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18-12-14刘宁宁吴淑涛
刘宁宁 吴淑涛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正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很多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专家、教师不断探索出了例如学科素养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并取得一定实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这些方法和模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教学模式 背景 问题 对策 导学究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69-01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办好让社会满意的学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迫在眉睫。适应这种形式的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提出了学科素养培养模式。
二、学科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科素养培养模式是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出发,以落实三维目标为教学活动基本目标,以“导学”、“互学”、“评学”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合作探究为思维开发的基本方式,以当堂检测为检验教学效果基本手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具体体现为:“导”是发挥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疏导和策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启迪思维的过程;“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究”是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进行质疑、思考、探究的过程;“测”是反馈目标达成度和学生把教材知识内化成能力的过程。旨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由学生做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采取了兵教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喜欢学习,达到终身学习的培养目的。我们的学科素养培养模式针对全体学生,有所有教师深入贯彻实施,做到全员育人,既讲究科学知识的教育,更注重学生品德修养的养成,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合格的精英人才。
三、学科素养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科素养培养模式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凸显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和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现在简要列举如下:
1.教学环节设计不科学。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二)自主学习(10分钟左右)、学生自学(约5分钟)”安排的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这里的“文本”不知道是不是指的“课本”还是所谓的“自主导航”文本,但是,无论是哪个文本,5分钟时间完成对整个基础知识的自学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就是安排所有学生全部一次性同时完成这个文本的学习,也是违背因材施等教育教学规律的。
2.教学环节不完整。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四个部分,没有设计旧课复习巩固环节。没有温故复习环节,新旧知识的衔接出现了问题。
3.受教育教学设施影响严重,环节用时设计不可取。教学设施不配套,导致教学环节设计用时不恰当。在学校效果展示环节存在同样的问题:文科学生采用口头表述的方式;理科学生采取板演的方式。口头表述瞬间而过,虽然理论上能起到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但是,给后来师生点评埋下没有载体的隐患,让点评失去依托,学生也不能得到完整准确的参考答案;再就是理科学生的板演,就一块黑板,最多能让几个学生板演?4个就已经不能再多了,一节课需要板演的题目和问题最低不会少于3到5个,逐个上黑板板演,时间根本不允许。
四、学科素养培养模式问题的对策
针对学科素养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研究探讨出相关的改进方法和策略。
1.教学环节顺序平移。进一步优化完善教学环节,把指导学生自学环节提到上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一节课结束前下发导学案,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自主探究学习下一节课的教材基本知识,这样既利用了学生的课下时间,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得到更大的照顾,每个人的自主学习空间也得到了有效的扩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2.升级教育教学设施。所有教师必须使用课件或者电子白板教学,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仅停留在口说耳听的原始状态,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也可以是声音、图片和视频的组合,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3.完善教室教学设施。教室三面墙壁全部装上黑板,所有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难以通过兵教兵解决的问题或者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事例都可以让学生分组别到黑板上展示出来,全体师生都参与点评,并对各小组的展示、点评等予以赋分,作为学习或者阶段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学员的依據。
4.教学案改进。“导学案”提前印制好,下发给每一位同学并指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预习,教师收缴全部或者部分批阅,了解学情,以备预习效果展示环节使用。
应了“教是为了不教”这句名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教给学生干瘪的死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目的,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