荣春
☉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刘成龙
多数高考试题背景新颖、构思巧妙,具有示范性、典型性,是教学研究的良好素材.研究高考试题有利于体会试题立意、弄清试题背景、揭示试题本质、拓宽试题解法、加强试题变式.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Ⅲ理科21题(下文简称21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区分度.文中将研究21题的解法、背景和变式,以飨读者.
一、试题及简评
试题(21题)已知函数f(x)=(2+x+ax2)ln(1+x)-2x.
(1)略;
(2)若x=0是f(x)的极大值点,求a.
简评:上述试题是全卷的压轴题,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要求极高.从构成要件来看,试题不偏不怪;从命题背景来看,试题含有深刻的高等数学背景,比如洛必达法则、马克劳林公式、帕德逼近等;从解答来看,试题看似简单,但很难入手,参考答案涉及多次构造,难度极大.总之,试题对考生创新考查极高,具有极强的选拔性.
二、解法研究
研究试题解法是研究高考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对高考试题的解法研究一般可从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解答失误分析、解答策略提炼等视角展开.其中,一题多解指的是对一道试题所涉及内容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把握,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讨,进而获得多种解法.下面给出21题(2)的四种解法,希望读者感受解法间的差别与联系.
方法1:(i)若a≥0,由(1)知,当x>0时,
f(x)>(2+x)ln(1+x)-2x>0=f(0),
这与x=0是f(x)的极大值点矛盾.
由于当}时,2+x+ax2>0,故h(x)与f(x)的符号相同.
又h(0)=f(0)=0,故x=0是f(x)的极大值点,当且仅当x=0是h(x)的极大值点.
若6a+1<0,则a2x2+4ax+6a+1=0存在根x1<0,故当x∈(x1,0)时,且|x|<min}时,h′(x)<0,所以x=0不是h(x)的极大值点.
评注:上述解答是考试中心给的参考答案.一线老师们普遍反映该答案看不懂,我们认为看不懂的原因有两个:①解答中涉及多次构造,比如,令很难想到,取很难想到;②“h(x)与f(x)的符号相同,x=0是f(x)的极大值点,当且仅当x=0是h(x)的极大值点”.这一结论很难想到.事实上,当(a为正常数)时,x=x0是f(x)的极大值点,当且仅当x=x0是h(x)的极大值点很容易接受,但是解法中2+x+ax2是一个恒大于0的代数式,会不会影响的极值点呢?这需要给出证明,但解答中没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参考答案不严谨,有待改进(在另文中给出).
由δ→0-,得
评注:李邦河院士指出:“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而不是纯粹的技巧.”[1]方法2正是从极值点的定义出发,将问题转化为两个充分小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解答思路自然、流畅,回避了方法1中的构造.解答中运用了洛必达法则这一高等工具,同时还涉及夹逼的思想,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据阅卷场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考生都会想到洛必达法则,但最后都没有做出来,是因为陷入了套路:分离参数—求新函数的单调性—洛必达法则求最值.但解答本题套路失效,需要借助极值点定义来处理,这一“首发效应”使得一些考生手足无措.
方法3:引理[2]极大值点的第三充分条件:若f(x)在x=x0处有n阶导数,且f(k)(x0)=0(k=1,2,…,n-1),f(n)(x0)≠0,则
(1)当n是偶数时,f(x)在x=x0处取得极值,且当f(n)(x0)<0时取极大值;当f(n)(x0)>0时取极小值.
(2)当n是奇数时,f(x)在x=x0处不是极值.
f(3)(x)=,由f(3)(0)=6a+1,若6a+1≠0,则由上述引理可知,x=0不是极值点,所以,此时f(4)(0)=-2<0,可得x=0是极大值点.
评注:方法3运用极值的判定定理来解答,这是对方法2的进一步深化,解答中涉及3次求导,尽管运算量较大,但思路直接,能缩短思考时间,值得关注.
方法4:由(1)知,当x∈(-1,0)时,ln(x+1)<;当x>0时
三、背景分析
试题背景指命题时选取素材中含有的知识、模型、问题、文化、思想和方法等.试题背景凸显试题立意,引领试题编拟方向.研究试题背景,可以准确把握试题本质、理解试题设问方式、拓宽试题解法、加强试题变式.常见试题背景有教材背景、现实背景、高考数学背景、高等数学背景、竞赛数学背景、数学史背景等.[3]下面重点分析试题的帕德逼近这一高等数学背景.
表1 y=ln(x+1)在(0,0)处到R(3,3)阶的帕德逼近表[4]
n m 1 2 3 0 x 2 x-x 2 6 x-3 x 2+2 x 3 2 6 1 2 x 2+x 6 x+x 2 4 x+6 2 4 x+6 x 2-x 3 2 4+1 8 x 2 1 2 x 1 2+6 x-x 2 6 x+3 x 2 6+x+6 x 2 3 0 x+2 1 x 2+x 3 3 0+3 6 x+9 x 2 3 2 4 x 2 4+1 2 x-2 x 2+x 3 9 0 x+5 7 x 2 9 0+1 0 2 x+2 1 x 2-x 3 6 0 x+6 0 x 2+1 1 x 3 6 0+9 0 x+3 6 x 2+3 x 3
从表中可以看出:y=ln(x+1)在(0,0)处的(1,2)阶的帕德逼近函数为(*),将(*)变形为y=(※).显然,用a替换(※)中的,即为21题中ln(x+1)的“系数”.
可见,熟悉帕德逼近这一高等背景对21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顺带指出,y=ln(x+1)在(0,0)处的(1,1)阶的帕德逼近函数为,这正是解法4中所运用的不等式ln(x+1)同时,由马克劳林公式得,这恰好是帕德逼近第一行,由此可见马克劳林展开式可以视为帕德逼近的特例.
四、试题变式
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不断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的变化方式.陈景润先生指出:“题有千变,贵在有根.”基于帕德逼近和马克劳林展式这一“根”可以演变出无穷无尽的试题,如下:
(1)若a=0,证明:f(x)>0;
(2)若x=0是f(x)的极小值点,求a.
(1)若a=0,证明:当-1<x<0时,f(x)<0,当x>0时,f(x)>0;
(2)若x=0是f(x)的极大值点,求a.
评注:马克劳林展式为多项式函数,从导数运算角度看较为简单.变式1、2中设置的函数正好源于马克劳林级数
(1)若a=0,当x∈(0,π)时,证明:f(x)<0;
(2)若x=0是f(x)的极大值点,求a的范围.
高考试题的研究视角很多,比如:试题的布局、立意、背景、解法、变式、推广、优化等等.文中从解法、背景和变式对21题(2)进行了深度研究,权
表2函数f(x)=cosx在(0,0)处的到R(4,4)阶的帕德逼近表作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从不同视角对21题提出新的见解.
n m 024 0 1 2-x2 2 24-12x2+x4 24 2 2 2+x2 12-5x2 12+x2 120-56x2+3x4 120+4x2 4 24 24+12x2-7x4 150+14x2 150+89x2+7x4 15120-6900x2+313x4 15120+660x2+13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