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国际一流船级社建设新局面

2018-12-15杨培举

中国船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船级社发展

本刊记者 杨培举

弹指一挥间,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的光辉岁月。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船检事业巨变的40年,是书写奇迹的40年。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船检事业改革开放40周年的见证者、亲历者、领导者——中国船级社(CCS)党组书记、副总裁莫鉴辉先生。随着对话的慢慢展开,记者的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由无数船检人绘就的船检历史画卷,其中饱含感伤、喜悦、沉思,还有对未来的希冀。

探索与实践

记者: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当时中国船检事业在国际国内面临怎样的一种形势?

莫鉴辉: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正是这样的年份。改革开放之初,国内造船业和航运业处于低潮,而西方海事业风起云涌;中国船检机构成立时间短,技术力量薄弱,与国际标准严重脱节,国际服务能力有限,在国际海事舞台和国际海事标准领域尚无实力争取话语权,亟待融入国际,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船级社的差距。

1978年的改革开放,如春潮涌动,以排山倒海之势,挣脱僵化思想的束缚,冲开旧有体制的障碍,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开放之路、发展之路、富强之路。中国船检事业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迎来蓬勃发展之机。

记者:改革开放40年,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例很多,那么中国船检事业是沿着一个什么样的脉络发展而来?

莫鉴辉:我们通过梳理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就能勾勒出CCS的发展脉络。

从1978年起,交通部下属港航单位的船舶检验部门陆续独立建制,纳入国家船舶检验局(ZC)规划。从1982年到1986年,国家船舶检验局在全国沿江沿海各大港口陆续建立分支机构,组建海船、河船规范研究所,筹备设立海外办事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说,中国船级社于1986年8月1日正式挂牌,预示着中国船检事业国际化步伐正式启动。

1986年到1992年,是中国船级社全面发力向国际化进军的阶段。1988年CCS正式成为IACS会员。1992年10月1日,中国船级社根据ISO9000和国际船级社协会要求建立起的崭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在全系统试运行。同年,交通部33号令颁布《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的管理办法》,规定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可以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开展相关业务。CCS与外国船级社正式展开国际化竞争。

1992年到1997年,船级社之间国际竞争加剧,CCS初次亮相国际海事舞台。到1996年,已经有7个国际船级社在华设立检验机构12个,国外船级社进入中国,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船舶检验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他们那种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国外船级社的进入必然要抢占中国的船检市场,促使CCS加速成长。1994年3月,CCS获得IACS理事会主席签发的质量体系合格证书。1996年,CCS首任IACS理事会主席。针对CCS担任IACS主席期间在国际海事界所发挥的作用,外国记者以“中国取得领导地位”的显著标题对此作了报道。

1998年2003年,是国家船检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调整时期。1999年,伴随交通水监体制改革,CCS与船检局进行局社分开、政事分开,并实行了“四项机制改革(用工、分配、激励、约束)”,这是船检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场变革。经过改革,CCS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2003年到2008年,是CCS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随着“中国因素”影响的日益扩大,CCS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CCS把握住了IACS统一散货船和油船共同结构规范的契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CCS再次担任IACS主席。此时,CCS从过去的一般性参与国际事务,转变为积极主动熟练协调国际海事界各方的利益,推动国际事务向有利于国家、行业的利益转化:在IACS内部引进“和谐”理念,强化团结合作,提出了IACS发展与改革的若干重大思路并得到了各成员的支持;在接受英国劳氏日报专访时,首次提出了“海事技术银行”(MTB)的理念,生动、贴切地诠释了海事界长久以来“讲不清,理还乱”的船级社作用和角色;成功组织“三方会谈”(船东、船厂和船级社),推动了我国造船工业、船检业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2008年到2012年,是CCS逆势而上的时期。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行业带来深刻影响,CCS却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入级船舶、国内船舶、海洋工程、工业服务四大业务主线全面提速,并均创历史新高,其中,2010年,完成了单年1000万总吨新造船的历史峰值检验任务。

2012年至今,CCS加速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2016年,CCS入级船队规模超过一亿总吨,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同年,CCS第三次担任IACS主席。此次上任,CCS表现得更加自信从容,引领IACS提升了对全球造船与航运业的技术贡献和引领作用,加强了与IMO、政府主管机构和工业界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了作为立法机构可信任的专业技术组织的地位。对此,IACS成员、秘书长及业界人士赞赏有加,甚至有成员开玩笑表示愿意支持CCS连任IACS主席。这毫无疑问是CCS影响力的集中体现。2018年,随着农业农村部远洋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CCS承接原广东、黑龙江海事局负责的船舶检验职责和业务,CCS再次开启新征程。

记者:通过您的梳理,让我们对CCS这些年的改革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或许,不是亲历者很难真正感受到CCS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艰辛和喜悦。您作为亲历者,回望这段历史,是何感受?

莫鉴辉:现在用回望的角度来看当时的情形,其实心态是不一样的。现在看来,感觉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事实上当时的情况远比我们这样描述复杂得多、艰难得多。1999年的水监体制改革就让人印象深刻。改革之初,CCS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挤压,外部环境一方面是航运市场低迷,老旧船舶居多,安全质量堪忧,入级吨位滑坡,另一方面是西方老牌船级社试图利用全球化和WTO大举扩张亚洲新兴市场,千方百计强化竞争,CCS稍有不慎,就有失去国际船级社正式席位的危险。而在CCS内部,改革之路任重道远、矛盾重重。由局到社,政事分开,无可借鉴,何去何从,充满变数。当时一些干部和员工对以前的“大沿帽”恋恋不舍,不少同志在船检局牌子前合影留念,心情复杂,眼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恋恋不舍。那种镜头让人看了会有一种莫名的感伤。但当时,我们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各行各业都面临转型,CCS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机构,率先转型也在情理之中。以前我们靠权力,今后我们必须靠市场。我们处在一个生死存亡的历史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CCS改革后可能失去国内一些业务,但只要CCS自身练好内功,技术过硬,服务到位,一定会赢得市场。面对这种严峻形势,CCS迎难而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最终CCS实现了再次腾飞,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国际型船级社腾飞在全球海事界。

记者:CCS从最初的羸弱到现在的强大,这种跨越式发展的确让人感叹。那么,在您的心中,还有哪些事件让人印象深刻?

莫鉴辉:相信业界会明显感受到,近几年CCS的发展呈现出了厚积薄发之势,但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一代又一代船检人的拼搏奋进,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打开了CCS发展的枷锁,在国家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大背景下,CCS携手航运、造船、海工等行业加速跨越,通过努力拼搏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大船级社。

事实上,几十年的发展中,CCS的很多事件都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有一个例子可以体现出我们的这种巨大变化。遥想上世纪60年代,“光华”轮赴印度尼西亚接华侨事件之前,中国船检机构连颁发远洋船舶证书的能力都没有,最后历经周折,才获得成功。到如今,五星旗船队在世界大洋各条航线上畅通无阻,强大的船队背后是有一个强大的船级社作为支撑。半个世纪后的2011年初,利比亚战火燃起,中国政府迅速启动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撤侨行动。同样的撤侨,中国却演绎了不同的版本,这次撤侨行动中,CCS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支持保障作用,确保了撤侨行动的顺利进行。中国这种强大的远程保障能力,让很多国家的国民都羡慕不已。

记者:改革开放40年, CCS一路走来,也面临多次重要抉择和调整,对此,您怎么看?

莫鉴辉:回顾历史,那些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背后都是及时抓住了发展机遇,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英国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美国、德国、日本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的成功,也同样取决于此。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形成对世界潮流的新判断,即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基于此,我们打开国门、对外开放。而中国经济、中国航运、中国造船,乃至CCS的迅速崛起,都脱离不了这个大背景。当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航运业、造船业和CCS发展也出现了起起伏伏,但我们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和调整中逐渐适应了新变化,满足了新需求。毫无疑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变,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机遇和挑战。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乃至个体能不能成功,在于能不能判断准确并采取适当的战略和举措,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通过变革不断汲取内在的新生力量,从而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我想,这一点正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好好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感悟与思考

记者:与改革开放40年前相比,今天,中国船检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CS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船级社,在助力国内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在国际海事舞台上也不断贡献中国力量,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成就的取得?

莫鉴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船级社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念和实践创新,同时立足CCS发展实际,用改革思想破除发展壁垒,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回顾总结这40年的巨大成就,我认为以下九个方面的经验至关重要。一是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业界各方的信任认可和团结协助,为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创新发展理念,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三是坚持“技术立社”建社方针,是推进业务发展的关键。四是坚持服务国家大局,是国家船级社的使命和职责。五是创新服务模式,是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六是始终坚持“以安全质量是生命线”,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八是坚持不懈的文化建设,提升了事业发展的软实力。九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事业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

记者:改革开放40年,也是CCS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探索实践、拼搏奋进的40年。对此,您有哪些体会?

莫鉴辉: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是CCS矢志不渝的追求。1982年,船检局时期我们就提出了“加强基础,健全体系,适应发展,面向全国,走向世界”20字发展方针,为新时期船检局的发展以及后来中国船级社的建立、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方向、战略、路径不断清晰,并进一步确立了“技术立社、诚信为本、与众不同、国际一流”的建社方针,以及“安全、环保,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服务宗旨和价值追求。2014年,我们根据“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服好务”的“三化一好”新要求,将国际一流船级社目标明确为一组指标体系。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船级社在规模、技术、服务、管理和国际化等五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品牌信誉高的国际一流船级社。至此,我们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的伟大实践基本形成了包括目标任务、方针策略、路线路径、指标指数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开启了国际一流船级社建设的新征程。

记者:改革开放,让国人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也更有利于我们快速融入国际,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对此,您怎么看?

莫鉴辉:的确如此。如果不改革开放,我们很容易就变成“井底之蛙”,而我们眼中所见也只是那“井口世界”。中国有很多古语都充满哲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一种境界;“登泰山而小天下”,也是一种境界。所以视野不同,做事的结果可能也会大相径庭。CCS的发展,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才能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机会来临,迅速抓住。回顾改革开放40年CCS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近些年的井喷式增长,实际上是我们厚积薄发的结果,而这正是源于我们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像“VCBP计划”“陆上船级社战略”“优选型散货船的船型开发(OBC)”“绿色船舶计划”“散货船和油船共同结构规范”,以及全球首发《绿色船舶规范》、全球最早发布《智能船舶规范》等,都对CCS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拿散货船和油船共同规范来说,曾经有国内专家做过粗略评估,要是我们自己编写这两套规范,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事实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要想单独搞出这两套同等水平的规范来,都是巨大挑战。可以说,这两部共同结构规范,是世界造船界一代又一代精英们的理论和实践的结晶。CCS靠自己的影响力推动该规范在IACS实行统一,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造船和航运业,是一次跨越式拉动,这套在技术上较为领先、标准上更为合理的规范将缩短中国工业界与其他造船、航运较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对昔日更注重硬件发展的中国船舶工业非常有利。这次机遇之所以能够把握住,不仅与CCS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关,而且还与CCS敏锐的嗅觉和果敢的战略决策有关。

记者:随着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CCS在助力国家战略和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此,您如何看?

莫鉴辉:在初期阶段,CCS的发展确实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但是随着CCS综合实力的提升,CCS技术反哺作用则表现得越来越显著。这是一种互为作用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CCS为国家部委政策研究提供支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参加和承担了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认监委、交通战备办公室等部委相关课题和政策制定,同时,还与国内的一些企业和机构,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充分发挥了国家和行业技术智库的独特作用。我想,未来,CCS还应继续在这方面发力。

记者:就技术和创新问题,请谈谈您的看法?

莫鉴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CCS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技术,因此我们确立了“技术立社、诚信为本、与众不同、国际一流”的建社方针,并把技术立社放在了突出位置。我们必须坚持走以科技为先导的发展道路,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时关注国际海事新变化、新趋势,不断开拓创新,因为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能靠自主创新来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如果技术上不去,就可能掉到别人设置的技术和标准陷阱中。稍有懈怠,很可能会把自己好不容易积累的优势拱手相让。我们绝不能这么做。

记者:技术和创新都与人才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如何看待人才在船级社发展中的地位?

莫鉴辉:记得2011年11月底,时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率团出席英国伦敦国际海事组织(IMO)第27届大会期间,莅临CCS欧洲中心检查指导时讲过一段话,至今印象深刻。他指出,CCS在海外取得长足发展,是CCS在技术手段、技术政策、服务理念等方面与各种社会政治关系有效融合、互利互赢的结果。对船级社的发展来说, 技术是核心,服务是根本,人才是关键。他强调,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实施国际化的人才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外市场的拓展要与国内互为依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采用各种手段促进船型的发展、检验手段的改进以及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李盛霖部长的重要指示,为中国船级社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船级社产生到现在历经200多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整合了船舶及相关领域各方面的技术专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服务体系,发挥着独一无二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因此,在迈向国际一流船级社的征程上,CCS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都是“百年老店”,要实现赶超,必须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按照“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素质高”的要求,建设好CCS专家、验船师和管理人员三支队伍。

记者:我们发现,您在很多场合都在呼吁,航运上下游之间多加强协同创新和紧密合作,如何理解这种关系?

莫鉴辉:独木难成林。我认为,在船舶工业这个产业链上,航运、造船与船检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一个国家航运、造船的强大,离不开船级社技术和标准规范的支撑。同时,中国船级社在前方(国际)参与、谈判,把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回来,后方(国内)及时跟进研发,开发出一系列符合要求的技术,工作开展一环扣一环,这样才能领先,这才是产业应有的良好生态。当前造船界面临的紧迫工作是,进一步强化船级社、船厂、船东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合作理念,标准在前、技术紧跟,大家只有齐心协力,中国的造船业、航运业和CCS才能实现共赢。多年来,我们有很多协同创新、抱团发展的经典案例,希望大家更加紧密一些,因为这个产业链上的相关方唇齿相依、荣辱与共,须臾都不能分离,否则我们会很容易受伤。

记者:今天,当我们感慨CCS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时,总能回忆起一个个突破的瞬间。对此,您最想说的是什么?

莫鉴辉:以史为鉴,方能赢得未来;以改革为径,方能走向复兴。观念革命,这是高楼大厦之外,解放思想留给改革开放、留给当代中国最厚重的礼物。时代永远处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而这必然会对我们的发展带来各种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高举改革的大旗,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来适应和满足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从而推动船检事业不断向前。

机遇与挑战

记者:今天,CCS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当前面临的外部形势,您怎么看?

莫鉴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全球经济整体处于中低速增长通道,但各国或地区增速分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共同利益和冲突利益并存仍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围绕未来国际秩序或规则制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折射到相关行业,我们可以发现,经过2008年后至今十年左右的调整,航运、造船、海工装备的发展进入了理性阶段,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船级社服务供给过剩矛盾突出,使得竞争加剧,技术服务份量日益加重;二是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降,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三是需方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供方提高供给质量。

记者:您对CCS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怎样的判断?

莫鉴辉:我们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船级社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仍保持位居世界前列的稳定发展速度;二是中国因素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带动新型航运、物流业新发展,产生新的需求;四是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进程加快;五是政府主管机关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船级社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出台政策,明确支持建设国家一流船检机构、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六是CCS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卓越精湛、素质优秀的队伍。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很严峻。我们认为,未来中国船级社的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航运运力和造船产能过剩依然存在,行业发展将更注重质量和效益;二是船级社之间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竞争力更注重能力和服务;三是各种新技术、新标准层出不穷,对CCS技术储备能力形成很大的考验;四是CCS的国际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CCS发展所需的体制、机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记者:新形势对CCS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莫鉴辉:毫无疑问,新的形势及《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的出台,对CCS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行业领先的业务规模和持续良好的业绩表现,具有全球业界普遍认可的品牌影响力,能够提供卓越的服务产品和全球化服务网络,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和高效的管理水平,保持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为此,CCS需要在三个方面作出调整。一是从助力解决行业发展不充分的角度,加强高新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标准研发和技术研发,推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安全、经济、节能、环保、舒适的新船型、新装备、新设施,形成全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保障能力;二是从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的角度,按照国际一流船级社建设要求,进一步发挥国家船检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和专业技术优势,带动全国地方船检机构和队伍的现代化、专业化建设,为加快推进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三是不断提高检验服务质量,保障水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 “安全”和“美丽”的需要。

记者:未来,CCS有何新谋划?

莫鉴辉:未来几年,是CCS强化技术引领发展,追求卓越质量,大力提升品牌和服务品质,着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与“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海运强国、造船强国”地位想适应的国际一流船级社建设的决胜时期,为此,CCS将重点谋划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当前CCS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做出清醒的战略部署,谋划好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二是服从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这个大局,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推动CCS的发展,包括助力提升运输装备设备专业化标准化、淘汰落后生产力、推进技术和标准输出,促进规则标准的“软连通”等方面有所贡献;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改革和创新作为主要抓手,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促进发展,建立健全适合国际竞争、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在技术方面,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顶层设计,科技创新和引领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利用行业及国际技术资源开展合作创新、集成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服务能力,发挥好船检“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五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借鉴先进的管理思路和经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营造规范、标准、激励向上的工作氛围,实现各项管理绩效最优;六是在品牌方面,建立品牌战略规划,多措并举推进品牌建设,增加品牌美誉度;七是在服务方面,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客户的获得感;八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人才强社规划,继续打造高素质的队伍。

记者:目前,随着中国一系列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这就需要中国有更多的国际担当。对此,CCS将发挥那些独特的作用?

莫鉴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 “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并且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对此,CCS责无旁贷,要有所作为,要有大局观、世界观,围绕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行更加积极的全球化战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业务和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建立结构更加合理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当好交通运输领域“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排头兵,推进技术和标准输出,促进规则标准的“软连通”,为加快谋划和构建新时代的全球运输供应链做出积极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海事治理,主动参与并争取在部分领域引领国际海事规则、标准的制定,深度参与国际海事事务,维护我国产业核心利益,助力提升我国在相关国际海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贡献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四个交通”中献策出力、主动作为、有效作为;不断增加船旗国授权数量,扩大海外合作和市场份额;加强海外服务网点布局和队伍建设,并且将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融入其中,推动国际海事事业向安全、绿色、智能、舒适等方向发展。

记者:新时代,新使命,CCS如何实现以上目标?

莫鉴辉:“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在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同时,更要一步步夯实根基。如此,CCS这艘巨轮才能做到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船级社发展
从规范要求看各船级社对柴油机认可的差异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意大利船级社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访问中国船级社
中国船级社领导班子调整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船级社圣地亚哥办事处正式开业
图说共享发展
全球各大船级社计划重返伊朗市场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