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错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18-12-15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张志华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变式方程错误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张志华

在考试或练习的时候,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就数学教学而言,这些错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大有帮助.

一、厘清逻辑,关注思维准确性的培养

例1已知函数f(x)=x3+3mx2+nx+m2在x=-1时存在极值为零,请确定m和n的取值.

学生在处理本题时,出现以下错误解法:

因为f′(x)=3x2+6mx+n,结合题意可得

就上述问题的处理来讲,需要学生灵活进行化归和转化,而且在求解最后的结果时,学生还要结合题设条件,能够对问题进行巧妙地变形.就函数的极值问题,学生还必须意识到针对函数f(x),“f′(x0)存在且等于0”是“函数f(x)在x=x0时取极值”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换言之,学生必须在逻辑层面区分条件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若逻辑混乱,则必然导致思路模糊,最终的处理必然会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时,学生采用某些知识和方法来处理问题时,厘清逻辑关系是第一要务,它是思维准确性的基本前提.

二、设置问题,关注思维严密性的培养

例2 已知集合A={x|ax2+x+1=0,x∈R,a∈R}有且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值.

学生在分析这个问题时,给出了以下错误解法:

因为ax2+x+1=0只有一个实数根,

上述问题出现在学生对集合概念的认识过程中,是严格意义上的高中数学入门课,我们在这一课上尤其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也没有让老师“失望”,绝大多数学生出现了上述意料之中的错误.因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太过熟悉,思维定式产生了很强的负面影响——看到带有二次项的方程式就想到了根的判别式和求根公式.当学生将错误暴露出来之后,笔者认为,我们学生的软肋不在于对集合概念的把握,而在于思维上没有准确把握方程.为了帮助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引导,笔者对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地设计,将问题转化为“既然方程ax2+x+1=0只有一个实数根”,再明确提出问题:“这个方程属于什么方程?”这个问题就非常明显了,很快有学生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不少学生指出:“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a,这个参数的取值要进行讨论,若a=0,则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x的值等于-1,也是一个实数根;若a≠0,则属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按照原先的做法来解答.”

三、一题多变,关注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例3 现有△AP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P=90°,∠A=60°,AP=1,现在从顶点P引出一条射线l,与AB边的交点为D,求AD长度小于1的概率.

学生在处理本题时,出现以下错误的解答:

如果AD边恰好等于1时,那么D点恰好为AB的中点,

对于学生所暴露出的错误,笔者在教学中没有当即给出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再尝试分析一道变式:“现有△AP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P=90°,∠A=60°,AP=1,现在AB边上任意取一点D,求AD长度小于1的概率.”面对这个变式问题,学生的处理方式和原先例题的处理完全一致,为此笔者提醒学生概率的关键还是在于试验.经过提醒,学生意识到,原题的试验是“现在从顶点P引出一条射线l,与AB边的交点为D”,l在这个角度中所出现位置的可能性都是均等的,因此最终应该用角度之比来确定概率大小;后来变式问题的试验是“现在AB边上任意取一点D”,这里D点在线段上所出现的位置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可以用线段长度之比来确定概率的大小.

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笔者灵活设计变式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极其相似的问题情境,由此让学生展开比较和分析,这两个问题也就只有几个文字的差别,但是其本质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可以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当问题孤立出现时,学生很难产生深度思考和比较的意识,但是一旦问题以对比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时,学生将自发地溯本求源,探求事物的本质,进而对几何概型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他们也将对其他相同类型的问题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一题多变,并且培养学生对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四、一题多解,关注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生1:结合基本不等式的有关理论,由于a>0,b>0,所以有0,由①可得最小值为8.

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生1的解答方法,第二种方法也不能说毫无道理,两种貌似都合情合理的解题方法却得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矛盾,笔者没有给出直接的评价,而是鼓励学生再变换角度,是否还能提出一些其他的处理方法.

生3:我采用三角换元来进行处理,由于a>0,b>0,所以可以假设a=sin2x,b=cos2x,则

随后,又有学生从柯西不等式、构造法等多种角度着手,最终确认了答案应该为9,他们自然也就发现了原本方法是错误的,那错在哪里呢?这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刨根究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地发掘和探索,他们经过比较发现,几乎所有的解题方法(除了柯西不等式之外),都用到了基本不等式,所不同的是第一种方法使用了两次,而最终最值成立的根本条件在于两次基本不等式的等号都要成立,这样学生也就明确了为什么之前发生错误,因为两个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客观来讲,上述第一种做法是学生普遍会犯的错误,而且虽然教师屡次强调,但是学生还是会在类似的地方犯下类似的错误,这其实也反映着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缺失,教学过程中,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剖析,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刻地反思.

五、转换思维,关注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生1:本函数是两数乘积的形式,应该可以从基本不等式的角度展开分析.由于0<x<,所以这个数都是正数,因此有(但是问题来了,不等式的右边并不等于常数,怎么确定最值呢?学生的处理陷入僵局)

生2:可以将f(x)的二次项拆解一下,拆成两个一次项的乘积形式,这样可以使得不等式右侧化为一个常数,即f(x)=x·x·(1-3x)≤

生3:不等式的右侧距离等式还有一点点距离,可以继续这样处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面对困难无法突破的原因在于缺乏切入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获得启发并促成思维的转换.在上述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仅仅完成拆项操作之后却没有将问题解决,但是另外的同学又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思路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要去等号,需要三项都相等,所以在更进一步地思考中,学生发现可以将二次项拆成两个相等项的乘积x, 由此可以发现最终是在时,有最大值为

犯错并不可怕,但是要将错误转化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土壤,这就需要教师细致入微地分析和研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随机应变地创造,更需要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挥.

猜你喜欢

变式方程错误
方程的再认识
在错误中成长
方程(组)的由来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圆的方程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