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

2018-12-14李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24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李新华

[摘要] 目的 研究在烧伤创面患者中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纳入且收治的62例烧伤创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进行随机分组,将行常规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将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观察参照组与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 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瘢痕指数、NRS评分均顯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不同负压值下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瘢痕指数、NR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应用在烧伤创面患者中作用显著,可改善愈合质量,缩短愈合时间。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4-0054-03

The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burn wound

LI Xinhua

Burn Surgery, Zaozhuang Mining Group Tengnan Hospital, Zaozhuang 2776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nd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burn wounds. Methods A total of 62 burn wound patients enrolled and treated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grouped in the form of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31 patients who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31 patients treat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reatment outcomes of the burn wound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omplete wound healing time, scar index, and NR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repair efficiency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omplete wound healing time, scar index, and NRS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 different negative pressure valu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ing and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Key word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Burn wound; Healing time

烧伤是常见的创伤形式,深度烧伤会形成较深的创面,严重可能损伤患者骨骼、深部神经及血管。临床常规治疗烧伤患者一般是依据加压包扎、换药等方式进行处理,因操作频繁,存在较高创面感染率,对烧伤创面修复带来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深度烧伤中让创面快速愈合,且减少患者痛苦是研究的热点[1]。负压封闭引流术属于全新的一种微创技术,有利于降低患者感染率,对于创面愈合十分有利。本文主要研究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纳入且收治的62例烧伤创面患者相关资料,评估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62例样本来源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纳入且收治的62例烧伤创面患者,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其中参照组31例患者,男女比例15:16,中位年龄(42.21±5.21)岁;实验组31例患者,男女比例16:15,中位年龄(43.11±5.05)岁。参照组与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在将创面彻底清洁之后开展常规换药治疗。实验组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将创面彻底清洁之后,选择武汉维斯弟公司研发的封闭负压引流装置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较低负压值为-150 mmHg,中间负压值为-300 mmHg,较高负压值为-450 mmHg,治疗过程中实施持续性不间断的负压吸引,直至完成治疗。7 d之后对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进行更换,从第8天开始,間隔2 d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直至烧伤创面完全愈合为止。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经治疗之后皮瓣或者植皮生长良好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之后临皮瓣或者植皮生长程度超过50%判定为有效;患者经治疗之后皮瓣或者植皮生长程度低于50%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RS)[2]统计患者疼痛程度,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烈疼痛10分。创面瘢痕指数通过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2]进行测定,以此判断愈合质量。观察患者包括感染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照组与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修复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修复有效率为96.77%,参照组修复有效率为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参照组与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参照组与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愈合各项指标比较

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瘢痕指数、NRS评分等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不同负压值下的愈合指标比较

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不同负压值下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瘢痕指数、NR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创面烧伤时创面处理属于治疗的步骤,不少患者由于烧伤引发肌肉大面积坏死,特别是电烧伤,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及早清创处理,避免进一步感染组织。采取传统方式治疗创面烧伤时,需要予以清创处理,并且坚持长期换药,肉芽生长时对患者实施植皮以及皮瓣修复等治疗,具有较长的治疗周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创面恶化、感染[3-4]。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年来新形成的外科引流技术,已经在创面及软组织缺损、皮肤移植固定、烧烫伤、溃疡、骨折创面等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能够对细菌增值进行抑制[5],减少烧伤创面感染发生率,烧伤创面愈合中细菌感染是引发不愈合的关键因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建立负压密闭的环境,促使及时引流坏死组织以及分泌物,不仅降低代谢物和毒素损伤组织细胞的程度,也降低细菌的繁殖速度,具有物理清除的效果[6-7]。此外,负压能够构建低氧的微酸性环境,能够对依赖氧气细菌的繁殖进行抑制[8-9],建立影响细菌生长发育的微环境。创面愈合中创面局部水肿、缺血是关键的阻碍愈合原因,创面修复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创面代谢产物以及毒性物质需要经血液循环进行完成[10-12],压封闭引流技术依据负压吸引将创面微循环改善[13-14],及时将创面附近坏死组织清除,降低组织水肿程度,促进肉芽组织发育生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节省大量医疗精分,且一般开展5~7 d的负压引流处理,不需要对敷料进行更换,可降低因频换换药增加的工作量。同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也能够降低使用抗生素的含量,对于创面愈合十分有利,但也需要注重负压有效性、负压是否出现规范范围以及是否能够将新鲜血液吸出。

本次数据显示,实验组烧伤创面患者修复有效率96.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创面完全愈合时间(10.01±1.21)d、瘢痕指数(6.01±0.65)%、NRS评分(3.11±0.54)分,参照组修复有效率77.41%、不良反应发生率19.35%、创面完全愈合时间(15.21±2.11)d、瘢痕指数(7.98±0.77)%、NRS评分(4.21±0.3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15-17]结果保持一致,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存在较高可行性。但临床实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可能诱发伤口疼痛的症状,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实施的主要引流动力为负压,因此,给予持续性负压容容易促使四腔隙间和创面发生组织坏死、渗液的现象,也可能诱发疼痛,进而需要未来进一步摄入分析和研究。

综上,在烧伤创面患者中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相比较常规传统治疗的优势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徐钦涛. 药学监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认知程度及预后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28-29.

[2] 杨江艳.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难愈性烧伤创面的效果[J]. 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2):747-749.

[3] 张秀兰.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预防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113-115.

[4] 陈玲,陈敏华,刘良红,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1):128-131.

[5] 侯小倩,李慧,王峻岭,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烧伤创面治疗效果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2017,45(7):746-749.

[6] 白永强,张庆富,李娟,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J]. 创伤外科杂志,2016,18(7):435-437.

[7] 魏汉涛. 深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J]. 中国医疗美容,2016,31(5):38-40.

[8] 张景玮. 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J]. 中国医疗美容,2016,31(10):80-82.

[9] 刘本立,于仁义,卞东会,等. 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6):129-132.

[10] 孙家驹,贺兴.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7):23-25.

[11] 刘本立,于仁義,卞东会,等. 皮片移植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6):129-132.

[12] 张华. 加强护患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81-1582.

[13] 马建明,李红明,张永毅,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16, 18(8):1241-1242.

[14] 梁大宁. 下肢慢性溃疡创面植皮术后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灌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1):1725-1728.

[15] 唐志豪.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5):118-119.

[16] 唐海安,周强,钟展芳.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大张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4):4598-4599.

[17] 何梦龙,梁志和.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2016, 14(26):37-38.

(收稿日期:2018-03-29)

猜你喜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护理干预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效果分析
内补黄芪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中药浸泡配合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
VSD负压引流术联合持续冲洗治疗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护理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体会
VSD技术结合中药消炎膏、生肌膏治疗四肢开放性、感染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应用开放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皮肤严重撕脱伤回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