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8-12-14方海诺
方海诺
【摘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为我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教育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实战”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同时,提高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水平。另外,我们高校还需构建管理和监督体系,深入持续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和保障,努力将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创业 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06-02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将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社会,即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的基础上,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之中,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社会形态[1-2]。为了增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大学生能力培育,使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生力军,高校应将“互联网+“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双重提升[3-4]。
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关键,高校应当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了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除了大学生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理念之外,高校也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目前大多数高校仍以理论教育为主,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缺失,不能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以及协同学习,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多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不完善,尤其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多数高校仅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无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未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多为自选性教材,实用性较差。目前,市面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越来越多,但这些教材在编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国语表面化,没有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对创业实施流程叙述简单,对创新创业的新理念无法及时采纳等,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材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滞后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的基础,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有效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创业实践能力和熟练运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的能力。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始阶段,具体表现在: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研部门缺失。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独立的教育部门,无法形成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停留于表面,不能让学生拥有系统深入的创新创业实训。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缺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具有专业知识之外,还同时具有跨专业的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只有少部分是专业教师,基本没有创业实战经验,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这样就导致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而较少组织锻炼能力的实训活动。即使部分高校教师参加了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但这些教师数量仍然较少,无法满足多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诉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不健全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除了需要专业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之外,还需匹配健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但多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未融入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多数高校人才培养體系与学生所学专业严重脱节,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表面化,不能深入理解创新创业的本质,将创业大赛、创业活动等误认为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导致学生热情度不够。即使有少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去尝试创业活动,但多数是一些低层次、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动,而且由于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多数创业活动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一旦遇到挫折或营利困难便销声匿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也不利于创建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一)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第一,优化考核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重点在于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优化考核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及文化修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让每一位教师尽职尽责,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高校要开设“创业基础”“KAB课程”“创业案例”等课程,切实将“创业基础”作为全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另外,高校还要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尤其要突出培养创业能力、改革就业创业类课程等教学方式、评价机制以及学生考核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除此之外,高校要注重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与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第二,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校除了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外,还需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实现校级及省级创业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全校师生可以随时实现网络协同学习与讨论,进而构建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门或科研机构。高校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门或科研机构,并配备就业创业课程教师,同时加强高校对就业创业师资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调研活动与经验交流会,给予高校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能力。
第二,创建双师型师资团队。高校通过两种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一种是从学校内部培养、积极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具有博士层次的专职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另一种是聘请一些公司高层领导、专家学者、优秀成功创业校友等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兼职教师,同时为学校开展一些创新创业的知识讲座及经验座谈会,打造一支专业的高质量实践教师指导团队,既创建了双师型师资团队,同时又营造了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
第一,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相关孵化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基础主体,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多数高校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同时,扩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规模,整合校内外优质创业资源,构建完整的协同创新体系,有效聚集技术、信息、人才与信息等资源要素,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咨询与基本培训,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保障体系,帮助学生创办企业,充分发挥示范与引导的积极作用。
第二,组建科研创新平台。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的基础上,高校要注重专业特色,把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强校内研究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孵化作用,提供必要的资金与实验条件等,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进学科教师的教研项目中。除此之外,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项目,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科研全过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就业创业能力。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仅是我国国情需要,也是当今社会需求。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同时加速了高校的发展速度。在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主动权,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获得优势,而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创新的发生和创业的实现,这不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参考文献:
[1]丁敬元,刘腾蛟.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青春岁月,2016(3).
[2]刘丹,潘俊波,高运来,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7(8):144-145.
[3]杨海,王晓晓.“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26-130.
[4]林明惠,杨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