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研究
2018-12-14乐青王珍珠
乐青 王珍珠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作品视觉通常是投向黑人的生存和发展。文化身份的探索则一直以来都是作者不变的主题。《所罗门之歌》是她的典型代表作,通过主人公奶娃寻求自身文化身份的历程,展现一百年来美国黑人的寻根之路。她试图为黑人和整个人类寻找出路。主人公的寻根之路,启发了困惑的现代人。本文将从《所罗门之歌》中看美国黑人文化身份变迁。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美国黑人 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19-01
托尼·莫里森作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黑人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在世界文学史上被认为是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所罗门之歌》是托尼·莫里森1977年的一部作品。小说以“黑人会飞”这则古老民间传说为故事主线和象征核心。通过主人公奶娃南行故土寻金之路意外发现家族之根,文化之源的人生经历。这是一部关于美国黑人民族对文化身份等追寻,是黑人文化身份发展与变迁的写照。而奶娃的成长经历则是黑人在美国的成长历史的缩影。
一、《所罗门之歌》中文化身份概念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而文明的认同则主要集中体现在文化身份上的认同。“文化身份”是后殖民语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美国黑人一方面被美国白人强制认同白人文化,另一方面对自身文化认知的缺失,造成美国黑人存在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失去了自我文化身份定位,促使他们不断去寻找与探索自我文化身份。
二、文化身份的迷失
黑人自从踏上美洲之路,就被迫离开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文化了。他们在美洲就开始被边缘化了,在残酷奴隶制的枷锁下,面临着由白人主导的陌生的语言和文化。政治上,文化上和生活上都是由白人控制着,他们成为了被剥削者。在白人看来,美国黑人就是异族人,是劣等民族。而白人对黑人种族是一种蔑视种族主义。黑人则一直沦落为白人的奴隶。是一种从肤色上就可以断定出来的奴隶,在白人看来他们就是另类的种族。加之黑人的自身文化身份的缺失。黑人置身于美国社会,同时又被美国主流社会排斥在外。美国黑人在美国白人看来是美国白人世界外的种族,并且长期的不被美国白人主流社会认同。因此,他们开始了对自身身份的困惑,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非洲人还是美国人?
三、文化身份的回归
美国黑人为了减轻文化身份的迷失而去寻求归属感是自然而有必要的。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就必须追溯到自己的文化根源。而美国黑人的回归则源于他们对黑人传统文化的回归。为了寻求黑人文化的精髓,非裔美国黑人只有回归过去才能找到他们灵魂的寄托。与其他人对美国文化的仇恨与对抗不同,小说主人公奶娃的身份回归则具有更多的传奇色彩。他生活条件优越,父亲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从小性格孤僻,自私自利,毫无责任感。奶娃在接受白人文化与价值观的同时却对黑人文化完全不了解。在被黑人同胞鄙视的同时又难以融入到白人主流文化中去。游离于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之间。在得知自己家族故事之后奶娃去南方寻金,在与黑人的交往中得知了黑人文化的根源,并在探索历史,追求自我的道路上逐渐成长。最终在不断反思自我身份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感。
四、双重身份的建立
身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身份亦会被形成,转变,甚至消失。它的建立永远属于变化中。美国黑人的历史就是一场斗争的历史,一种渴望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渴望着使这双重的自我融合为一个更好的,更真实的自我的斗争历史,在融合的过程中,他不希望丧失黑人文化,也不愿意使美洲非洲化。托尼·莫里森一直认为黑人的传统文化是黑人的根,是黑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活在美国的黑人又面临着白人文化的冲击。在这种面临双重文化身份认同的两难境地。在小说中主人公奶娃在文化身份形成的过程中派拉特通过帮助奶娃了解黑人的历史和美国黑人民族的根源。只有真正了解黑人文化,守护着黑人传统文化,才能在白人主流文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派拉特的带领下,奶娃开始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和文化身份,即双重文化身份。这种双重身份是非裔美国人和白人文化间历史辩证法的一种产物。
五、结语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美国黑人的历史也是一部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斗争的历史。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可以说是“边缘种族“的代表作家,希望通过写作帮助美国黑人寻回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一直在观察黑人文化的发展并努力唤醒美国黑人民族文化意识,试图为美国黑人群体寻求出路。
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通过主人公奶娃寻求自身文化身份的历程体现出美国黑人要想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就应该坚持和继承黑人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摆脱白人文化束缚,让生活在美国的黑人重视自己的黑人文化。在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对立中找到统一与融合。才可以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得到美国白人的尊重与认可,最终飞向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
参考文献:
[1]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M].胡允恒,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伏东杰.《所罗门之歌》中房屋意象的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5(15).
作者简介:
乐青(1988-),女,江西鄱阳县人,井冈山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翻译方面的研究。
王珍珠(1978-),女,井冈山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以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