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2018-12-14饶红兵
饶红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质疑、创造等活动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并体验成功的快乐,理论与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因而自主学习成了当前课程改革中所推崇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尽管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成為教学创新的焦点 ,但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缺乏活力。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问题意识,确立学习目标。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引起学生产生问题,成功的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自己探究并建构自己的认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新课一开始,就要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教学圆的切线时可以采用学生熟知的旋转雨伞时飞出的雨点以及砂轮上打磨工件时飞出的火星引出圆的切线,使学生借助情景发现问题,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身边的事物,现象,激发兴趣;新课教学中问题的拓展延伸也不容忽视,比如:线段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PA、PB中点,AB=14,AP=8,求线段MN的长度? 如果将线段AB换成直线AB,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MN的长度吗?它与原题有何区别?有几种情况呢?如何解答?这种将原题适当变式引发新的问题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究。
2.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实践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唤起学生的表现欲与求知欲,使学生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和谐的课堂气氛,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智力活动与思维发展,即使学生出现失误教师也应该宽宏大度,哪怕很小的一点进步也需要加以肯定与鼓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质疑,让学生敢问,想问,培养问题意识。尤其要关照学困生,让每一位都有质疑的欲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陈述心中的疑惑。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辨析理解题,说理题,或设置一些分类讨论题,鼓励学生相互评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放手自主学习,给足时间空间。
知识的获取不是靠“知者”的告诉,而在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与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最难忘,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这种过程对学生而言是由未知到新知的发现过程,是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思维品质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不再是消极被动地靠机械记、背,而是主动的去发现、去理解、去探索,当然学生的探索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老师得有耐心,同时又要确保在有限的45分钟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老师主导作用——实时点拨,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老师的主导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比如,教学若干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的问题,我布置了以下任务:2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4条直线呢,5条呢, 以此类推n条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呢?你会求出2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的交点个数吗?大多数同学通过画图,观察都能把前面四个问题回答出来,最后两个问题部分同学找不出答案,更有甚者还不理解“两两相交”的含义,此时我实时引导他们,一步步分析直线的条数与交点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再由具体到一般归纳得出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产生的交点个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求出2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
4.渗透学法指导,善于自主学习。
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不同个体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作业设置时,学困生只要完成基础答标题即可,优生除了基础达标外,还需完成能力训练题及拓展延伸题,还可以从题量上加以区分;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每节课必须当好“导”的角色, 在例题教学时,不能一味的依赖多媒体,解答过程与分析思路务必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对每一个例题,要认真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从哪个角度切入,运用什么知识点,怎么解决,鼓励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然后引导比较观察最佳解题方法 ,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营造和谐的民主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他们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